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演变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4~2005年实测长江口水下地形图,采用数字地形模型技术,从河势变化、河床纵横向调整、河槽容积变化等方面,分析了1984年以来长江口北支河床演变.围垦缩窄工程(尤其是口门处的围垦)对北支河床演变影响很大,削弱了径流量,改变了入流路线.北支主流线虽反复多变、滩槽变化频繁,但随着人工控导工程的实施,部分水域的主流线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北支已逐渐演变为涨潮流占优势的河道,河床总体演变以淤积萎缩为主,但其衰亡过程将经历较长时期.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北支水土资源开发综合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与北支整治的有关基本情况 1.长江口北支历史上曾是入海主泓,但自18世纪以来逐渐萎缩。1958年通海沙和江心沙围垦,以及1970年江心沙北汊的封堵,使北支的入流条件明显恶化,径流作用减弱,涨潮流作用不断增强,北支河段加速淤积,同时在枯水季向南支大量倒灌水、沙、盐。这不仅对南支下段河势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对上海市的供水及沿江的国家重点企业用水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北支水道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实测资料出发,结合水流数值计算成果,对长江口北支水道的水流、泥沙和含盐度等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北支水道的水沙特性,并分析了水沙变化与河床变化的相互关系.北支水道在1958年南通河段河势控制后,径流分流比逐年下降,并渐趋稳定于3%左右.北支水道受径流影响越来越小,主要受潮流作用.随着水沙特性的逐年变化,北支水道0 m以下槽蓄容量逐年减小,并渐趋稳定,北支上段为逐年淤积最快的区域.由此反过来影响了水沙条件的进一步变化,使北支上段平均潮差增加,北支的会潮点由崇头附近下移至青龙港附近.  相似文献   

4.
一、长江口北支规划整治工作的历史回顾 长江口北支历史上曾经是入海主泓,但自十八世纪以来逐渐地萎缩。特别是1958年通海沙和江心沙围垦,以及1970年江心沙北汊的封堵,使北支上游的徐六径河段由原先的13km缩窄至5.7km。长江口北支上段与长江的主泓呈90°交角,北支的入流条件明显恶化,径流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上段河床演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1960-2006年所收集的水文、河道地形、人类活动影响等资料,详细研究了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上段的河床演变特点和河势变化的成因,对北支上段河势变化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治理建议.研究表明,通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口北支的一系列人工圈围使北支上段和中段的渠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减少了河槽的摆动空问,这对增加北支上段主槽稳定性很有利,同时也增加了开辟北支上段航道的可能性,但由于北支进口段崇头边滩和青龙浅段的河床变化是北支上段河势变化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就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所涉及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①科学把握长江口的演变趋势,是制定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基础;②切实贯彻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新思路,是保障长江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③满足航运发展需要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首要任务;④人工河口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长远方向;⑤整治、围垦、疏浚相结合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措施;⑥控制和稳定河势是当前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⑦加强长江口的统一管理是促进长江口科学整治和合理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永忠 《人民长江》2003,34(6):11-14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新一轮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修订工作,对整治开发规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的主要任务与目标:稳定河势河床,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航道条件,结合河道整治合理开发滩涂资源,保障防洪(潮)安全.对河势控制规划、北支整治目标与方案、南支河段整治问题、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论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建华  王永忠 《人民长江》2005,36(7):9-11,17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为了在新修订完成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指导下,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好长江口,就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所涉及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①科学把握长江口的自然演变趋势,是制定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基础;②切实贯彻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新思路,是保障长江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③满足航运发展需要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首要任务;④人工河口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长远方向;⑤整治、围垦、疏浚相结合是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的主要措施;⑥控制和稳定河势是当前长江口综合整治与开发中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⑦加强长江口的统一管理是促进长江口科学整治和合理开发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演变趋势研究与长远整治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作用下,河床演变极为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首先系统分析了长江口的历史发育模式,长江口三级分汊、四口入海总体河势格局的形成,长江口的近期河道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长江口的河道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根据长江口的自然演变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对长江口长远整治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长江口北支中段新村沙整治和海门中下段围垦等工程的实施,使北支河宽不断缩窄,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径潮流动力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解近期北支涌潮的特性,采用自记潮位仪采集潮位数据、人工岸边观测潮头、抛设浮标观测流速以及快艇迎潮头(潮头追快艇)的形式观测涌潮。结果表明:涌潮主要发生在浅滩区域,包括青龙港上游及崇海汽渡上游浅滩处,涌潮高度分别约为0.63 m和0.74 m,在灵甸沙至崇海汽渡上游浅滩仍然存在一线潮现象。