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石市青山湖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石市青山湖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规律,对青山湖2,3,4号湖底泥中8种重金属元素(Cu、Pb、Cd、Zn、Cr、Ni、As、Hg)进行了实地采样和分析研究。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利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分别对表层和深层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青山湖底泥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是Cd和As,其次是Cu、Zn、Hg、Ni、Cr、Pb,且深层底泥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小于表层底泥。  相似文献   

2.
浸提时间对城市污泥重金属浸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含工业废水污泥中Zn、Cu、Pb、Cr、Mn、Ni含量的基础上,应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方法,以不同浸出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中Mn和Zn含量较高,其次为Cu和Ni,而毒性较大的Pb和Cr含量较低.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具有重要影响,污泥中的Zn、Cu、Ni最大浸出浓度在8h时,而Fe和Mn随着浸提时间增加而增加;浸提时间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量的影响因该重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而存在较明显的差别,这可能与浸提过程中的吸附-解吸过程、络合-解离过程和溶解-沉淀/共沉淀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河南省某处农田土壤为样品,采用DTPA浸提液提取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文章分析土壤样品中的Cu和Zn两种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对采样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与总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Cu和Zn全量现状水平充足;有效态Cu含量丰富,有效态Zn含量缺乏。该地区Cu元素活性与其有效态含量相关性显著;Zn元素活性与其有效态含量相关性比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建筑垃圾骨料作为渗透性路面底基层替代材料的适用性,必须考虑建筑垃圾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选取2种常见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再生砖骨料(CB)和再生混凝土骨料(RCA),探究其浸出重金属浓度含量及其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及规律,分析建筑垃圾试样配比、液固比、pH 值等因素对重金属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砖块条件下时,重金属Cd、Cu、Ni和Zn含量最小;在纯混凝土条件下时,重金属Cr和Pb含量最小。Cd和Zn的含量随着液固比的变化上下起伏不大,浸出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可见Cd和Zn达到了溶解平衡;Cr和Pb的浸出率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加,浸出量也在不断增加;Cu和Ni的浸出率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减小。Cd、Ni和Pb在不同pH值时的浸出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也基本相似,随着pH值的升高,Cd、Ni和Pb的平衡浓度降低;Cr的浸出浓度与pH值的增高呈正相关;Cu和Zn具有两性浸出,形成U形曲线,在极端的酸性和碱性pH值时浓度升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浸出后的重金属浓度低于我国相关标准,可作为路面填料。  相似文献   

5.
毛本健  赵毅  刘睿  石雷 《人民黄河》2022,(S1):45-47+50
为了解海鸥岛养殖鱼塘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状况,测定了养殖鱼塘中水、水草、草鱼各组织及饲料样品的Ni、Cu、Zn、As、Cd、Pb含量,考察了底泥中6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鱼塘水体和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水体中除了Ni为中等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无生态风险;底泥中除了Cd为高生态风险外,其余元素为中等生态风险。鱼体不同组织器官中重金属的分布差异较大,内脏器官为主要的蓄积部位,鱼肉为重金属蓄积最弱的部位。评估结果表明:海鸥岛鱼塘养殖环境安全,鱼体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尤其是鱼肉可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化剂对含Cd、Pb、Zn、Mn重金属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在酸性条件下,研究了固化底泥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和重金属渗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渗透初期,渗透系数及Cd、Zn的渗出量逐渐增大,Mn先小幅减小后增大,入渗15 d后均逐渐减小,Cd和Zn的渗出对Mn有抑制作用,Pb的渗出量为0。添加螯合剂EDTA后,渗透系数及Mn的渗出量逐渐降低,入渗30 d后趋于稳定,Pb、Cd、Zn的渗出量先增大,15 d后逐渐减小,重金属的渗出量均有大幅提高,但远小于国家浸出限值,固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乐昌铅锌矿废水经排污沟进入霜降河并最终流入武江。对该三段水域底泥进行样品采集和化学分析,应用地积累指数Igeo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底泥重金属Pb、Zn、Cu背景值含量分别为5.82 mg/kg、63.5 mg/kg和2.59 mg/kg;据此计算的地积累指数Igeo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体底泥重金属Pb达到极强度污染,Zn和Cu均为强度污染。从元素的污染频率分析(Igeo>0各级所占的百分比之和)来看,Pb的污染频率较小,Zn和Cu都达到10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Pb达到极强度污染的频率却高达67%,明显比Zn和Cu要高。总体上,霜降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稍强于排污沟,而显著强于武江段。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鄂州市某湖泊底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底泥中的重金属分布以及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柱状底泥纵向分布来看,该湖底泥重金属含量整体上呈现从上到下递减的变化趋势,上层底泥重金属含量最高;从空间分布上看,3个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是西湖区域>东湖区域>中湖区域。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该湖底泥重金属主要以无污染—中度污染为主,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大小排序为Cd>Zn>Cu>Pb>Ni>Cr>Hg>As;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底泥中As、Ni、Cu、Pb、Cr和Zn生态风险水平较低,Cd和Hg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Cd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研究成果为该湖泊的污染调查和评价分析提供参考,并为湖泊后续的保护和水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南四湖湖区29个表层底泥中重金属Hg、Cd、Cr、Pb、Ni、Cu、Zn和类金属As的质量比,得到南四湖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南四湖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已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属于中等程度污染湖泊,其中以As、Hg、Cd、Pb元素污染严重。除了As、Cd元素在下级湖表层底泥中的质量比略高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在上级湖的污染程度普遍比在下级湖的高;二级坝以北的昭阳湖湖区潜在生态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南阳湖、微山湖、独山湖和二级坝以南的昭阳湖湖区。  相似文献   

