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根据尕日得水文站2007—2016年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该站流量测验断面冲淤变化规律,得出了断面比较稳定的结论,为改进该站水文测验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960年以来,渭河下游共淤积泥沙13.28亿m^3,其中1990—2003年下游河槽淤积加重,淤积量为3.073亿m^3。渭河下游各水文站同流量水位抬高,华阴、吊桥、华县二三站水位分别上升3.14、2.91、2.93m;华县平滩流量逐渐减小,2003年汛前减为历史最小的1000m^3/s,比1958年小4000m^3/s;渭河下游洪水特征发生了变化,洪水过程线由尖瘦型变成矮胖型,峰现时刻明显推后,峰量关系发生变化,洪水历时显著增加,小洪水、高水位、大灾害的现象极易出现。建议采用跨流域引水的方式治理渭河,从秦岭歼凿隧洞引汉江或其他支流补充渭河水源,尤其应该尽快制定渭河综合治理规划,协调渭河水沙关系,维持渭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4.
根据巫溪水文站建站以来历次实测断面资料,阐述了测验断面冲淤变化,简析了产生冲淤变化的原因,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浪底水库2002~2015年的调水调沙资料,对泺口至利津河段的冲淤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调水调沙使泺口至利津河段的河道得到明显冲刷,主槽断面形态向良性发展,平滩流量大幅增加,过流能力大大增加。同时近几年调水调沙资料表明河道冲刷力度减弱,冲刷效率降低,河床粗化,主槽过流能力已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5,(7)
根据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实测大断面资料,采用锥体方法计算了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滩槽冲淤分布。结果表明:11962—2012年该河段共淤积泥沙8.635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256亿t、滩地淤积6.379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1.69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6.943亿t,淤积主要发生在十大孔兑入汇的河段。21982—2000年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淤积最为严重,共淤积泥沙7.657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5.805亿t、滩地淤积1.852亿t,该时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淤积泥沙2.403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2.001亿t、滩地淤积0.402亿t;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泥沙5.254亿t,其中主河槽淤积3.804亿t、滩地共淤积1.450亿t;1982—2000年大部分淤积发生在主河槽内,导致整个河段主河槽淤积萎缩严重,排洪排凌能力降低,防汛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7.
8.
分析河道断面冲淤变化一直是黄河水文分析的一项重要工作,传统分析方法包括断面套绘、同水位下断面面积比较以及平均河底高程比较。文章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找出断面冲刷的最低基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断面冲淤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河段近期冲淤变化与排洪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口段来水来沙、河道冲淤及排洪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 ,黄河口河段近 10年来水来沙偏少 ,汛期洪峰流量小 ,中水持续时间短 ,河道主槽不断淤积 ,同流量水位抬高 ,排洪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位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两河夹槽地带,是黄河流域干旱地区代表站,地下水埋深1~2m。通过对比和成因分析,认为该站受区域小气候及局部地理环境的影响,水汽压偏大,深层地温偏低,而且观测场遮挡率年内随季节变化,年蒸发量偏小120mm。该站场址代表性欠佳,建议迁站。 相似文献
14.
15.
文中简略地介绍了王家会水文站所在的代表峪口河流域的植被、地理环境、居民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变化对水文站所测河道径流量的影响,讨论了水文站测流河段及测流断的具体情况对测流结果的影响及实际采用的减少测流误差的对策,此外还分析了近几年河道含沙量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6.
分析西江洪水灾害形势,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华南地区的降水趋势基本处于正增长状态,近10多年来西江大洪水年的受灾面积更是大大超过以往平均水平.通过有关遥感资料和水文调查资料分析,阐述西、北江中下游,以及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正在发生变化的形势.叙述近年来西江大洪水在郁江、柳江和干流浔江等反映出的水文变化以及流域水文变异情况,并初步分析了西江洪水归槽水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郝家店水文站宽顶堰流量系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宽顶堰流量系数所推求的流量与常规方法推求的流量测验精度作了对比分析评价,从而验证了宽顶堰流量系数采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田东县英竹水文站不同水位级的实测流量测验成果进行单值化分析,对不同的统计时段单值化流量产生的误差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统计,以保证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推流精度.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