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再生骨料的裹浆处理试验,探究矿粉类裹浆液对再生骨料的改性作用,并推导出裹浆厚度与浆液水胶比的关系公式。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得出,在控制裹浆厚度角度出发的改性作用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水平,认为裹浆厚度对再生混凝土的影响作用小于粉煤灰掺量和再生骨料取代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再生骨料裹浆厚度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当裹浆厚度介于0.15―0.2mm之间时,矿粉类裹浆对于抗冻性的提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的好坏,一定要选用抗冻性好的水泥及砂石骨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合理选用除了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用水量、降低水胶(灰)比外,还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冻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充分发挥外加剂及掺合料的功效,还要考虑到在满足强度的同时保证其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影响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含气量、水胶比、骨料粒径及种类、掺和料及人工砂石粉含量等。本文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影响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各种因素做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骨料种类及粒径、水胶比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较为复杂,而人工砂石粉的含量则主要影响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在含气量相同时石粉含量对硬化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湿水法和裹浆法两种骨料处理方式,与普通法对比,研究了粗骨料处理方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以及水灰比和龄期对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能达到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可以通过改善再生粗骨料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灰比会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但当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强度增长与龄期呈对数关系;再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抗压强度的1/8~1/20,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劈拉-抗压关系相似.  相似文献   

5.
新疆高寒强腐蚀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区属于严寒气候,室外冻融变化频繁,干旱、盐碱土地面积大,土壤和地下水中含有很高的硫酸盐,该地区砂石料场的砂石骨料具有较高碱活性。不论是抗冻性、抗侵蚀性,还是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和抗裂性,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必须高度重视该地区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水泥、超细掺和料、高效减水剂和砂石骨料的要求有所不同或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对不同强度等级、最大骨料粒径、试件尺寸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干燥,将干燥后试件置于水中自由吸水,分析其含水率和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混凝土试件湿度随吸水时间变化的预测方程。结果表明:混凝土湿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强度等级越低,最大骨料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吸水速率越快,含水率越高。浸泡时间为72 h时,C15、C20、C30混凝土饱和度分别已达96.88%、96.59%、97.70%;随浸泡时间的继续延长,饱和度增加速度变缓。混凝土吸水过程近似可划分为近似线性吸水阶段、非线性吸水阶段、近似饱和阶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纳米氧化硅-橡胶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通过对加入不同掺量的纳米氧化硅和橡胶粉再生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均为30%,橡胶粉分别按0、1%、3%、5%等质量取代天然河砂,纳米SiO_2分别按0%、1.5%、3.0%等质量取代水泥配制成再生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粉和纳米SiO_2的掺入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明显提高。冻融循环达到50次,橡胶粉和纳米SiO_2的掺量分别为5%、3%时,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改善效果最好,强度损失率较普通混凝土降低了45.5%。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并且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作为基准混凝土,分别研究单掺钢渣粉、硅灰以及复掺钢渣粉、硅灰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从表观特征、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多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降低;硅灰明显的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掺量5%为宜;复掺钢渣和硅灰不同的比例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不同,得到复掺硅灰5%+钢渣15%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基准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水保工程中玻璃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该文以玻璃纤维和粉煤灰为添加剂,以建筑垃圾为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研究了玻璃纤维、粉煤灰与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在混凝土中掺入玻璃纤维后,其28 d抗压、劈裂抗拉强度都有所增大,但是当玻璃纤维的掺量超过1 kg/m~3以后,混凝土各龄期的力学性能均有所下降。但是混凝土的抗冻性、耐磨性和抗腐蚀性随着玻璃纤维、粉煤灰和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在使用再生骨料的条件下,合理使用玻璃纤维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耐磨度和抗硫酸盐腐蚀性。推荐再生混凝土中适宜的玻璃纤维含量、粉煤灰掺量和再生骨料取代率为1 kg/m~3、25%、30%。  相似文献   

10.
再生细骨料是废弃混凝土再加工的产物。为了促进再生细骨料的工程应用,采用不同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评定抗冻性能的动弹性模量及质量损失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趋势越明显;经28 d 养护后,龄期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掺加了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其劈裂抗拉强度普遍高于对照组,劈裂抗拉强度随着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取代率达到20%后,劈裂抗拉强度趋于稳定;通过构建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间关系,提出了再生细骨料作用下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经验回归公式;同时,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再生细骨料取代率越大,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下降率及质量损失率也随之增大,冻融次数达到75次,部分试块出现冻坏现象,较高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混凝土表现出较差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1.
水流剪切对细颗粒泥沙絮凝作用实验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实验揭示的水流剪切条件与絮团特征参数(尺寸、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同向絮凝的机理研究,并就絮凝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涂冲刷观测在使用声纳测深、测量仪器测量不甚合理的情况下,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海涂冲刷观测、制作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具有自沉功能的冲刷观测装置工艺。  相似文献   

