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苏铁  杨国伟 《中国水利》2023,(2):15-17+42
水文现代化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分析黄河水文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水文职责任务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由过去主要为防汛、工程建设服务,向为统筹治理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提供全面支撑转变。阐释了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的四大板块:国家站网、监测预报、管理模式、行业指导,提出要更新思想观念、完善水文站网、提升业务水平、健全管理体系、提升能力水平等措施,加快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牛玉国 《人民黄河》2006,28(10):6-8
简要回顾了黄河水文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黄河水文业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黄河水文面临的问题,展望了黄河水文发展方向,提出了黄河水文“十一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黄河流域基于水循环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体系”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黄河新情况与黄河水文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连全  王华 《内蒙古水利》2000,(3):41-42,46
黄河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水资源利用矛盾的加剧,水体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黄河新情况,要求黄河水文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改善测报手段,进行全面监测监督和分析研究,逐步建立起测、报、研于一体的新水文机制,为黄河防汛、水资源管理和治理开发服务好。  相似文献   

4.
杨国伟  赵元春龙虎 《人民黄河》2006,28(10):F0003-F0003
近10年来,在水利部和黄委的直接领导下,黄委水文局大力推进黄河水文现代化进程,黄河水文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立足于世界河流水文测验的普遍性,引进、吸收、消化世界水文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如引进的激光粒度仪,不仅泥沙颗粒分析精度高,而且时效性和工作效率也较传统设备提高了几十倍。  相似文献   

5.
马全杰  巢孝松 《水力发电》1997,(9):23-25,31
黄河上游流域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60年代前水文站网寥寥无几。70、80年代,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在该地区的黄河干流上恢复,新建了一批水文站,并在其主要支流设立了水文站。这些站网现控制站康乃亥以上流域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一五"期间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针对黄河水文测报能力在新时期流域开发治理中存在的诸多不适应问题,提出了推进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提升水沙在线监测能力、充实调整水文站网、开展测站单值化改造、推动宁蒙河道和河口滨海区测验体系建设、加快主要暴雨洪水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等提升黄河水文测报能力和实现水文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黄河下游的水文特性入手,通过对黄河下游水文资料的分析,论述了黄河水文测报的设施设备、科学技术、科技手段等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对黄河治理、开发、水文测报和社会经济、稳定所起到的作用.进而说明了黄河水文测验的设施设备、仪器与技术在不断向更经济、更简洁、更精确、更实用、更迅速的方向改革与发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黄河的可持续发展与水文科技、水文科学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河防汛形势的日趋严竣和复杂,水资源利用矛盾的加剧。水体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和黄河新情况,要求黄河水文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改善测报手段,进行全面监测监督和分析研究,逐步建立起测、报、研于一体的新水文机制,为黄河防汛、水资源管理和治理开发服好务。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黄河水文测报服务主要短板的基础上,从站网布局、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基础保障四个维度,研析了黄河水文现代业务和管理体系构建思路与框架,进而给出其实现途径。提出面向服务和需求,完善站网体系、空天地立体自动监测体系,建设水文物理网;构建智能高效的信息传输处理和情报预报服务系统,打造水文信息网;完善测验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等,织好水文管理支撑网。通过"三网"融合,实现"现实水文"和"模拟水文"的有效补充验证,强力提升水文测报管理效率和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100多年来广西水文科技在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水环境监测及水文科研等4个方面的发展及水文现代化建设进展.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时期水利的中心工作,以及《广西水文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区水文未来科技发展及水文现代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治黄通信工程建设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和通信工程建设工作的重点,指出基础平台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要把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治黄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王建中 《人民黄河》1996,18(2):1-5,26
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流域(包括下游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得了迅速发展,截止1994年年底,全流域灌溉面积已发展到731万hm^3因灌溉年净增产粮食120亿kg。全河灌溉技术发展迅速,在井渠结合治理盐碱地、灌区泥沙处理、节水灌溉、高气程灌溉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随着灌区的开发与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用水、水费征收、计量供水等管理措施的应用,保证了灌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灌区自身经济实力的壮大。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3.
水文曲线的自动绘制及图形储存是水文工作中的难点,专门开发的水文曲线绘图系统能够自动绘制多种水文曲线,包括水位—流量关系线、单断沙关系线、过程线、河道大断面图及跨年度的曲线套绘;系统设计采用C++编程语言、嵌入式数据库以及计算机图形技术,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对水位—流量关系线精度进行的分析表明,系统误差、随机不确定度、符号检验、适线检验、偏离值检验等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系统的开发填补了自动绘制水文曲线的技术空白,为黄河水文电子图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电动吊箱缆道是水文测验最常用的设施装备之一,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介绍了吊箱缆道的结构组成、发展过程,对使用管理、技术设计提出了建议,结合水文监测需求展望了电动吊箱的发展趋势:1吊箱作为能安装现代水沙监测仪器的一个平台,而不是仅能使用悬杆和铅鱼等简单的测验设备;2具有吊箱水平运行的自动调整功能;3改善供电环境和方式;4设计科学、实用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测验人员工作安全和设备安全;5闭口式升降吊箱。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文站网布设与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了水文站网的主要功能与作用,介绍了水文站网布设的传统与规范,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文站网发展现状与不足.根据<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的规定以及黄河流域的现实情况,提出了黄河流域水文站网布设和调整的目标与方向:深入探索水文规律,为流域规划及治理开发与管理奠定基础;完善暴雨洪水泥沙监测,为防汛和水库调度服务;强化区域水量与水质监测,为水量调度与水资源管理服务;努力实现水生态和水环境监测,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3,(12):21-23
从站网密度、站网功能、河流水文控制目标、省界水量监测、防汛测报、测报方式和水文站网受水工程影响等方面对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现有站网密度为1 975 km2/站;现有站网功能在水文情报、水资源管理方面比重超80%,在城市水文、行政区界监测方面比重较小;流域面积在500 km2以上的河流中,30.5%为完全水文空白河流,河流水量计算控制任务艰巨;流域面积在1 000 km2以上的省界河流中,径流控制现状满足率为81.8%;流量信息采集方式以人工为主;43.7%的大河控制站受水工程影响。提出了加强黄河源区站网建设、完善测站功能、加快水文测报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加强受水工程影响的河流水沙关系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特点及其水文学背景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1986年以来实测资料,探讨了黄河下游1986—1999年水文系列的特点和河道萎缩的特点,指出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河道萎缩使河道泄流排沙能力降低,洪水位抬高,威胁堤防安全,河道萎缩还关系到流域的开发和水资源的利用。本文还分析了河道萎缩与水沙特征的关系及河道萎缩的形成条件,并提出了判别形成河道萎缩的水沙关系。  相似文献   

