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曲轴(42CrMoA)经NH3+CO2气体氮碳共渗后表现硬度未达到要求,经试验采用500℃保温15h氨分解率控制在15%-25%范围内的工艺重新渗氨,表面硬度达到技术要求,金相组织合格。  相似文献   

2.
SKD61钢皮带轮需要进行气体渗氮处理,要求在0.05 mm深度处硬度≥1 000 HV0.2,渗层深度≥0.3mm。在进行多次试验后,得出适合于SKD61钢皮带轮的气体渗氮工艺为:在UPN井式渗氮炉中三段渗氮,即480℃×14 h、分解率25%;540℃×14 h、分解率40%;520℃×7 h、分解率35%。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2016,(2)
42CrMo钢制小件内齿圈和小齿轮需进行气体渗氮,要求的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分别为≥550 HV1、0.2~0.4 mm和≥600 HV1、≥0.25 mm。对这两种零件采用两段工艺进行了渗氮,即515℃×6 h、分解率20%和515℃×11 h、分解率40%。结果,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均未达到要求。随后进行了补渗处理,工艺为515℃×6 h、分解率20%和515℃×6 h、分解率40%,结果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柴油机球墨铸铁曲轴和合金铸铁导套采用氨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在570℃氮碳共渗4~5 h。测定了经过和未经过氮碳共渗处理的曲轴的疲劳性能和导套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经氮碳共渗的曲轴的疲劳强度较未经氮碳共渗的曲轴高46%;经500 h的耐久试验后,经过氮碳共渗的导套的最大磨损量仅为0.01 mm,其耐磨性与未经氮碳共渗的导套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氮碳氧复合处理(QPQ)技术对耐蚀耐热不锈钢MPS700A钢进行表面改性,分别进行(450~500) ℃×5 h和(550~570) ℃×3 h盐浴氮碳共渗试验,氧化处理工艺均为400 ℃×30 min。对QPQ处理后试样渗层的表面形貌、表面硬度、脆性及其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氧化膜层、疏松层、化合物层和扩散层构成,QPQ处理后试样的硬度明显提高,相对低温段490 ℃盐浴氮碳共渗试样的硬度最高,相对高温段550 ℃处理的试样硬度最高,分别为1295、1344 HV0.1,分别是基体硬度的3.75和3.90倍。QPQ处理试样的渗层组织细小,均匀致密,脆性低,耐磨性好,比祼钢具有较好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尤其在500 ℃以上性能更加优异。且与550 ℃盐浴氮碳共渗QPQ试样相比,490 ℃盐浴氮碳共渗QPQ试样具有更低的脆性,更好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南亚沿海地区使用的大型轧钢机拉杆(材料为42CrMo钢)易发生腐蚀磨损的问题,采用单热源脉冲离子渗氮炉对拉杆进行氮碳共渗+后氧化复合处理。通过对模拟试样的预氧化工艺、氮碳共渗工艺及后氧化工艺的研究,得到了满足产品要求的复合处理工艺:350℃×2 h预氧化;550℃×24 h氮碳共渗(炉压为260 Pa, NH3∶CO2=20∶1)和520℃×2 h氮氧共渗(炉压为300 Pa, NH3∶O2=6∶1),共渗完毕,关闭电源,同时以0.5 L/min向炉内通入空气,直至炉温降到300℃,打开炉盖,待试样冷至150℃左右,迅速在试样表面均匀涂上防锈油。在此复合工艺下,渗层深度达到0.39~0.41 mm,化合物层达到10~12μm,与同工艺无预氧化试样渗层及化合物层厚度相比均增加;经盐雾试验检测,试样在70 h后出现腐蚀斑,和只经氮碳共渗处理无后氧化处理相比,耐蚀性提高。  相似文献   

7.
碳钢和铸铁在尿素(碳酰胺)+硫的高温分解产物中碳氮硫气体共渗工艺在文献[1、2]中已做了论述。文献尤其指出了该饱和(共渗)气氛可保证扩散层的氮浓度比在-12型高氰酸盐浴中共渗处理的氮浓度稍低些。因此,在研究高速钢碳氮硫共渗工艺特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体氧氮共渗方法,在610℃×2 h的条件下对10MoWNbV钢进行氧氮共渗处理。研究了处理后样品表面渗层的形貌、结构、显微硬度分布、抗拉强度、磨损特性和抗5%中性盐雾腐蚀特性。结果表明,试验钢经610℃×2 h氧氮共渗,渗层总厚度达到0.1 mm,在渗层的表面具有20μm左右的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和50μm左右具有纤维状的扩散层,表面渗层中主要物相为Fe3N和Fe2O3以及少量的Fe2V3,渗层硬度最高处达710 HV0.05,与未共渗处理相比,表面耐磨性和抗蚀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加压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多功能气体渗氮炉,试验研究了加压气体渗氮和氮碳共渗的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炉内压力的提高,氨分解率降低,氨消耗量减少,工艺效果明显增强。渗氮速度比常规工艺提高60%,并在大装炉量(130m2/m3)和较高温度(680℃)下,气体氮碳共渗均可获得优良渗层。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2017,(5)
对φ20 mm的42CrMo钢棒料进行调质处理,即850℃油淬、560℃回火2 h,然后加工成φ8 mm和φ6 mm的拉伸试样,再对部分拉伸试样进行540℃×10 h的气体氮碳共渗。对经两种工艺处理的试棒分别进行了拉伸试验和拉伸-压缩疲劳试验,分析了试棒的断口特征。结果表明:经氮碳共渗的试样的屈服强度高于同样直径的调质态试样,但抗拉强度稍有下降,且断后伸长率明显下降;经氮碳共渗的试样拉伸-压缩疲劳性能优于调质态试样。  相似文献   

