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表现形式--反倾销、绿色壁垒、科技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原因,对中国政府及中国企业提出了应对贸易摩擦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贸易在依照WTO公平与自由贸易总体规则下运行,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变数与问题,特别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明显,贸易限制与贸易壁垒增多。有关部门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多发期,主要表现出三大特征:一是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1995年至2006年,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自2002年来,我国成为连续5年遭遇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2006年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案件占到美国全部发案量的39%。二是贸易摩擦形式多样化。除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等外,国外不断增加针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检验检疫、绿色环境、劳动保护等新的贸易壁垒。在形式多样化的同时,还具有综合性与隐蔽性。三是贸易摩擦领域不断延伸。贸易摩擦出现从实物领域向服务领域扩展的动向,并从产品、企业等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制度层面延伸。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导致了一些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和工业生.产增速的大幅下滑,也引发了国际贸易额的大幅萎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额急转直下。为了应对全球贸易萎缩的形势,我国政府和一些企业也尝试积极拓展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以对冲发达国家贸易萎缩的影响;我国央行也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了货币互换,目的之一就是拓展对这些国家的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4.
借助美国资金支持及其市场开放的便利条件,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并很快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经济体。伴随日本经济总量增加的是日美贸易总量和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的扩大。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50%。其间,  相似文献   

5.
一、总体思路 首先,根据《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围绕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宗旨,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和贸易政策与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衔接,继续紧紧围绕国家认监委“规范工作,提高认证有效性”这一主题,积极探讨建立强制性产品认证各主要环节的工作责任机制和相应的追溯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研究产品认证有效性的风险等级评估方法,采用分类管理手段,达到相应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