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勤建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7,(12):50-54
流道型线水力性能的优化,主要内容包括流道型线、流道长宽高尺寸、出水流道隔墩位置、水泵导水形状高度、进水喇叭管高度、出水扩散管及导水锥等。本文利用CFD对江边枢纽轴流泵进行流场模拟计算,优化流道型线,提高水泵装置效率,实现泵站经济、合理、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的定义进行辨析 ,根据生态环境需水的分类 ,总结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指出今后生态环境需水研究需要从基础理论等方面进行完善 .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由于人类没有注重生态环境需水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提醒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环境需水.论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情况.对生态环境需水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的特征.综述了国内外植被和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常用计算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沈阳市生态环境需水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用拓扑方法预测对沈阳市河流生态需水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已颁布的晋江下游分水方案,对晋江上游水量分配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权责利相统一、公平兼顾效率作为分水的基本原则,将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作为分配对象,提出了以存量体现公平、增量体现效率的水量分配思路,构建晋江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作为基础和保障,引入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其中补偿额度通过修正后的流域上游各区域的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确定,资金分摊和分配主要以上游各区水资源贡献率和下游各区域分水比例为依据。通过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有机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8.
为准确地衡量七浦塘引水工程的运行方式对阳澄湖及周边河网产生的影响,基于太湖水量水质模型设计了7种数值实验,从引水量和雨型两个角度对七浦塘引水对阳澄湖及周边河网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定义了河网总体水质达标率作为评估标准。结果表明:七浦塘引水使得水量向阳澄湖北线和南线河道集中,在改善阳澄湖西湖水质的同时恶化了中东湖的水质;七浦闸引水量在20~40 m3/s之间时对提高河网水质总体达标率最为有利;引水对河网水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在不同雨情条件下,七浦塘引水调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网和湖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9.
10.
11.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着重介绍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历史流量法、阈值法、河道内流量增量法、生物量法和定额法等。对各种方法进行了适用范围、优缺点的评述。针对当前计算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6
对近年来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包括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水文—生物分析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以及作者参与研究的环境功能设定法等。文章对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重点研究和评述,并结合我国情况分析了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认为水文学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和环境功能设定法相对来说都较适合于我国研究,其中生境模拟法由于实施比较复杂,应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长江流域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满足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的河流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选择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之一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满足程度进行研究。将长江流域的河流分为 3 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河流(或河段)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从生态环境缺水量的角度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满足程度重新定义,以适于长江流域可能季节性缺水的特点,并利用来水和用水资料,计算了各河流(或河段)的满足程度,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对其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江流域仍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常见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总磷(TP)、总氮(TN) 5项水质指标,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分别对2015—2018年阳澄湖、七浦塘及主要河网水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阳澄湖区整体水质由重污染转化为污染,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水质类别已从劣V类转变为V类。七浦塘整体水质除总氮指标仍为V类外,其他4项指标均为Ⅱ、Ⅲ类水平。其他河网主要河流2018年相较2015年的水质类别均有改善,七浦塘调水引流工程对于提高阳澄湖区水体流动性,改善阳澄湖及周边河网水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回顾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讨论生态需水的概念及内涵,对生态需水的量化计量方法进行总结述评。结合淮河流域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流域综合规划、流域重要湿地、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工作等4个方面中加强生态需水研究的建议,为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