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准确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变化对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重庆市秀山县为研究区,以1990年、2002年和2016年Landsat5/8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石漠化指数(R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建立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对秀山县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发现:①秀山县1990年、2002年和2016年MRSEDI均值分别为0.617、0.665和0.748,呈现上升趋势;②秀山县1990—2016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区域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优良等级区域面积从1990年的55.94%增加到2016年的82.67%;③26 a间,秀山县大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为变好和不变,其中变好区域占全县面积的54.01%,不变区域占全县面积的34.49%。秀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且生态环境呈现继续变好趋势,秀山县26 a间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对于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区域生态质量的监测,传统的监测方法内容过多过泛滥,导致其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性比较差.为此,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区域生态质量动态监测.针对点状输变电工程和线状输变电工程,分别布设不同的监测点位,获取水土流失区域的各项特征,从这些特征中筛选出合适的监测指标,计算每个指标的分数,作为...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首先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大连市旅顺口区2000--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该区域人均生态赤字情况逐年加重,由2000年0.9511hm2增加到2007年1.1129hm2,其生态足迹已经严重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然后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分别计算研究区8年的生态足迹指数、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协调度,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安全状况及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性三个方面综合评价该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确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等级。结果显示,旅顺口区生态安全等级为极不安全,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目前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运用GIS技术中的地图叠加法和因子等权求和法对2015年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土地质量、坡度、坡向、海拔、植被覆盖和水体等因子进行分析,进行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坡度大于3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覆盖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坡度在10°~30°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植被覆盖逐渐减少,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坡度小于10°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覆盖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东向、北向、东北及西北方向水土流失量较少,植被分布量较多,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南向、西向、东南及西南水土流失量较多,植被分布量较少,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低于8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最大,斑块分布量最大,干扰较重,生态质量较差;海拔800~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多,斑块分布量适中,干扰适中,生态质量一般;海拔高于1 600 m地区水土流失量较少,斑块分布量较少,干扰较轻,生态质量较好。距离水体越远的地区,干扰越轻,生态质量越好,越近的地区干扰越重,特别在距水体小于100 m范围内的区域干扰最重,生态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全面了解大宁河各个河段的具体生态健康状况,为大宁河及其他库区支流的河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2017年3月对大宁河源头至河口16个典型断面的浮游植物生态调查分析的结果,选取了25个备选指标,通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核心指标,计算了其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基于该指数,构建了大宁河河流生态健康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本次大宁河河流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上游段较为健康,中、下游段处于亚健康状态,局部样点呈现病态,尤其是"龙井湾-双龙镇"段,其生态健康度较差,是受损严重的河段。初步推断这主要是由于该河段人口密集,污染物负荷大造成的。建议对受损河段重点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2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指数)、average score per taxon(ASPT)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5种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进行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并研究不同生物评价指数在东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东江流域的整体健康状态处于中等水平,河流上游水质多达到"良好",中游水质多为"一般",下游水质则为"较差"或"极差"。分析了不同指数对不同类型人类干扰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除ASPT指数外,其余4种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均能较显著地反映人类干扰的影响。其中,GBI指数对磷污染指示作用最佳;FBI指数对NO-2-N的污染指示最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有机污染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并与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IBI指数与DO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能很好地指示NH+4-N污染。利用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能较为可靠地反映东江流域水质的整体状况,而且能指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对东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以秦皇岛市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生态安全在城市应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秦皇岛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对秦皇岛市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市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为0.663,位于相对安全状态.目前主要的生态问题是缺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本文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柳州市8处地表水水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结果均为Ⅱ类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结果趋势基本接近,但不能直接判断水质级别;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分析水质的主要影响污染物。因此,综合考虑3种评价方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可以获取更多的潜在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对后期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在新疆叶尔羌河下游平原区图木舒克市境内采取的35组地下水质量检测数据分析,32组地下水质量属Ⅴ类。选取超Ⅴ类限值的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亚硝酸盐、氟化物、镉、铅等10项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地下水质量Q值计算方法及Q值等级细化分类标准,将属于Ⅴ类的地下水细化为Ⅴ1—Ⅴ4类。评价结果表明:2组地下水质量属Ⅴ2、24组地下水质量属Ⅴ3、6组地下水质量属Ⅴ4。根据Q值可直观地判断地下水质量的优劣,并且可为同类别地下水挑选相对水质较好的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若全面刻画这一系统需要相当多的指标,同时也会失去研究的价值。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较全面描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七个指标,降阶为三个指标,针对四川各地级市的发展情况,科学地给出各地级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及排名,并对各区域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的伊犁河下游生态耗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遥感资料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采用GIS的空间分析手段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以计算生态耗水。对伊犁河流域下游生态耗水进行分析,根据已有的地面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计算了流域下游的现状生态耗水及农业灌溉耗水。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农业耗水量呈上升趋势,下游人工生态耗水及农业灌溉耗水所占比例过大。表明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是造成下游生态劣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干旱频发已成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干旱形成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尚无公认普遍适用的干旱指数,因此寻找并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综合干旱指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以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1960-1979年为研究期,通过对降水距平百分数、相对湿润度和由VIC模型的中间变量-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综合干旱指数,对研究期的旱情进行了评价,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帕默尔指数(PDSI)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VIC模型的综合干旱指数能较好地评价滦河流域历史旱情。该研究在提升海河流域干旱监测和评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也为其它流域的干旱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