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省常见不同成土母岩的坡耕地分布区调查、取样分析、模拟试验,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及其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不同成土母岩在土壤可蚀性K值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大小顺序表现为煤系地层组(0.247 8)、石灰岩组(0.243 6)最大,其次是变质岩组(0.214 6)、玄武岩组(0.211 0),再次是紫色页岩组(0.198 9),最后是紫色砂岩组(0.175 6)、长石砂岩组(0.157 2)。对比发现,不同母岩形成的土壤在相同的条件下受到的侵蚀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般表现为土壤可蚀性K值越大,土壤侵蚀量越大,这说明了土壤抗蚀性的本质在于土体。这一结论将对区域土壤侵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华中地区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 EPIC模型估算华中地区主要土壤可蚀性因子K 值,结合该区土种分布图,分析各主要土壤类型可蚀性K 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主要分布在 0.09~0.39 之间,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东部、西部区域,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南部、湖北及河南交界的中部及东部地区。依据华中地区土壤图,全区共分布有土类 25 种。其中,K 值最大的为褐土,约为0.34 ;红黏土的K 值次之,为0.31;粗骨土的可蚀性最低,约为0.19。华中地区红壤、水稻土、潮土、黄壤、黄棕壤等土类所占面积较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72.63% ),其土壤可蚀性因子K 值分别为:0.250 , 0.253 ,0.287 , 0.225 ,0.244,可基本反映华中地区的土壤抗侵蚀情况。  相似文献   

3.
汪邦稳 《人民长江》2019,50(9):60-64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可蚀性指标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精度。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研究了皖西、皖南主要土壤可蚀性值,并对EPIC模型和诺谟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皖西、皖南不同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差异较大,其值范围为0.013~0.043 t·hm~2·h/(MJ·mm·hm~2),黄棕壤最小,红壤最大,红壤可蚀性值是黄棕壤的3.3倍;同一种土壤不同方法估算的土壤可蚀性值差异较大,在没有实测资料验证的情况下,难以选择适宜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研究结果为皖西、皖南水土流失预测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玉米秸秆和EM菌剂2种生物质改良剂对西南土壤侵蚀因子(降雨侵蚀力R和土壤可蚀性指数K)的影响,采用微型小区(1 m×1 m)的研究方法,统一坡度,合理定量施用2种生物质改良剂,同时设置原状土壤对照,观测分析径流泥沙和各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2种改良方式相对原状土壤均具有减轻水土流失的功能:雨季(6—10月)在玉米秸秆还田的改良方式下土壤侵蚀量各月分别减少52.8%、53.0%、63.0%、62.1%、63.5%,在EM菌剂施用的改良方式下土壤侵蚀量各月分别减少34.0%、33.9%、43.7%、39.2%、41.3%;土壤侵蚀程度强弱排序:秸秆还田菌剂施用原状对照。秸秆还田、菌剂施用、原状对照3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量与降雨侵蚀力R的拟合优度为0.957、0.993、0.734,与土壤可蚀性指数K的拟合优度为0.692、0.738、0.974,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秸秆还田和菌剂施用2种改良方式K值分别为0.216~0.250和0.298~0.320,比原状土壤的K值0.345~0.369均显著减小。综合分析认为:在生物质改良剂作用下的西南红壤侵蚀量与降雨侵蚀力R、土壤可蚀性指数K均呈显著相关性,R值对滇中地区土壤侵蚀量的影响大于K值的;2种生物质土壤改良方式均能有效增强土壤抗蚀性,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固结效果大于菌剂施用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丹东市宽甸县棕壤土区无水保措施和5种不同水保措施的坡地为例,通过对比土壤可蚀性特征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揭示了不同水保措施下土壤可蚀性与速效养分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除硝态氮外5种水保措施下棕壤土速效养分含量均较高,水土保持有利于促进速效养分平衡、降低土壤可蚀性K值、提高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的抗侵蚀能力;棕壤土可蚀性与速效养分之间密切联系,速效养分流失程度随土壤可蚀性K值的增大而增强,即K因子值越大则速效养分含量越低。研究成果可为棕壤土坡地水保方案的优化设计、小流域的治理效果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表层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分别在湖南省湘东大围山和湘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现有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天然林及由其转变而来且紧邻的杉木林、果园和坡改梯耕地),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发生转变后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差异,选择Torri.D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利用系统聚类法对本研究采样点和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榜沙河流域不同土壤的侵蚀特性,取样检测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并采用实地放水冲刷法检测土壤抗冲性、采用浸水法检测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指数(K)。结果表明:榜沙河流域抗冲性褐土最强,黑垆土次之,黄绵土最弱;抗蚀性黑垆土最强,褐土次之,黄绵土最弱;粒径为0.002~0.020 mm的土壤抗冲性最强,粒径为0.020~0.200 mm的土壤抗蚀性最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抗冲性、抗蚀性成正相关关系,土壤抗冲性与土壤抗蚀性成正相关关系;土壤稳定性与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紧密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结构越稳定、越不容易发生侵蚀。  相似文献   

8.
土石混合堆积体土质可蚀性K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建设项目产生的弃土弃渣堆积体成为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准确、快速测算其水土流失量是迫切的社会需求。本研究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工程土石混合堆积体土质可蚀性K值,提出了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标准试验小区定义,坡度设定为25°。以此为标准,测算出黄土质重壤土娄土纯土体,石砾含量10%、20%、30%土石混合体的可蚀性K值分别为0.0224、0.0208、0.0188、0.0074 t·hm2·h/(hm2·MJ·mm);分析得出,随着石砾含量增加,土石混合土质可蚀性K值呈线性减小。以纯土体类型为分析基准,建立了不同含石量条件下的土质可蚀性因子Ki与纯土体土壤可蚀性K0和石砾含量Pi之间的简化转化关系式,以便在有关地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素呈相关分布;土壤类型的侵蚀分异为西北部及东南部最强,东北部最弱。  相似文献   

10.
李琪 《人民黄河》1989,11(3):18-23
土壤前期影响雨量的消退系数K是产流模型中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产流成果。以南京水文出资源所产流模型为例,对团山沟流域的K值与产流进行了计算,并得到如下认识:1)单点K值与土层深度成线性递增关系,而与初始土壤含水量呈递减关系。只有当土层取得足够厚时,计算的K值才能够较确切地反映蒸散发的影响,这个土层深度要依靠降雨入渗锋面的分析来确定;2)数域面平均K值应与数城产流模型结合考虑,作为模型参数优选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