18.
河流水文学若干研究领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 2 1世纪的产汇流理论、流域定量地貌、河流洪水、河流泥沙、河流热状况与冰情、河流资源利用、河流水质与河流生态环境等河流水文学主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 :要进一步揭示不同气候和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汇流规律 ,研制预测功能强的流域水文模型 ,发展和应用数字流域 ,深入揭示复杂条件下的洪水运动规律 ,提出高精度的分析计算方法 ;水流动力学与泥沙动力学相耦合的产沙计算方法将得到实际应用 ,河流输沙机理将进一步被揭示 ;继续探索河冰形成及河流冰情变化的热力学和水力学机理 ,完善冰凌数学模型 ,进一步揭示河流水流挟带污染物质的运动机理 ,完善水质模型 ,提高计算精度 ;要采用多学科综合的手段 ,深入探讨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土地生产力 ,使土地结构趋于合理 ,具有明显的拦沙效果 ,减轻水旱灾害等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几条对策 ,包括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发展林果业 ,搞好植被建设和水土保持产业化 ,全方位综合治理等 ,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互相统一 .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阐明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和出库水沙过程条件下各业径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纵向调整规律,提出主含沙洪水期宽浅河道的河床演变模型,并阐述了含含沙水流输送过程中水位急剧变化,汉量沿程增大异常现象产生的机理,分析了1855年黄河改走现河道100我年来下淳河道纵剖面发育过程,指出上前下游河道尚未达到均衡纵剖面,人类活动造砀 水沙减少及其过程变化引起了河道萎缩,系统分析了干流水库调节水沙对其下游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