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对牦牛酥油中油脂和磷脂得率的影响,并进行脂肪酸组成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从白色和黄色牦牛酥油中,利用正己烷提取的油脂和磷脂得率最高,油脂得率分别为84. 32%和88. 86%,磷脂得率分别为11. 28%和12. 27%。白酥油检出3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22种,不饱和脂肪酸11种,支链脂肪酸6种。黄酥油中检出3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20种,不饱和脂肪酸12种,支链脂肪酸6种。白酥油和黄酥油中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74. 92%和73. 25%,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25. 09%和26. 75%,支链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 06%和5. 28%。对5种溶剂提取磷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发现正己烷提取的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白酥油磷脂和黄酥油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10. 78%和22. 54%。通过脂质组学分析,白酥油、黄酥油、白酥油磷脂和黄酥油磷脂在负离子模式下共检出6种脂质:30种PE,含量分别为33. 35%、35. 49%、34. 53%和30. 26%; 17种PC,含量分别为21. 77%、20. 53%、19. 8...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太平洋磷虾为原料,着重探讨了乙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磷虾磷脂得率及纯度的影响。结合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95%、液固比6mL/g,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40℃,在此工艺条件下粗磷脂得率为17.58%,纯度为46.09%。再经4℃丙酮沉降后,磷脂纯度为78.85%。产物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占52.46%,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之和最高,其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4.51%。   相似文献   

3.
对牦牛酥油的基本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牦牛酥油脂肪质量分数仅为87.77%,高水分含量引起了油脂的酸败,牦牛酥油熔化行为与结晶行为并不是相对可逆过程,根据熔化曲线可以将牦牛酥油分成三个组分:高熔点组分(24.32~38.72℃)、中熔点组分(16.60~20.73℃)和低熔点组分(1.50~15.38℃)。牦牛酥油脂肪酸质量分数最多的为饱和脂肪酸(60.56%),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35.05%)和多不饱和脂肪酸(4.39%)。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牦牛酥油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对牦牛酥油中鞘磷脂提取工艺进行探索和优化,并分析鞘磷脂的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获得鞘磷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氯仿甲醇(2:1,V/V)与粗鞘磷脂的液料比为10:1m L/g、浸提温度为40℃和浸提时间为1 h。以提取到的鞘磷脂为原料,采用三氟化硼-甲醇对获得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er,GC-MS)检测分析鞘磷脂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鞘磷脂中含有82.79%饱和脂肪酸、75.70%长链脂肪酸,经过提纯后,鞘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原来粗鞘磷脂中的7.98%降低为2.83%,长链脂肪酸含量由85.04%降为了75.70%,超长链脂肪酸由9.57%增加到23.15%,支链脂肪酸由原来的10.43%降为了8.69%,说明鞘磷脂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以太平洋磷虾为原料,采用浸提法探讨太平洋磷虾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溶剂为95%乙醇,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 h、料液比1∶9(g/mL)时,太平洋磷虾虾油的得率为22.74%。气相色谱分析太平洋磷虾虾油共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9.61%、54.60%,EPA、DHA含量高达29.97%。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牦牛酥油的品质,以青藏高原牦牛乳为原料制得牦牛酥油后,采用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法对其进行精炼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50%柠檬酸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脱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脱酸温度、超碱量、碱液质量分数和脱酸时间对脱酸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脱酸工艺。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精炼前后牦牛酥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最佳的脱胶工艺条件为50%柠檬酸添加量0.6%、脱胶温度60℃、脱胶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胶率可达94.12%;最佳的脱酸工艺条件为超碱量0.4%、碱液质量分数10%、脱酸温度60℃、脱酸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脱酸率达91.85%;经脱胶和脱酸处理后牦牛酥油磷脂含量、过氧化值和酸值均显著降低,色泽呈黄色且透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性成分中醛类、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增加,酸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综上,经脱胶和脱酸精炼处理后,牦牛酥油色泽和风味明显改善,品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蛋黄液为主要原料,探讨了卵磷脂提取过程中料液比、己烷-丙酮体积比、冷冻温度对卵磷脂得率及磷脂含量的影响。结合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分析,获得提取高纯蛋黄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4.5(g/mL),己烷-丙酮体积比1∶2.5,冷冻温度-20℃,此条件下卵磷脂得率为9.37%,磷脂含量为97.68%。经HPLC检测,结果表明:磷脂酰胆碱含量77.42%,磷脂酰乙醇胺含量18.47%,显示了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罗毅皓 《中国油脂》2021,46(1):76-84
将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黄酥油组、白酥油组、黄酥油磷脂组和白酥油磷脂组,用牦牛酥油和牦牛酥油磷脂饲喂小鼠。饲喂1个月和5个月后分别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血糖浓度,并进行肝脏和腹腔脂肪病理观察及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长期饲喂牦牛酥油会使小鼠体重增加,而饲喂牦牛酥油磷脂小鼠体重增加较少。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均可提升小鼠血清HDL-C水平,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和血糖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酥油组、磷脂组、对照组。饲喂1个月后各组小鼠肝脏和腹腔脂肪结构正常完整,未见明显组织病变,而饲喂5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黄酥油组、白酥油组、黄酥油磷脂组、白酥油磷脂组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脂质沉积。与饲喂1个月相比,饲喂5个月牦牛酥油磷脂可使小鼠脂肪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饲喂牦牛酥油和牦牛酥油磷脂可极显著提高小鼠脂肪组织中支链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籽油并采用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原料粒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对黄秋葵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原料粒度40~60目,料液比1∶9,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75 min,超声功率80 W。在最佳条件下,黄秋葵籽油得率为26.26%。从黄秋葵籽油中鉴定出11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占34.06%。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制备牦牛蹄筋胶原蛋白,以牦牛蹄筋为原料,采用热水法和酶解法提取牦牛蹄筋胶原蛋白,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料液比、温度、时间、加酶量对牦牛蹄筋胶原蛋白得率、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以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牦牛蹄筋胶原蛋白效果较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2(g/mL)、加酶量2.5%、温度43℃、时间11 h,胶原蛋白的得率、提取率及纯度分别为14.91%,69.94%和89.44%。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在低温条件下,用乙醇作为溶剂,从大豆磷脂粉中精制磷脂酰胆碱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磷脂酰胆碱含量和得率影响。在综合考虑纯度和得率基础上,选取以乙醇(95%)为溶剂,提取温度–10℃、提取时间20 h、液料比为8∶1条件下进行中试。中试产品磷脂酰胆碱的纯度为71.74%,得率为13.48%。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在低温条件下,用乙醇作为溶剂,从大豆磷脂粉中精制磷脂酰胆碱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磷脂酰胆碱含量和得率影响。在综合考虑纯度和得率基础上,选取以乙醇(95%)为溶剂,提取温度–10℃、提取时间20 h、液料比为8∶1条件下进行中试。中试产品磷脂酰胆碱的纯度为71.74%,得率为13.48%。  相似文献   

