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八七分水方案)是国内第一个全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不仅奠定了几十年黄河水资源调度的基础,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流域水量分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堪称我国水权分配的历史丰碑。回顾了黄河水量分配的动因和过程,分析了分水方案的内涵与意义,总结了分水决策的经验与体会,认为细致深入规划是支撑分水方案民主协商的科学基础,民主集中是分水方案形成过程博弈和协调的原则,生态水量是保障分配方案可持续性的关键内容。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实施至今已有30余a,分水的限定条件已发生变化,八七分水方案必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黄河"八七"分水方案调整对于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探索河流水量分配调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行政调配的分水方案调整研究较多,亟需探讨基于市场的分水方案调整方法。基于闲置分水指标,提出了分水方案调整思路,即根据变化后的黄河水资源量扣除生态用水后确定分水总量,在削减闲置分水指标、竞拍收回的闲置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削减和竞拍后的指标确定分水比例。计算得到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河北天津需削减的分水指标分别为6.62亿、14.17亿、1.54亿、13.62亿m3。分水指标削减对山西省的影响更大,建议利用中央投资和指标竞拍资金建立补偿专项资金以补偿削减指标省份的损失。该分水方案调整办法可为河流水量分配调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4.
5.
针对“八七”分水方案颁布实施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工程建设运用、用水特征、水沙情势等分水基础条件的改变,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对流域水资源配置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黄河流域重大水源工程与调节工程建设运用,考虑新战略下维持河流健康生态要求,统筹用水的公平性与效率因素,提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增量动态均衡配置方法。重点研究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之前的情景,维持“八七”分水方案总体格局,考虑新增水源和分水调整的制约因素,对新增水源工程和调节工程带来的水资源增量进行动态均衡配置,实现对“八七”分水方案的微调优化。对黄河流域多个场景下分水方案调整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水方案优化调整策略为增加上游水量配置占比,调整幅度为2.13%~2.78%;微增中游水量配置占比,调整幅度为0.25%~0.31%;减少下游和河北省、天津市水量配置占比,调整幅度为-3.81%~-2.38%。  相似文献   

6.
黄河水资源保护3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华 《人民黄河》2006,28(11):1-2,13
在回顾黄河水资源保护30年发展历程,总结“十五”成就基础上,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明确“十一五”总体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以治水新思路和治河新理念为指导,依法履行水资源保护职能,准确判断形势、找准自身定位、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加快能力建设、法规建设、队伍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水质监测与信息支撑能力、科技攻炎能力、依法行政和宏观管理能力,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前,黄河流域的基础数据都是过去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标准取得的。用这样的数据建立工程基础数据库将不能准确地表现自然黄河要素的空间几何关系和原貌,也会使以后工程运行中数据更新产生巨大的障碍。因此,需要建立与完善GPS控制网对原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保证“数字黄河”工程的空间基础数据完整统一、数据质量精密。通过阐述GPS在“数字黄河”中的基础作用,对建立与完善黄河GPS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1,23(11):1-4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对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与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是实现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及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5个环节,以及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电子政务,黄河网等7方面的内容。“数字黄河”工程的基础平台包括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基础数据库。要保证“数字黄河”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统一组织,做好规划,确保投入,应用牵引。  相似文献   

9.
王江  刘鑫 《人民黄河》2022,(5):20-24+34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法”的时代使命,而分水规则的科学构建是“黄河法”立法的关键内容。需水弹性,是指各类用水满足其对应利益需求的能力及强弱。在时、空均特定的条件下,各类用水的需水弹性呈现为生态用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的规律。以时间或空间为变量分别来看:特定空间范围内,不同时间段同类用水的需水弹性不同;特定时间范围内,不同区域同类用水的需水弹性不同。研究表明,重构“黄河法”分水规则应以“需水弹性理论”为圭臬,立足于优先保障生态用水、重点保障生活用水、突出保障生产用水和兼顾加强水量统一调度与分配能力,并将之融贯于“黄河法”的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和以分水为核心目标的各项法律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0.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就是综合考虑黄河预测来水、实际来水、各省(区)供水计划等因素,对黄河主要断面、主要干流区间和主要干支流来水进行预报,并制定调度方案。分析了1998-2004年黄河干流主要断面来水、主要干流区间来水和主要支流来水的年方案、月方案和旬方案的误差,结果表明:上游断面来水预报精度高于中下游断面来水预报精度,11-2月预报精度高于3-6月预报精度,旬方案预报精度高于年方案和月方案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黄河防凌水量调度工作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介绍了黄河凌汛的主要特点,水库工程防凌运用原则,多年来刘家峡水库、三门峡水库为减少黄河凌汛灾害进行水量实时调度的经验和取得的效益;指出了当前黄河防凌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河水资源短缺、旱灾频发等问题,以应对干旱的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作为切入点,从黄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和旱情监测评估、水资源调配、支撑管理3个层面,开展大型灌区旱情实时监测和需水评估技术、基于龙羊峡水库旱限与小浪底水库汛限水位优化控制的大型水库群调度技术、黄河流域旱灾应急响应机制和应对干旱的风险管理保障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了黄河流域洪旱灾害监测与预警、抗旱水源调度与管理等综合适应技术体系,科学揭示了黄河流域旱灾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建立黄河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实现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黄河水资源日益缺短和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今天,研究黄河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水市场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对依法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水市场调节功能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资源定义、民法物权理论和黄河水资源管理实践经验,提出黄河水权是准物权、黄河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的概念;提出建立黄河水市场、黄河水资源使用权审批制度、黄河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实行黄河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同时,对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水资源量变化和用水情况变化等,为保障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用水安全,需要调整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经过综合分析黄河水资源配置原则,考虑协调区域发展与河流健康,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提出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生效前后和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生效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3,(10):80-82
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尖锐,现状黄河流域总缺水约95.0亿m3。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在不考虑南水北调西线等跨流域调水的情况下,2030年黄河流域缺水量达138.3亿m3,其中河道外缺水104.1亿m3、河道内缺水34.2亿m3,枯水年份缺水更加严重,只有通过实施跨流域调水,才能有效缓解黄河严峻缺水的局面。以黄河"87"分水方案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变化情况,并考虑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的实施,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要求,提出了黄河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黄河山东段水量分配方案执行效果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实现了黄河不断流。研究黄河山东段入境及入海水量,可知山东段年平均入境流量虽然减少,但这段时期黄河并未出现断流的情况,同时汛期的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相对平缓。采用典型年类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实施后河道最低水量及入海径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菏泽市、德州市和东营市的取水量比许可水量大;聊城市、济南市和滨州市引黄闸的取水量与许可水量相差不大;济宁市和淄博市的取水量比许可水量小。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市场的建立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黄河可供水理分配方案,199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又向沿黄省(区)颁发了《取水许可证》。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体制还存在政府指令配水严重失控、没有引入激励补偿机制、同比例丰增枯减的原则不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在黄河上建立水市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可以促进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祥  胡和平 《人民黄河》2006,28(4):41-43
流域水量不同分配模式对相关利益群体的损益影响较大,因此在制度设计中必须考虑流域各省(区)的个体理性因索。运用博弈论和制度分析理论,将流域水资源配置概化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构建了黄河水资源配置博弈均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现有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缺乏实施效率,不是流域各省(区)用水主体能够自主接受且自我实施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