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的以调压阀代替调压井技术,解决了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水电站因地质环境等因素不利于建造调压井的困难,同时节省了土建建设投资。通过对调压阀的选型计算和带有调压阀系统的过渡过程计算的综合对比分析,机组转速上升、水压上升、稳态转速摆动值及调节时间均满足GB/T9652和IEC60308《水轮机调速系统试验国际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要求。完全可以使用调压阀来代替调压井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调节,并从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小浪底西沟水电站调压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浪底西沟水电站输水管道0+000—0+838.71桩号段由小浪底水利枢纽原灌溉洞改建而成。根据电站规模及布置条件,对单纯设置调压阀和"调压井+调压阀"两个方案进行了引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和分析,确定调压系统采用"调压井+调压阀"方案布置。调压井布置在0+750.00桩号处,对调压井进行了支护和结构设计,解决了调压系统设计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孔昭年  田忠禄  陈卓  陈艳  周同旭  牟全宝 《水利学报》2021,52(10):1204-1216
在水电站设计中,以新型调压阀及其控制系统替代传统调压井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基于自行研制的带调压阀的水轮机调速器实时仿真系统和包含水轮机、发电机、引水系统、水轮机调速器等环节在内的水轮机调节系统过渡过程计算软件,采用水轮机流量、力矩特性矩阵法表征水轮机动态特性,建立了刚性水击条件下一洞多机输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带有主配压阀非线性特性的PID调速器,建立了带调压阀的转桨式水轮机调节系统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通过计算只要保证水轮发电机组启动、空载扰动、带负荷、甩负荷自动调节工况下,水轮机调节系统过渡过程满足稳定运行要求,水电站就可以采用调压阀而不设调压井。最后,计算了某具有长引水系统的转浆式水轮机过渡过程,该电站水流惯性时间常数高达27 s,装有2台转桨水轮机、1台定桨式水轮机。计算结果表明,以调压阀代替调压井后,该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满足调节保证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毛家河水电站实际情况,根据水轮机调压阀流量与时间关系的假设,计算各工况下调节特性、流量与时间变化,机组最大压力上升率和最大转速上升率等参数,并对调压井工程量及投资进行了估算,经过水轮机调压阀和调压井两种方案比选,确定采用水轮机调压阀方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调压阀在老挝南奔水电站的应用情况,并通过现场试验检验了调压阀的安全可靠性。该应用实例证明,采用调压阀可以消除因机组紧急停机引起的电站引水系统压力过度上升,是中小水电站替代调压井的成熟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水力机组过渡过程分析计算涉及到水力学、机械、水工以及运行方式等各方面的综合特点,在设计有调压井的水电站中,尤其是机组的运行工况及其可能的工况组合,对调压井涌波影响很大。对大田河落生水电站的水力机组过渡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可能工况组合并进行详细计算,可供同类水电站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引水系统布置特点,同时结合外委科研单位对发电引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分析成果,该电站需设置调压室或采取相应的调保措施,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从而拟定:①设置调压井+增大机组转动惯量;②增大机组转动惯量;③设置调压阀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最终采用设置调压阀方案,可实现8s直线关闭规律,机组转速上升率和蜗壳压力上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喀英德布拉克电站为例,通过对长距离引水发电系统调节保证计算分析,采用调压阀代替调压井技术解决了长距离引水管道压力上升与机组转速上升相互制约的问题。以期在条件适宜的中、小型长引水混流式电站中,调压阀替代调压井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编制有关技术标准和推广采用调压阀代替调压井工程措施,开展了水轮机调节系统通用仿真程序的开发:研发了描述水轮机的非线性特性的数据文件;考虑了水击模型对水轮机调节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计算分析时认真考虑了水轮机调速器主配压阀非线性特性的影响;特别给出了一有压隧洞向三台水轮发电机供水时的水压力数学模型。通过计算证明: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启动、空载扰动自动调节、带负荷自动调节、甩负荷自动调节工况下,只要能满足水轮机发电机组稳定运行要求,就可以采用调压阀替代调压井。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大河沿渠首水电站为例,通过对引水发电系统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分析,采用调压阀技术解决长距离引水管道水锤压力上升与机组转速上升相互制约的问题,希望对国内中、小型水电站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