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色纺加工中机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变化而导致的色纺纱线选配调整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均匀三元结构描述子的图像混合特征提取算法,对色纺机织物组织结构与呈色一般规律展开研究。以聚类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特征类内距离的呈色特性分析模型,并用于色纺纱线与其机织物呈色特性与颜色传递的表征。结果表明:建立的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与呈色特性分析模型具有理想的色度学指标表征与判别能力;对于具有不同质量配比与捻系数的色纺纱而言,不同的织造过程均会降低其呈色的差异性与层次感;同时,相较于平纹与缎纹,斜纹对织物呈色差异性弱化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戴晓慧 《食品安全导刊》2023,(23):149-152+156
本研究以草鱼为对象,采用质构仪、色差仪等仪器测定蒸、煮、空气煎炸后鱼肉的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热加工技术对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和煮后鱼肉的各项指标都较为接近,质量损失较少,含水量较高;而空气煎炸后鱼肉的色泽、质构、口感和风味更为突出。综合来看,不同热加工技术对鱼肉的色泽、质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为草鱼的家庭烹饪及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肌红蛋白理化性质及肉色劣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放血充分的肌肉中,肌红蛋白是红色素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与肉色深浅呈正相关。肌红蛋白主要有3种氧化还原态,即紫红色的脱氧肌红蛋白、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和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在肉品贮藏和加工中,不同氧化还原态肌红蛋白之间相互转化以及肌红蛋白与外源性化学物质形成复合物,均会引起肉品色泽的变化。本文探讨肌红蛋白的理化性质、不同氧化还原态肌红蛋白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综述引起肉色劣变的影响因素(贮藏与加工温度、pH值、辐照、气调包装、蛋白质、酶、抗氧化剂和脂质),旨在为肉品色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惠  刘焱  李志鹏  黄黎慧 《食品与机械》2017,33(9):53-58,68
以草鱼为研究对象,以外形、质地、营养价值及风味为评价指标,研究草鱼鱼肉在60,70,80,90,100℃热处理后其品质、蛋白质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鱼肉的L*值升高,a*值降低,硬度、内聚性、氨基酸含量、E/N总体呈上升趋势。利用SPMEGC-MS检测出87种挥发性成分,烷烃类24种,醛类19种,酸类14种,酯类12种,醇类9种,酮类4种,其他化合物5种,其中醇类和醛类物质在所有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是主体物质。  相似文献   

6.
鱼肉的腐败机理及其防腐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鱼肉腐败变质的机理以及一些常用的防腐措施,以期对鱼肉的加工贮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祖母绿的呈色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化学成分和可见吸收光谱,对云南祖母绿的呈色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云南祖母绿的颜色是V^3 ,Cr^3 ,Fe^3 共同作用的结果。高V^3 和Fe^3 含量是云南祖母绿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乳酸盐与肌红蛋白(Myogolobin,Mb)血红素辅基的相互作用机制。本试验以牦牛背最长肌为原材料,对牦牛背最长肌中的肌红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加入乳酸钙,在4 ℃条件下贮藏0、12、24、36、72 h,建立体外模型系统,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测定其在特征峰的吸光度,研究肌红蛋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在冷藏期间4个时间点409 nm的特征峰处吸收强度都略有增加,但峰位和峰形几乎没变化;荧光光谱在597 nm处发射峰强度减弱,肌红蛋白的铁卟啉环的发射峰位置也未发生位移,但荧光强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圆二色谱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在远紫外区192、208和222 nm 3个特征峰的形状和肩峰的位置未发生明显改变,在190~240 nm处的图谱在乳酸钙处理组中和对照组一样曲线平滑。说明了乳酸盐和Mb的共价加合作用并未发生在血红素辅基上,而是通过非血红素配体结合的方式对肌红蛋白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
金枪鱼碎鱼肉中肌红蛋白的初步提取和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从肌红蛋白含量较高的金枪鱼加工废弃物碎鱼肉中提取氧合肌红蛋白,得到了提取的最佳实验条件:样品体积2.5倍的0.01mol/LpH8.6Tris-HCI缓冲液、提取1.5h、硫酸铵饱和度90%盐析等,并经透析、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进行了初步的层析纯化,得到蛋白质量分数迭87.11%的肌红蛋白。  相似文献   

10.
变石又称为亚历山大石,是金绿宝石(BeAl_2O_4)的一种含铬的变种,是极为珍贵的高档宝石,它与珍珠和月长石交替作为六月的生辰石。之所以称其为变石,是因为它的颜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从而成为一种非常有趣的宝石。许多诗人、作家对它进行描述、赞誉,称它是:“白昼里的祖母绿,黑夜里的红宝石。”持有变石  相似文献   

