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活性(metmyoglobin-reducing activity,MRA)是肉色保持鲜红与稳定的主要因素,其影响途径与作用机制备受业内人员关注.线粒体是影响MRA的关键细胞器,与MRA的关系十分密切,已成为肉色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重点总结线粒体介导高铁肌红蛋白还原的影响路径与关键因素,阐述肉色变化与线...  相似文献   

2.
影响猪肉色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妮  陈卫军 《食品科学》2006,27(12):912-916
肉色是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决定肉品销售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品种、饲料因素、应激及包装四个方面就影响鲜肉色的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是肌肉中存在的可以还原高铁肌红蛋白的一类酶,它与肉色的关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对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以及肉色稳定性关系的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包括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概述、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影响酶活力的因素、酶纯化的研究、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酶活力和肉色稳定性关系等内容。最后分析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在肉品护色领域的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熟制牛肉肉色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尤其是逐渐扩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对牛排、牛肉饼、汉堡包、烧烤牛肉等西式牛肉制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对牛肉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该类牛肉制品熟制过程中存在一些肉色问题。本文综述了牛肉加热过程中常见的肉色问题,包括未完成熟制前肉色提前褐变现象、达到熟制温度后肉色仍然呈现粉红现象和熟制结束后肉色恢复红色的现象;分别阐述了其产生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和相关控制措施,概括了影响熟制牛肉肉色的主要因素,并对熟制牛肉肉色问题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熟制牛肉肉色的控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肉的颜色变化机理及肉色稳定性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肉色化学、鲜肉成色机理的描述,影响肉色稳定性的化学、生物学因素,进行了综述。国际上研究者们对有关肉色的众多相关性指标和因素均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肌红蛋白的绝对含量和肌红蛋白的三种不同形式的相对含量,为肉色稳定性的基础已被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6.
浅谈影响肉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贞耐 《肉类工业》1991,(10):41-42,40
  相似文献   

7.
肉色作为衡量肉品质的关键指标一直是肉品产业关注的焦点。刚屠宰的牛胴体由于缺氧、缺血产生了大量活性氧,活性氧积累造成胴体氧化应激,进一步促进肌红蛋白的氧化,对肉色产生不利影响。但目前关于氧化应激对肉色及肉色稳定性的影响鲜有系统、深入总结。本文综述氧化应激通过调控脂质氧化、蛋白质氧化和降解以及线粒体的功能等途径对肉色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通过控制宰后氧化应激来保持牛肉良好的肉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与肉色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冷却肉采用CO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在4±1℃贮藏,研究了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变化规律及与肉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特性。结果表明: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在宰后2周内仍然存在较高活性,其活性作用可使肉中的高铁肌红蛋白含量持续下降,对肉的色泽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pH6.5,酶的活性最大,温度10℃时,该酶活性依然很好,可通过创造无氧、pH6.5左右的环境,使该酶发挥活性来调节肉的颜色。  相似文献   

9.
在肉类工业中,钙盐常用于改善生鲜肉的嫩度,或者作为肉制品营养强化剂或低钠肉制品的部分替代盐类应用在肉制品中。但研究发现,钙盐处理在以上应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肉色的劣变。然而,在目前关于钙盐与肉色关系的研究中,有许多结论存在争议,这可能与钙盐种类、添加剂量、加工方法以及诸多环境因素有关。因此,为进一步明确钙盐对肉色影响的机制和当前的研究进展,本文从钙盐与脂质氧化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活性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钙盐影响肉色的可能机制,并对近年来钙盐对肉与肉制品肉色和肉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未来钙盐在肉类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对肉色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色是评价肉品品质最直观的指标,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近40 年有较多学者对影响肉色及 其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概述,但较少涉及线粒体对肉色及肉色稳定性的影响。线粒体与肌红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密 切相关,它主要通过影响氧气消耗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来改变肉色及其稳定性,因此影响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因素 也会影响肉色。本文对目前关于线粒体与肉色及其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概括线粒体对肉色及其稳定性的直 接影响和基于线粒体影响肉色及其稳定性的因素,并阐述其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1.
宰后牛肉色泽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宰后影响牛肉色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机理,肌红蛋白的氧化状态是决定鲜肉产品的最主要因素,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对于肌红蛋白氧化状态及肉色稳定性的影响最大,而在宰后储藏过程中各种内源性抗氧化成分对肉色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建议引入体外孵化和预测模型等相关研究方法.关于影响因子的精确研究对提高肉品色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肉的颜色变化机理采取保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华  李纯 《肉类研究》2002,(2):31-32
本文阐述了肉的颜色变化机理,同时介绍了肉制品加工工艺过程中采取的发色保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苹果多酚对鲜肉色泽稳定性及脂肪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研究了苹果多酚对透氧保鲜膜包装的鲜猪肉的色泽稳定性及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多酚能明显抑制肉中脂肪的氧化,并能提高鲜肉红色的稳定性。单独使用0.05%的苹果多酚,有较好的护色效果。苹果多酚与抗坏血酸或烟酰胺配合使用,抗氧化与护色效果明显增强。0.05%苹果多酚与0.05%烟酰胺配合使用可以使鲜肉在5±1℃条件下贮藏7d后,仍保持稳定的鲜红色,TBA值为0.3mg/kg,TVB-N值为14.7mg/100g。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部位冷鲜猪肉(背最长肌、后腿肉、腰大肌)为对象,研究肉样在2种贮藏条件(实际销售贮藏条件:4℃-13 h-紫外照射,0℃-11 h-避光;实验室设置条件:4℃-24 h-紫外照射)下色泽、肌红蛋白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等的变化,旨在为提高冷鲜肉在销售贮藏期间的肉色稳定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3个部位(背最长肌、后腿肉、腰大肌)冷鲜猪肉的色泽感官评定、a*值、氧合肌红蛋白含量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等均显著优于实际销售条件(P<0.05),实验室条件下更利于不同部位冷鲜猪肉的贮存。另外,在实验室条件下,3个部位中猪背最长肌肉色最稳定,其次是后腿肉,腰大肌肉色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5.
Does It Look Cooked? A Review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oked Meat Colo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Adequate cooking of meat is necessary to inactivate microbial pathogens. Th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ground meat products and some variety meats where pathogens can be present internally. Consumers are being advised on appropriate temperatures to which meat products should be cooked, and to use a meat thermometer to ensure these temperatures are reached. However, consumers are more likely to assess cooking status by the color of the meat or juic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final color of cooked meat. In most instances,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color by modifying the meat pigment myoglobin prior to and during cooking. Many factors can prolong the pink "uncooked" color in meat, including high pH,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rapid thawing, low fat content, nitrite, and irradiation. Such factors may lead to overcooking and loss of food quality, and consumer rejection. Alternatively, factors that cause "premature browning" of meat, where the interior of the product looks cooked but a microbiologically safe temperature has not been reached, are food safety issues. Pale, soft exudative meats can prematurely brown, as can meats packaged under oxygenated conditions, frozen in bulk or thawed over long periods, or those that have had salts or lean finely textured beef added. Meats cooked from a frozen state or irradiated in aerobic conditions might also be at risk, but this might depend on meat species. In summary, the color of cooked meat is not a good indicator of adequate cooking, and the use of a food thermometer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6.
肉是人类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肉类风味是评价肉类品质的重要指标,风味的好坏直接影响肉类品质和消费者的选择。肉类风味形成途径复杂,全面分析检测难度较大,影响肉类风味的因素众多,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文章概述了肉类风味形成途径和分析方法,并着重对肉类风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