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河油田砂砾岩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约友 《河南石油》1994,8(3):14-21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拉尔盆地呼和诺仁油田南屯组油层含水上升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储层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研究。南屯组储层近物源、快速堆积的扇三角洲沉积导致孔隙分布不均、连通性差,喉道分布以双峰型为主,左峰对应较小喉道半径,为无效喉道;右峰对应较大喉道半径,为有效喉道,是主要渗流通道。孔隙结构相差极大,微观非均质性极强。可动油饱和度较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形态呈凸形。储层水敏性强、贾敏效应渗流阻力大导致水驱油过程中注入水很难进入1μm以下喉道驱油,由核磁共振测试得到1μm以上喉道中采油量占全部采油量的77%,为注入水渗流的优势通道,是油井含水上升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吕扬 《石油知识》2021,(4):58-59
M区块为注水开发近40年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多年,针对井网综合调整试验部署2口取心井.通过系统的孔渗检测,压汞、敏感性、润湿性实验等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储层潜在敏感性特点研究,认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揭示低渗透储层开发特征,增强对研究区块微观渗流机理的认识.水驱油核磁等实验分析研究储层束缚流体、可动流体等相关资料,结...  相似文献   

4.
双重介质油藏物模实验技术及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重介质油藏物模试验技术的复杂、特殊性,进行了双重介质物模的制备、相似准数的选择及三维岩块渗吸、周期注水试验等一系列物模基础试验技术的研制攻关,并对辽河油区各类岩性双重介质油藏的渗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归纳分析,初步确定了渗流特性指标,为双重介质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方式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试验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5.
根据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在矩法确定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值基础上,提出了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的方法.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证明,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与水驱油效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利用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可以预测油藏的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6.
用三参数双曲线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获得毛管压力曲线解析表达式,可拟合各类毛管压力曲线整个数据范围,便于曲线微分、积分、光滑实验数据,进行曲线外推求阀压;便于离心驱替数据计算岩心的入口饱和度。毛管压力曲线可用于估计流体饱和度和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以及油水过度带厚度;评价岩石的封闭能力;划分储集岩和非储集岩,生产层和非生产层;确定岩石的孔隙大小分布函数;分析岩石的单相流体流动性质;在室内快速评价油井工作液对储层的损害;确定润滑性和驱替能量,计算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估计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渗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通过分析中国西部某特低渗透油藏岩心相对渗透率的曲线特征,认为特低渗透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可近似看成"直线型",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主要为"直线型"和"上凸型".研究结果亦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逐渐减小,两相共渗区变宽;无水期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同时增大.对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大于1这类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认为油水启动压力的存在以及岩心的均质程度可能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理论分析表明:毛管数Nc的值越大,储层孔隙中的油滴越易移动;注水压力梯度ΔP/L越大,油水界面张力σ越小,润湿角越接近90°,储层孔隙中的油滴越易流动。取濮城沙一下油藏的岩心进行了50次实验,表明:Nc增至10-2时,驱油效率ED达80%,剩余油饱和度Sor下降至5%;随着Nc的增大,油、水相渗透率均增大(但油相渗透率的增幅大于水相渗透率),产油率fo增加,产水率fw减小;当驱替相的粘度μw和速度Vw一定时,σ减小,则剩余油饱和度Sor减小,当σ降到10-3mN/m时,Sor低于7%。研究认为,增大毛管数,降低界面张力,尽可能将油藏改造为弱水湿性,这是提高驱油效率和降低剩余油饱和度的有效手段。濮城沙一下油藏采出程度已达48.71%,采收率50.8%,研究结果将为该油藏进一步开采剩余油、提高最终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异常渗流油藏往往因为或是流体性质异常、或是多孔介质异常、或是流动状况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流体渗流不符合达西渗流规律。通过室内试验.确立了异常渗流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研究方法,测试了其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并由无因次采液(油)指数的变化规律和计算预测曲线研究了异常渗流油藏的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形态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据水相相渗曲线形态将河南油田相渗曲线分为正常型、直线型、异I型及异Ⅱ型4类。重点对异形相渗曲线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1-7μm微粒堵喉为主要成因,注入水质为重要影响因素,渗透率及油水粘度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沈阳油田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各项渗流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研究,得出该类油藏油气水渗流以裂缝孔隙为主,并具双孔隙特点;在注水开发中,应主要考虑裂缝非均质较强的影响.以防止油藏过早水淹和水沿大裂缝突窜,造成含水上升速度快,驱油效率低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深层低渗油层渗流规律及水驱油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深层低渗油藏的渗流规律及水驱油特征具有特殊性。