11.
12Cr1MoV管道钢气体氧氮共渗后表面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体氧氮共渗的方法,对12Cr1MoV钢进行600℃×2h的氧氮共渗处理;研究了处理后样品表面渗层的形貌、结构、显微硬度分布及抗5%中性盐雾腐蚀特性.结果表明:经600℃×2h氧氮共渗,渗层总厚度达0.06mm,在渗层表面具有15μm左右的均匀致密的白亮层,渗层的主要组成为Fe3N和Fe2O3,在最表面还含有少量的Cr2O4和V2O3,渗层中硬度最高达560HV0.05,与原材料相比抗蚀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Q235钢氨气加二氧化碳气体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Q2 35钢用NH3 CO2 进行气体氮碳共渗工艺 ,找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同时与NH3 CH3 OH气体氮碳共渗进行对比 ,表明NH3 CO2 气体氮碳共渗比NH3 CH3 OH气体氮碳共渗的渗层质量好。  相似文献   

13.
高压泥浆阀阀板及阀杆的气体渗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欲飞 《热处理》2013,28(2):53-56
高压泥浆阀板和阀杆材料分别为35CrMo钢和1Cr13不锈钢,在200℃左右的腐蚀性介质中服役,均要求进行渗氮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蚀性。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采用氮碳共渗,工艺参数为:对于阀板,温度530~540℃,保温时间约10 h,保温期前7 h氨分解率30%~40%,乙醇约1 ml/min,后3~4 h氨分解率60%~80%,乙醇约1.5 ml/min;对于阀杆,温度为500~520℃,其余参数同阀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抛光冷轧钢板气体氮碳共渗时氨流量对共渗层表面粗糙度和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表面粗糙度仪对氮碳共渗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随氨流量的增大,氮碳共渗层表面的粗糙度减小,表面组织细小致密。当氨流量小于1.0m^3/h时,表面粗糙度随共渗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大。钢板表面粗糙度与工件在炉中的位置和排布方式以及氨分解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曲轴(42CrMoA)经NH_3+CO_2气体氮磷共渗后表面硬度未达到要求,经试验采用500℃保温15h氨分解率控制在15%~25%范围内的工艺重新渗氨,表面硬度达到技术要求,金相组织合格。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15,(12):2861-2866
对球墨铸铁和灰铸铁铸造曲轴试样调质预处理,制备成圆片状试样,预磨抛光处理后,进行离子碳氮共渗工艺处理,加热至570℃保温6 h炉冷至室温,制备成碳氮共渗试样,对共渗前后试样做金相和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共渗后表层有明亮层,渗层厚度为120~210μm,硬度明显增加;试样共渗后表面硬度的显著提高,对耐磨损性能有较大的改善。对比试验结果证明:离子碳氮共渗后铸铁耐磨性有所提高,球墨铸铁比灰铸铁耐磨损性能有较大改善,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2016,(5)
SVP40CES1钢连杆需进行气体渗氮,要求渗层深度≥0.3 mn,在0.05 mm深度处硬度≥1 000 HV1,脆性Ⅰ~Ⅱ级。经多次渗氮工艺试验,最终确定该连杆采用新型BBN渗氮炉进行三段渗氮:490℃×3 h×25%,540℃×16 h×25%,以及530℃×21 h×35%。结果,连杆的渗层深度为0.34 mm,0.05 mm深度处硬度为1096 HV1,其他质量指标也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气体氮碳共渗工艺中,保温结束后工件出炉要求快速冷却,以防止扩散层析出针状氮化物,使扩散层的性能变坏,影响零件的整体疲劳强度。柴油机曲轴要求有高的疲劳强度和轴颈表面耐磨损性能。中小功率柴油机曲轴常采用气体氮碳共渗来达到上述性能要求。但目前无论是用铸铁...  相似文献   

19.
对用于制作高压开关构件的45钢进行了3 h盐浴氮碳共渗,抛光后再进行400℃×30 min氧化的QPQ处理。通过观察渗层表面形貌,测量渗层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分析了渗层性能与QPQ工艺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5号钢在不同QPQ氮碳共渗温度下得到了不同厚度的化合物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当620℃氮碳共渗时,氮碳共渗层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试验了氯化铵、海绵钛复合催渗剂对3Cr2W8V钢气体氮碳共渗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此复合催渗剂可显著缩短3Cr2W8V钢气体氮碳共渗的时间,提高渗层厚度和硬度,能得到质量良好的渗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