11.
pH对红曲色素呈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H对红曲色素的呈色有影响,在一定pH范围内,对红曲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和色调的影响都比较小。但在极酸、极碱条件下,红曲色素的色调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试验论述红曲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及黄色和红色组分的含量随pH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出红曲色素的色调随pH变化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专色油墨呈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包装印刷工作者来说,专色油墨的调配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工作。人工调配专色油墨要求操作者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凭经验调配出的专色对色样的匹配不够精确,耗时耗力。专色油墨的计算机配色系统,虽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配方,但是在油墨调配和印刷过程中操作不当也会产生色差。这是因为专色油墨呈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油墨配方,在不同的印刷条件下印出的印品色彩差别也会很大。本文主要讨论除油墨本身色彩以外的影响专色油墨呈色的因素,这不管是对提高人工配色还是计算机配色的准确性都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13.
鲍壳珍珠层的彩虹色呈色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壳珍珠层的彩虹色来源于可见光与珍珠层微结构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杂色鲍鲍壳珍珠层的微结构,利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测定其鲍壳珍珠层的反射光谱。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珍珠层文石板片厚度不同,边缘生长端板片的厚度为499±35nm,成熟区板片的厚度为371±36nm,厚度变化致使珍珠层的彩虹色发生了明显改变;(2)贝壳边缘珍珠层的结构色是蓝色和黄色的混合色,贝壳中心珍珠层的结构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此外,首次测出鲍壳珍珠层的多级反射谱,并定量的描述珍珠层的彩虹色。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牛不同部位肌肉的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MRA)和肉的呼吸耗氧强弱对肉色泽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牛的三个部位的肌肉:背最长肌(LL)、半腱肌(ST)、腰大肌(PM)为研究对象,4℃避光贮藏5d,测定MRA、肌红蛋白(MMb)含量、耗氧率(OCR)等,探究肉色稳定性与牛肉部位、MRA和呼吸耗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肌肉中,背最长肌的色泽稳定性最好,腰大肌最差,半腱肌介于中间;MRA越高的肌肉,肉色越稳定;OCR越低的肌肉,肉色越稳定。   相似文献   

15.
《肉类研究》2016,(12):48-53
肉制品的色泽是判断其品质的最直观指标,其变化与肉制品品质及加工过程的处理有关。本文对肉制品的呈色机理和色泽评定指标及方法进行综述,目的是对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比较,并从机理上进行探讨,为肉制品颜色测定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肉制品的呈色机理和色泽保护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肌红蛋白呈色的化学原理,亚硝酸盐对肉制品的发色作用机理以及影响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评价方法包括物理评定法、化学评定法、感官评定法。新兴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迅速,已表现出了对于肉色评价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何涌  于潮林 《珠宝科技》1993,5(2):40-43
矿物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态和艳丽的颜色。加工后,成为人们喜爱的宝石。当今珠宝市场的宝石颜色有两类:一是矿物的天然色(自色),二是改色处理后的颜色。这两类颜色可以相互转换,故宝石业对此都十分关注。笔者从矿物物理学的角度介绍宝石矿物晶体的主要呈色机理和宝石常规改色处理的实质。1 宝石矿物晶体的呈色机理:1.1 晶体场中过渡离子的呈色 晶体场是晶体呈色的基础。宝石矿物晶体为化合物,其中存在着无数大半径的阴离子和小半径的阳离子。矿物学简单地认为晶体这样构成:以阴离子作紧密堆积、阳离子充填在其堆积孔隙中。这个实体的特点是内部质点规则排列,晶体中阳离子周围阴离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酵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酵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风味和质地,而且赋予了食品新的营养功能,提高了农作物的附加值。然而,发酵过程中产品色泽的改变和衰减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富含花色苷的原料。花色苷的降解、微生物对花色苷的吸附、代谢产物与花色苷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产品色泽的呈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酵食品产业中常用的微生物菌种(如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和霉菌)对花色苷稳定性以及产品色泽和功能品质的影响,并对微生物以及代谢产物与花色苷降解、衍生物的生成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改善发酵食品的色泽和功能品质,为扩大花色苷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种扩散处理黄玉近期在珠宝市场上面市,它表现出的特征是内部无色,蓝绿色调仅限于表层(厚度〈5μm),表面不均匀地聚集有褐黄绿色斑点。研究表明,这种扩散处理黄玉由Co^2+离子渗透致色,且渗色层内普遍发育由晶格缺陷致交错叠片状结构。可见光区域内,由Co^2+离子(八面体配位)的^4T1g(4J)→^4T1g(^4P)、^4T1g→^4A2g及^4T1g→^2T1g跃迁,而产生597,632,461n  相似文献   

19.
1.墨层厚度的概念及检测的背景墨层厚度是指附着在纸张表面上的墨层与纸张垂直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墨层厚度合适与否,是影响印刷品呈色的关键因素。油墨层太薄,油墨不能均匀覆盖住纸张表面,墨膜光泽暗淡,颜色浅,印刷质量不达标;油墨层太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网点增大,甚至引起糊版,印刷质量同样不达标。由于油墨、印刷工艺、纸张的复杂性,导致不能准确定位墨层厚度的数值。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墨层厚度及测量墨层厚度成为一个极为紧迫的  相似文献   

20.
在肉类工业中,钙盐常用于改善生鲜肉的嫩度,或者作为肉制品营养强化剂或低钠肉制品的部分替代盐类应用在肉制品中。但研究发现,钙盐处理在以上应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肉色的劣变。然而,在目前关于钙盐与肉色关系的研究中,有许多结论存在争议,这可能与钙盐种类、添加剂量、加工方法以及诸多环境因素有关。因此,为进一步明确钙盐对肉色影响的机制和当前的研究进展,本文从钙盐与脂质氧化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活性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钙盐影响肉色的可能机制,并对近年来钙盐对肉与肉制品肉色和肉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未来钙盐在肉类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