掌握涌潮生成、增强、衰弱及消失的大概位置,分析涌潮成因、形态和特点,能够为深入研究北支中上段河床冲淤变化与其特殊水动力条件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基础资料,进而为稳定北支河势、合理开发利用北支航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北支围垦对其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市和江苏省两地对长江口北支实施了大规模围垦,使北支河宽大幅度缩窄,地形边界显著改变。在利用MIKE21_FM构建长江口—杭州湾二维垂向平均潮流数学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北支大规模围垦前后的潮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围垦后,北支全河段平均高潮潮位抬升,平均低潮潮位降低;中上游河段涨、落潮流速增大,下游入海河段涨、落潮流速减小;南北支涨潮流汇流点上提至南北支交汇的崇头,涨潮动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长江口2002年3月枯季全潮水文测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海域大范围二维水流盐度数学模型,对长江口盐水入侵的特征及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北支盐水倒灌影响,时间上南支某些水域不同于一般的涨(落)憩时盐度达到峰(谷)值,而是涨憩时盐度达到谷值,落憩时盐度达到峰值;空间上南支盐度分布在大潮期间呈现出“高—低—高”的格局,口门处的盐度在涨憩时明显大于落憩时,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分析相一致。同时,通过对北支潮径动力分析可发现,外海潮差越大,上游径流量越小,北支盐水倒灌南支的可能性越大,即北支口分流比随上游径流量呈指数增长,而与外海潮差成反比。研究成果可供研究长江口盐水入侵科技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盐水入侵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MIKE3软件建立了潮流作用下长江口三维水动力及盐度输运数学模型, 采用实测潮位、流速、流向以及盐度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运用验证好的数学模型对海平面上升后长江口枯季盐水入侵进行了模拟, 从而分析海平面上升条件下长江口枯季盐水入侵的响应特征, 得出以下结论:海平面上升1 m后, 北支上段、南支、南北港以及南北槽的盐度均上升, 南支平均盐度均超过0.45 psu, 北支中下段的盐度却明显减小;海平面上升后潮汐的作用更强, 北支下段底层层化现象减弱, 北支径流动力增强, 表层层化现象增强, 表层Richardson数达150;南槽Richardson数底部减小, 表层增大, 但垂直结构趋势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盐水入侵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长江口盐水入侵的历史和现状 ,指出流域大量蓄引提供水工程、北支入流条件恶化、湖泊和河槽调蓄能力减弱等是导致长江口盐水入侵加剧的主要原因 ,而南水北调工程将使入海径流减少以及北支河势继续恶化、海平面上升加剧 ,河口整治与开发是今后所面临主要的问题。在总结长江口盐水入侵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河势近15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开展了常年定期的长江口河势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基于此,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长江口河势近15 a来的总体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河势演变特征对后续河口治理开发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近15 a来长江口河势变化整体仍符合陈吉余等1979年提出的河口历史发育模式;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青草沙水库等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对稳定“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7年之后长江口河床冲淤调整程度总体趋于放缓,年内冲淤变化受径流过程影响仍较明显。从河势发展的角度看,未来长江河口的治理开发,须继续遵循河口向东南方向的演化趋势,综合考虑河口开发的相互影响,以及加快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等规划的实施步伐。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长江口是长江的入海口门,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通海沙及江心沙的围垦,附近江面由原来的15.7km缩窄为5.7km,成为一个控制河势的节点,从而把长江河口区由原来的江阴以下移至徐六泾以下。在长江口,由于长江径流和口外潮流这两股强大的动力作用,使得沙洲多变,航道不稳。从徐六泾至海口的鸡骨礁,全长145km,在徐六泾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北支近期演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详细分析了1958年以来的演变过程.说明1958~1978年间,北支河槽特性从受落潮流影响转为受涨潮流控制,使北支在河流动力、地貌、水文、沉积等方面起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对其本身及南支产生了影响. 自1979年以来,南、北支会潮点进入北支河段内,北支上口段产生了一股较强的涨潮落潮流,对北支的淤积形态、河流地貌、水文等方面都起了新的变化,使北支河槽更加动荡不定.而北支的存在对南支仍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并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了估计. 最后指出,为了切断南北支相互之间的干扰,有利于北支的综合利用和南支的整治,建议在北支上口建闸活堵,并将此工作纳入长江口综合治理规划中,进行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人类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口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河口地区洪枯季径流量,并进一步影响潮流不对称特性。而潮流不对称对河口近岸的泥沙输运及地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长江口感潮河段进行水动力模拟,研究洪枯季流量调节对潮流不对称的影响。采用非稳态调和方法(NS_TIDE)并结合偏度指标分析长江口涨落潮流速不对称和涨落憩历时不对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潮波在河口的上溯过程中,潮流不对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河口枯季径流的提高在加强中下游区域落潮流占优的趋势同时也延长河口大部分区域落憩的历时。主汛期洪峰的削弱加快了中上游区域的落潮流速,缩短了上游区域落憩历时,而潮流流速和涨落憩历时不对称在下游区域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含盐度的变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障长江口北支的航运功能,满足沿江两岸引排水需求,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口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北支分流比持续减少,涨潮分流比大于落潮;洪、枯季涨落潮分沙比呈减小之势,且均大于相应的分流比.近年来,泥沙倒灌南支现象有所减弱;北支河段受径流影响逐渐减小,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但随着下段喇叭口逐渐收缩,...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边界条件与来水来沙条件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河道演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总结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演变主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计算与实体模型试验的成果,预测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宜昌至大通河段的冲淤过程、分布及河势变化趋势,指出下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可供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及相关工程治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