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河口段徐六泾节点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键庸 《人民长江》2000,31(3):32-34
近年来 ,徐六泾河段受澄通河段河床演变的影响 ,节点功能有所减弱 ,对南、北支的分流口及白茆沙南北水道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稳定徐六泾河段 ,巩固徐六泾的节点功能 ,使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具备稳定的上游边界条件 ,对徐六泾河段及上、下游区域进行整治是十分必要的。影响徐六泾河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狼山沙沙体西移 ,东水道的主流动力轴线西摆。为了增加徐六泾的节点功能给长江口一个稳定的上游边界 ,对徐六泾河段的整治是必要的。提出如下整治构想 :(1)整治狼山沙 ;(2 )围垦新通海沙 ;(3)整治徐六泾河段的常熟小沙 ;(4)整治白茆沙沙体。徐六泾河段整治工程的关键是控制狼山沙沙体的西移 ,结合新通海沙和常熟小沙的围垦与固定 ,达到稳定徐六泾河势 ,巩固其节点功能 ,对下游河势产生有利的影响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自2000年以来的水质监测资料,对长江干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流整体水质虽然尚好,但污染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未来几年将可能稍趋向恶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南通河段河演分析及徐六泾节点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德森 《人民长江》1994,25(4):22-27
徐六泾节点是长江下游最后一个节点,它的功能关系到长江口南河段的发展趋向。为此从徐六泾节点的形成,作用及近期对南支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巩固徐六泾节点的重要性。长江南通通河段1918年至1948年间通洲沙水道的主流动力辆线来回摆动,主次更替,并于1957年通过人工措施而并岸,以后逐年围垦,到1965年该段长江宽度从15.7公里缩狭为5.7公里,形成了徐六泾节点。在1965年至1974年期间,徐六泾节点产生  相似文献   

4.
近底悬沙浓度的确定对于研究床面泥沙的起动和输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双尾翼近底悬沙采样系统,选择徐六泾断面浅滩和深槽,在洪、枯季水文监测期间同步采集了距河床50 cm和10 cm的水样。现场实测资料分析表明:(1)浅滩和深槽含沙量垂向分布规律不同,浅滩泥沙粒径较粗且越靠近河床泥沙越粗,含沙量垂向分布呈“L”形,中上层水体含沙量变化较小,越靠近河床含沙量变化越大;深槽泥沙粒径较细,含沙量垂向分布较为均匀。(2)近底悬沙对浅滩和深槽的测验成果影响程度不同,计入近底悬沙后,浅滩处平均含沙量平均增幅为7.37%,深槽处平均增幅小于1%。(3)近底悬沙对测验成果的影响程度在时间尺度上有差异,计入近底悬沙后,含沙量一般情况下是增大的,但增幅不同,枯季大于洪季,落潮大于涨潮,大潮大于小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长江九江段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九江段水质现状较好,但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程度有上升趋势,赛城湖闸断面、乌石矶断面及全江段的水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徐六泾节点段控制着长江口的物质通量和南北支的分流分沙,其河槽稳定性和变化趋势在长江口的演变中具有重要地位。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段河槽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徐六泾节点段1992年前河槽呈右移态势;1992—2018年间,河槽演变趋缓,平面上主要表现为小幅度的上提下挫,垂向上呈缓慢刷深之势。②徐六泾节点段未来滩槽格局基本稳定,河槽仍以冲刷为主,且有向下游发展趋势,大洪水作用下局部河床会出现较大的调整(2009—2018年+百年一遇水文年试验条件下,在现有的-30 m深槽下游约910 m 处出现一个新的-30 m槽)。③徐六泾节点段河槽整体稳定性前期主要受两岸圈围工程、上下游河势、大洪水等的影响,近年来主要受流域减沙的影响,局部河床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洪水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实施的新通海沙整治工程,使徐六泾节点断面河宽缩窄了近16.3%,对徐六泾河段的河床演变及潮流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介绍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就整治后徐六泾节点段河床演变和潮流量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对徐六泾断面形态产生了直接影响,左侧较长的顺长缓坡逐渐冲刷成副槽,原来偏V形断面形态向偏W形断面形态发展;工程的影响主要位于围堤前沿;徐六泾断面潮流量未见明显减小;徐六泾节点段深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京段上起江宁区和尚港、下迄栖霞区大道河口,全长98km,江面宽阔,一般都在2000m以上,水深超过15m,水流较平缓,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长江南京段水量丰富,两岸工厂林立,支流众多,河上舟楫穿梭,水运繁忙,在为南京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同时,也接纳着来自全市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9.
徐六泾站悬移质含沙量比测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长江口徐六泾断面大规模的跨越不同水情的现场测流试验,发现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信号推算垂线平均含沙量,与传统值相比,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且误差呈正态分布。因此,升级现有的徐六泾浮标测流系统(以ADCP取代现有的ADP),可以实现徐六泾断面的在线实时输沙率监测,填补长江口泥沙站网的空白,为长江口相关规划、设计、科研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吕兰军 《人民长江》1993,24(5):26-31
本文依据1991年度水质监测资料和平、枯水期近岸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九江段的水污染现状,用1986年~1991年有机污染物资料,分析了九江段水质变化趋势,结论是:九江段近岸水域存在较为明显的污染带;有机污染物、挥发酚、悬浮物等为本江段主要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呈逐年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长江口是长江的入海口门,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通海沙及江心沙的围垦,附近江面由原来的15.7km缩窄为5.7km,成为一个控制河势的节点,从而把长江河口区由原来的江阴以下移至徐六泾以下。在长江口,由于长江径流和口外潮流这两股强大的动力作用,使得沙洲多变,航道不稳。从徐六泾至海口的鸡骨礁,全长145km,在徐六泾  相似文献   