通过中原油田文13北块的岩心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深层低渗油藏单相流体渗流表现为非达西流特征,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油水两相渗流特性反映束缚水饱和度高,油水两相流动范围窄;具有垂直于流动方向裂缝的储层采收率最高。为该块及同类型油藏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合理的提高采收率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含水期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流方程和Buckly-Leverett(贝克利-列维特)方程等在传统水驱提高采收率理论中的作用,从贝克利-列维特方程及物质平衡关系出发,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计算公式.结合中国东部高含水/特高含水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实践,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最终水驱油效率不是一个定值.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水驱时间的延长,油田开发深度的不断加大,储层孔隙结构、孔渗参数和流体参数不仅随着油藏温度和压力变化,而且随着流体的不断采出,流体性质,尤其是粘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初步理论分析,提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相对渗透率曲线是不连续的,相对渗透曲线上的2个端点值Kro,和Krw在水驱油田开发中是变化的,残余油饱和度不是一个定值,且极限为零.由导出公式分析认为,不论采用何种驱替介质来驱扫储层中的原油,均可起到既提高驱油效率又扩大波及体积的双重作用.该理论的提出揭示了高含水油田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机理所在.研究认为,新理论是对传统水驱理论的挑战,还需要在理论上和试验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油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尤富  鲍颖 《河南石油》1999,13(1):23-25
根据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在矩法确定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值基础上,提出了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的方法。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证明,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与水驱油效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利用孔隙结构特征值函数可以预测油藏的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河油田因水锁造成的减产问题,开展了水锁减产的机理研究。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引起水锁效应的原因;从渗透率、油藏压力、岩石矿物性质、驱替压力以及外来流体粘度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锁效应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岩心水锁伤害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越低,油藏压力和驱替压力越小,产生的水锁伤害越严重。提出了预防和解除水锁伤害的方法,现场试验8井次,有效率100%,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图象处理技术研究双河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图象处理技术并结合微观模型驱油试验,对双河油田剩余油形成机理、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与研究,为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7.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对马岭油田延10低渗透储层进行微观水驱油渗流实验,并结合常规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毛管压力等多项测试方法,对不同含水率水淹层的岩石学、孔隙发育、渗流特征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以溶孔-粒间孔、粒间孔、微孔三种孔隙类型做为主要的渗流通道,不同的孔隙渗流通道类型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高水淹层溶蚀孔发育,物性是其驱油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中水淹层以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导致其水驱过程中出现优势渗流通道;低水淹层以残余孔、晶间孔为主,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润湿性对其渗流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长6储层微观渗流机理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此次研究采用真实砂岩模型水驱油实验,并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实验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长6储层驱油效率整体较低,渗流特征有均匀驱替、网状-均匀驱替、指-网状驱替和指状驱替4种类型,驱油效率依次降低,研究区以网状-均匀驱替为主;储层物性、可动流体饱和度是表征驱油效率的主要参数;物性接近时,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决定驱油效率高低;一定范围内,提高注入水倍数可以有效提高驱油效率;驱油效率随驱替速度增加而增加,驱替速度大于0.012 m L/min时,驱油效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二区储层微观渗流场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长期注水开发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应用岩心分析及实验室渗流物理模拟的数据,从岩石的润湿性、孔隙结构和相对渗透率等3方面的变化,研究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的微观渗流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随注水开发程度加深,储层岩石润湿性、亲水性逐步增强;储层孔隙结构的演化趋势是孔隙均匀程度变好、喉道均质程度增高和孔喉连通性及控制流体流动能力变好;束缚水饱和度呈上升趋势,残余油中水相相对渗透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储层渗流场的演化控制和影响着储层中剩余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采收率是油田开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主要取决于驱油效率和波及体积的高低。在油层驱动方式一定的条件下,驱油效率不会发生变化,而波及体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受油藏地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因素影响,往往达到应有的效果,成为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基本因素,研究残油的形成信分布特征,提出提高安塞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