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对钙基热化学储能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不同类型钙基体系的储能特性和提高钙基材料储热性能的各种方法,讨论了反应气氛、反应温度、真空度、蒸汽压力、反应器导热性能等因素对钙基材料储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Ca(OH)_2分解动力学机理和CaO水合机理做了简单的总结归纳。最后,针对目前钙基热化学储能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太阳能光热发电利用大规模阵列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实现发电。根据集热镜面排布形式,光热发电系统主要分为槽式、塔式、碟式三类。光热发电避免了昂贵的硅晶光电转换工艺,可大大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同时,光热发电输出电力连续、稳定,具备成为基础负荷电源的潜力。青海德令哈5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依靠镜场"精确追日—大规模聚光集热系统",  相似文献   

3.
杨轶  陈明 《广东电力》2021,34(3):12-22
在对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专利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依据相关专利增长的趋势,对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授权专利的主题等进行数据统计,通过数据统计,总结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特点,并介绍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研究发现,能源高效利用与环境的相容发展越来越迫切,但是单一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分类,从集热系统、蓄热系统、换热系统、辅热系统、发电系统等方面对其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指出各种类型光热发电系统的安全风险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为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太阳辐射能量进行转化形式的不同,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分为光伏和光热两大类别。一种是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另外一种是光热技术,利用太阳能的高温将光能转化成热能。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光热技术主要是以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太阳能聚热厨具为主。随着国家的重视与提倡,光热发电技术正以一种蓬勃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6.
《电力勘测设计》2018,(8):50-50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自201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该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填补了国内外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风力-太阳能光热互补发电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光热发电熔盐储能单元,实现太阳能光热发电对风力发电的调峰运行;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利用风力发电过剩电力加热熔盐的方式进行储热,并择机通过汽轮发电机重新释放电能的工艺。它充分利用了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特点,实现风电与太阳能光热发电利用率的最大化,并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及突出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太阳能光热发电的技术特性(一)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战略地位太阳能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其原理是:聚光器将低密度的太阳能转化成高密度的能量,经传热介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力循环做功实现由热能到电能的转换。太阳能发电原理和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技术,各国科技人员在槽式、塔式及菲涅尔式光热发电技术领域均有一些值得应用的研究成果,对目前一些即将投入商业应用的新技术如硅油槽式技术、熔盐槽式技术、二次反射塔式技术、熔盐菲涅尔技术进行了介绍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太阳能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太阳能以光热发电的形式被电网吸纳,准确地预报未来几天的法向直接辐射已成为光热项目并网和现场运行维护的基础。文中介绍了法向直接辐射的定义、国内电力工业标准、法向直接辐射短期预报方法、影响短期预报精度的要素和提高短期预报精度的方法,回顾了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以期对"十三五"期间太阳能热发电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碟式太阳能光热发电跟踪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使太阳光线始终垂直照射在碟式聚光器上,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碟式聚光器跟踪月球的目的是测月光的聚光光斑的相对能流密度分布,乘以太阳直射辐射(DNI),得到太阳的聚光光斑的能流密度分布。采用天文算法计算出太阳和月球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得到高精度的太阳和月球位置。该实验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控制方式,利用全新的上位机软件dishcontrol.exe来控制碟式聚光器的俯仰和水平驱动机构跟踪太阳和月球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跟踪方式为双轴跟踪模式,系统的跟踪精度可达0. 001 rad,与以往的控制系统相比,跟踪精度提高了1倍左右。  相似文献   

12.
应用热化学能量储存可使太阳能热能动力得到一天24h连续供给。一个国际性工业界与学术界联合团体正着手研究这类太阳能发电厂概念,可逆热催化氨反应在该类电厂的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起能源重定向作用。近期的研究已证实这种太阳能发电厂概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它可以利用传统的技术、设备与材料,因此也具有潜在的经济生存力。为此,讨论了该类电厂的概念系统设计、操作参数选择及能量流向和再生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光热发电的介绍,引出塔式及槽式发电蓄热系统中的各相关设备,对其中的低温、高温熔盐储罐进行设计、制造说明。设计包含罐顶、罐体及罐底设计,同时对储罐的其它部分提出参考解决方案,为熔盐储罐的设计提供设计思路,供广大设计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紧张使世界各国积极开发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向,具有电力输出相对稳定、对电网冲击较小等优点,配合储热更可实现长时间发电。目前,槽式电站已有运行30多年的成功案例,光热发电的技术成熟度、稳定性和经济性已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东北电力技术》2006,27(2):37-37
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牵头、中国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航空宇宙技术振兴财团、东芝以及日本东北大学参与的太阳能光热复合发电系统将继续进行共同开发,并于2006年开始在中国进行无人耐久环境实验。在2005年11月底于日本召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当前成本较高,但未来有较大发展前景。文章对光热发电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光热发电与其他发电技术特性;通过建立经济性模型,对比现阶段光热电站和光伏电站经济性。结果表明,当前技术条件下,光热电站具有更快的投资回收速度、更高的全寿命周期收益,未来光热发电更具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浙江电力》2006,25(2):65-65
由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牵头,中国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航空宇宙技术振兴财团、东芝以及日本东北大学参与的太阳能光热复合发电系统将继续进行共同开发,于2006年4月开始在中国内蒙古的沙漠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耐久性模型试验,并逐渐转入无人运行。从2006年7月开始使用中国制造的模块进行耐久性运行,以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从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了解到,由该机构牵头、中国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航空宇宙技术振兴财团、东芝以及日本东北大学参与的太阳能光热复合发电系统将继续进行共同开发,并于2006年开始在中国进行无人耐久环境实验。在2005年11月底于日本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双方有关机构对该系统的设定目标和市场预测等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目前正在日本宫城县实验运行的太阳能光热复合发电系统验证模型持续至2006年2月,从2006年4月开始在中国内蒙古的沙漠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耐久性模型试验,并逐渐转入无人运行。从2006年7月开始使用中国制造的模块进行耐久性运行,以期降低成本。太阳能光热复合发电系统是利用可见光及普通太阳能系统无用或有害的红外线的新型发电体系。该系统通过特殊镜头把集聚的太阳光分离为可见光线和红外线,可见光线经过反射用于小型太阳能电池,红外线透过特殊镜头用于电热发电模块发电。由于同时利用了可见光和红外线两种能源,发电效率是现行太阳能发电的2倍。此外该系统还可利用废热提供热水,太阳能利用率达到了65%以上。由于没有可拆卸零件,是一种免维修的发电方式,适用于沙漠地区。据悉,该系统作...  相似文献   

19.
正光热发电属可再生能源发电,清洁,环保,符合国家能源变革发展要求,因此积极推进光热发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太阳能发电本身所固有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为其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然而与储能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太阳能发电以及压缩空气膨胀发电基础上提出一项耦合太阳能光热的压缩空气膨胀发电一体化技术。1膨胀发电一体化优势及特点一般的发电机与膨胀机的集成是靠齿轮箱减速机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各种蓄热系统的分类及工质的选择标准,并进行了比较,重点对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熔融盐在使用特点、国内外发展等方面内容作了阐述。熔融盐作为换热蓄热介质的最大挑战在于它的高凝固点,导致了在系统保温方面的复杂性,从而使成本增加。因此,寻找到一种或几种熔点更低、适用范围更宽泛的复合盐工质,成为蓄热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决定蓄热系统成功走向市场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