10.
为顺利开展城市河道污染整治工程,有效控制河道底泥引发的二次污染,研究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并分析其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台州安溶泾河道底泥检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底泥重金属含量、污染状况、空间分布、生态风险等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底泥中Cu、Zn、Pb、Cd这4种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北京通惠河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选取10个采样点对通惠河底泥重金属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来源。Hg、Zn、Cu、Cd、Cr、Pb、Ni含量均超过北京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其中Hg超标最严重;重金属变异系数可以反映人类活动对底泥的影响,其中Hg、Cd、As变异系数较大,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Ni、Cr变异系数较小,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研究河段采样点S4、S7以及Hg的地积累指数、生物毒性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较大;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通惠河底泥重金属主要来自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河流底泥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江苏省中部某城镇河流底泥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g、Cd、As、Cu、Ni、Pb、Cr和Z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1、0.36、12.04、43.26...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海河流域中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分别测定了17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Cr、Ni、Cu、Zn、As、Cd、Hg、Pb共8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其同源性、污染来源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海河流域中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比整体上较历史水平有所下降,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1-98)、Hg(1-80)、Cu(1-37)、Zn(1-18)、Pb(1-12)、Ni(1-07)、Cr(1-02)、As(0-77),Cd污染相对严重;Cd和Hg的富集系数平均值均高于1-5,污染来源以人为输入为主,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则主要以自然来源为主;海河流域中部重金属总体上污染较轻,个别点位污染等级达到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对比研究茅洲河清淤前后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变化,评价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本文优选20个特征断面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茅洲河底泥中Cu、Zn、Cr、Ni、Pb、As、Hg和Cd的平均含量均超过深圳市土壤环境背景值,所提取的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2.27%,生态风险值由大到小分别为:Cd>Cu>Ni>Cr>Zn>Pb。表明电镀企业工业污染、大气沉降、水上交通是茅洲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除Cd外,清淤工程对降低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青浦区白鹤镇村级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本文选取镇内36条村级河道对底泥进行定点采样和研究分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法对底泥重金属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和来源探讨。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均值大小依次为Hg>Cr>As>Cu>Ni>Pb>Cd>Zn;Pearson相关性和R型聚类分析表明,底泥中重金属Cu、Cd、Zn、Cr、Hg主要与农药或化肥使用有关,Pb和As主要与道路交通污染有关,Ni主要与工业生产有关。通过分析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可为底泥妥善处置及河道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用EDTA淋洗进行底泥无害化处理研究。分别探讨了EDTA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底泥淋洗效果的影响。目的是为了给底泥中重金属的淋洗实际应用提供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淋洗条件如EDTA浓度、淋洗时间和液固比都对淋洗效果有显著影响。本实验中所用底泥0.1 mol/L的EDTA在液固比10∶1的条件下,淋洗效果最好,淋洗30 min就能去除掉70%~80%的Cu和Cd。研究中还比较了淋洗前后底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变化,详细探讨了底泥与重金属的结合方式对淋洗效果的影响。从形态分析可以得出,原底泥中重金属的分布形态可以用来预测淋洗效果。EDTA淋洗主要针对的是离子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对结合力较强的铁锰氧化物、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效果较差。因此,可预先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来确定底泥是否可用EDTA进行淋洗。  相似文献   

17.
东平湖湖心区沉积物组成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4月在东平湖湖心区按均匀布点原则采集泥柱样品,研究了东平湖湖心区沉积物的组成特征,并对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湖湖心区表层沉积物的元素组成与背景值相比,具有明显的增减变化;柱状沉积物中各元素含量随着深度的变化呈现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东平湖湖心区表层沉积物中Cd达到中-强污染水平,Cu、Ni和Zn污染较轻,Cr和Pb处于清洁水平;重金属元素对湖泊水体具有较强的潜在生态危害,其中Cd的贡献率高达91%。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盐城市河流水环境,维护河流健康,针对盐城市9条代表性县域(地区)河流开展了底泥重金属监测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9条河流底泥重金属Cu、Zn和Pb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累积,Pb富集程度相对最大,各河流Pb均表现为偏中度-中度污染,在部分河流的生态危害等级为中等;Zn和Cu富集程度相对较小,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形成的生态危害等级为轻微。总体上,Cu、Zn和Pb所形成的生态综合危害风险在9条县域河流中均较为轻微。  相似文献   

19.
以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对污染底泥固化进行资源化利用。首先对固化剂配方进行了优化,以抗压强度为目标,在传统固化剂如水泥、粉煤灰、石灰基础上,通过添加碳酸钠或硫酸钙外加剂,进一步提高固化后水泥的抗压强度。还比较了几种预处理方法对底泥固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enton处理和热处理等方法能够降低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提高固化后材料的抗压强度。其中以热处理效果最好。300°C热处理后底泥固化后抗压强度超过1 MPa,达到了填方材料要求。同时,固化后底泥中的重金属基本不浸出,对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抚河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7月对江西省抚河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进行采样,测定了该流域沉积物中Cr、Mn、Ni、Cu、Zn、Cd、Pb、U、Zr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正定因子矩阵模型等分析。结果显示Zr、U、Cd三种重金属在流域内上游含量较高,Cr最高值出现在下游地带,Ni、Cu、Zn、Pb均在中游宜黄水与抚州市区段出口交汇处取得最大值。来源分析表明Mn、Cu、Zn、Pb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污染,Cd、U、Zr主要来源于自然岩石风化,Cr主要来自农业活动,Ni主要来自工农业复合污染。Pb同位素分析表明流域内沉积物Pb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