13.
微电解水处理器的杀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微电解方法对工业循环水中厌氧或兼性厌氧细菌的杀灭作用 ,结果显示 ,杀菌率的大小与施加的电流密度和处理时间成正比。在适宜的电流密度和适当的处理时间下 ,对硝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的杀菌率可以达到 99%以上 ,并初步证实 ,微电解时水体中产生的·OH自由基是主要的杀菌因子。  相似文献   

14.
王玉涛 《人民长江》2016,47(4):27-32
结合咸阳市某拟建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采空区赋存状况,通过现场试验,探查了采空区边缘裂隙带分布特征,在分析采动对岩体完整性及渗漏性影响的基础上,评价了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其对水库渗漏性的影响。评价结论认为,水库水体荷载不会引起采空区"活化",采空区对拟建水库渗漏影响较小。现阶段,采空区引起的水库增加的极限渗漏量为1 004.41 m3/d,约占水库设计年平均流域径流量的0.87%,随着时间推移,采空区将逐步趋于稳定,渗漏量将逐步降低。鉴于此,建议对采空区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红柳根系对塔里木河岸坡土体起动的影响规律,对不同植被根系体积密度及不同的根系分布方式下的根-土复合体进行起动特性试验,并分析植被根系影响下起动切应力变化规律,得到了根系影响下河岸土体起动切应力与植被根系体积密度及土体干密度的定量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根系放置形式土体抗水流冲刷的由大到小分别为相交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当有红柳根系覆盖河岸土体时,土体的起动切应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分析竣工图单纯由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编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由参建各方协同编制竣工图的优势,提出了参建各方协同作战才能编制出高质量的竣工图的思想,并提出参建各方协同编制竣工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斜坡上封闭水平板波浪上托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波浪对平板的上托力是海上透空结构物设计的重要依据,不同布置形式的平板波浪上托力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对斜坡上尾部封闭的水平板波浪上托力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认为影响其大小的直接因素与尾部透空情况相同,仍为几何因素、动力因素和空气垫层因素,但各因素对波浪上托力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板下最大冲击压强与最大总上托力并不总是同步发生,其压强分布形式也不尽相同,应分别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水工混凝土抗裂性能,往往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入轻烧氧化镁。以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混凝土原材料为例,对掺轻烧氧化镁的低热和中热水泥混凝土性能展开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入轻烧氧化镁后,低热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缩短、早期坍落度和含气量经时损失降低,混凝土抗冻和抗渗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且随着掺量的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但自生体积变形和抗裂性均提高。在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确定轻烧氧化镁最优掺量,确保硬化后的混凝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纳米混凝土耐久性和功能性研究的进展与困境,对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和功能性的影响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分析,并对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1)纳米材料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孔隙结构,并且参与混凝土水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冲磨、抗腐蚀等耐久性能;(2)纳米材料的掺入还可以使混凝土产生压敏导电性能、光催化自清洁性能以及电磁屏蔽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目前纳米混凝土存在纳米材料造价较高且过量掺加会使优化效果降低的问题。因此,从经济和性能两方面考虑,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掺加存在一个最优掺量。最后给出了两个典型工程案例介绍纳米混凝土在水工建筑物中的成功应用,为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矿化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采用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属kp-22菌诱导矿化处理黏土,测定了碳酸盐生成率,研究了矿化处理后黏土的渗透性,系统分析了渗透系数随菌液OD600值、胶结液浓度和土中镉含量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各因素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建立了考虑菌液OD600值和胶结液浓度影响的矿化后黏土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矿化后的土样中生成了碳酸盐颗粒,填充了部分土体孔隙,渗透系数最多可降低约一个数量级;随着菌液OD600值的增大,矿化后黏土的碳酸盐生成率先升高后逐渐稳定,而土样的渗透系数先减小后趋于平稳,当菌液OD600值大于0.9时,碳酸盐生成率和渗透系数都变化很小;随着胶结液浓度增大,碳酸盐生成率先升高后下降,而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当胶结液浓度为0.8 mol/L时,黏土的渗透系数最小;随着土中镉含量的增大,矿化反应受到抑制,渗透系数逐渐增大;矿化后黏土的渗透系数与碳酸盐生成率负相关,两者满足线性关系;所建立的矿化后黏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