12.
13.
河龙区间近10年降水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了1986~1995年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降水量分布及其变化的特点,并将降水量序列延长至1919年,而后采用周期分析和转移概率等统计方法对河口镇—吴堡区间1999~2020年盛夏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长江九江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是九江市第一大水源,长江九江段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九江市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文中依据1991年度水质监测资料,对长江九江段水质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与鄱阳湖湖口断面的水质进行比较;利用1986-1991年资料,分析了长江九江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九江段总体水质状况尚属较好,但是随着入江污染负荷量的增加,九江段水体污染呈逐渐上升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近三年来长江中游区域河域河段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阐述了水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得出1995、1996,1997年长江中游区域水质总体上出现了逐年恶化趋势,说明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的水抽监测与保护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并提出了抑制水环境恶化趋势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6.
对1995,1996,1997年长江中游河段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阐述了水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得出长江中游区域水质总体上出现逐年恶化的趋势。说明应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的水质监测与保护工作。并提出了抑制水环境恶化趋势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7.
西江流域水质现状及2005—2014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西江流域水功能区2005—2015年11 a水质资料,评价西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分析2005—2014年水质达标率,应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水功能区典型超标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江流域水质现状总体良好,西江干流及贺江水质有好转趋势,新兴江、罗定江、绥江耗氧类有机物及氧平衡指标浓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地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5~2006年这22a大兴安岭地区水质主要参数的监测分析,采用污染指数法,运用黑龙江省地表水功能区标准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得出了大兴安岭地区水质变化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柳河是潘家口水库的入库河道之一,发源于兴隆县的八拔子,主河长130km,流域面积857.43km~2,流域内森林覆盖率80%左右,流经兴隆县全境,流入潘家口水库。柳河上设兴隆、小东区、李营3个水质监测断面。兴隆断面位于兴隆镇上游,其上游有3个排污口入河;小东区位于兴隆水文站下游2.5km,为城镇排污水的混合入口;李营位于小东区下游36km,其间有鹰手营子矿区的排污水汇入。  相似文献   

20.
对博斯腾湖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博斯腾湖的总体水质稳定。CODCr是其主要的污染指标。TP、TN、氨氮对湖体水质影响较小,但也不容忽视。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主要污染物及其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博斯腾湖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