13.
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选取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辣木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所得辣木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辣木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提取时间39 min、提取温度35℃、超声功率120 W,在此条件下辣木籽出油率为36. 10%,提取效率达96. 52%;辣木籽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鉴定出2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1种(含量80. 10%),饱和脂肪酸10种(含量19. 89%),且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为65. 94%,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含量次之,为7. 21%。  相似文献   

14.
溶剂法精制磷脂酰胆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柳建设  葛玉卿 《中国油脂》2004,29(11):38-41
为了提高磷脂产品中磷脂酰胆碱(PC)的含量,研究了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采用丙酮和乙醇作溶剂,制备高含量磷脂酰胆碱.用丙酮脱油时,在料溶比为15:200、提取时间15 min、提取温度40℃的最佳脱油工艺条件下,得到丙酮不溶物含量为97.6%的中间产物--粉末磷脂.用乙醇提取富集其中的磷脂酰胆碱,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粉末磷脂与溶剂的比例、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和次数对PC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95%,固液比1:20,提取时间30 min,温度35℃,抽提次数2次的条件下,PC含量和提取率均较优.在最佳试验条件下,PC含量可提高到45.1%,提取率为62.0%.  相似文献   

15.
以青鱼内脏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蛋白酶提取鱼油,研究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鱼油提取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建立影响因素和鱼油得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佳水解酶,微波功率400 W、酶加入量2%、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45℃、微波处理时间15 min为鱼油最佳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鱼油得率为26.26%±0.13%。使用气相色谱法对萃取的青鱼内脏鱼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饱和脂肪酸有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2.39%,主要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42%,主要为油酸和棕榈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8种,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7.19%,主要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己烷萃取葫芦巴油脂,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葫芦巴油脂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葫芦巴油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液料比25︰1 mL/g。在此条件下葫芦巴油脂提取率达7.68%。利用GC-MS鉴定出9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有4种脂肪酸,分别是亚油酸(38.90%)、亚麻酸(27.32%)、油酸(15.62%)和棕榈酸(9.83%)。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8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3.1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6.90%,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8.90%,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7.32%。  相似文献   

17.
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120min,料液比1:25,原料粒度80目,在此条件下,二氢杨梅素得率为22.8%。将粗提物经丙酮回流提取、浓缩、加水沉淀后得到晶体,晶体经4次重结晶后,得到二氢杨梅素产品,其纯度可达91.3%,得率为4.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溶剂分提法提取较高纯度的磷脂酰肌醇(PI),以提取PC后的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PI含量为指标,确定了以碱性乙醇为溶剂提取磷脂酰肌醇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40℃、液料比为20∶1、碱性乙醇氨水浓度为2.60mL 25%氨水/100mL无水乙醇、时间50min、提取两次。在此条件下,磷脂酰肌醇的纯度为58.86%,得率为70.14%。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溶剂分提法提取较高纯度的磷脂酰肌醇(PI),以提取PC后的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PI含量为指标,确定了以碱性乙醇为溶剂提取磷脂酰肌醇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40℃、液料比为20∶1、碱性乙醇氨水浓度为2.60mL 25%氨水/100mL无水乙醇、时间50min、提取两次。在此条件下,磷脂酰肌醇的纯度为58.86%,得率为70.14%。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提取莲子心甾醇工艺,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总甾醇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丙酮提取甾醇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甾醇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莲子心甾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44℃、料液比1∶12(g/m L)、提取3次(即以料液比1∶12(g/m L)提取12 min,重复操作3次)。此条件下,莲子心总甾醇得率为(1.67±0.11)%。甾醇主要以酯态形式存在,占总甾醇含量的84.97%,游离态仅占11.95%。气相色谱-质谱法共检测到7种甾醇。其中,谷甾醇(58.27%)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Δ5-燕麦甾烯醇(22.99%)和菜油甾醇(12.64%)。甘油酯及甾醇酯的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为丰富,占脂肪酸总量77%左右;甾醇酯中山嵛酸、木焦油酸等长碳链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甘油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