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产2-酮基-L-古龙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re roxydan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菌系及自动控制温度、pH和溶氧系统,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流加L-山梨糖发酵生成2-酮基-L-古龙酸(2-KLG).结果表明:间歇流加L-山梨糖可以解除高浓度糖对产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糖的转化率,当将L-山梨糖的终浓度调高到14%(w/V)时,2-KLG产量为130 mg/mL左右,转化率达90%,发酵周期40~60 h之间,发酵周期略有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方法 通过装液量试验、接种量试验、葡萄糖试验和氧载体试验,考察摇瓶发酵过程中溶氧对L-天冬酰胺酶合成的影响,采用通纯氧自控pH的发酵工艺进行溶氧控制和pH控制。结果 采用通纯氧自控pH的发酵工艺,可延长发酵周期,有效防止菌体过早自溶,大大促进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较分批发酵提高产酶83%,达到110u/ml。发酵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该发酵方式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不相关,控制比生长速率μ为0.15~0.301/h,均有利于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可使Qp_(max)达到3922mmol/g.h。结论 溶氧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合成有严重影响,已建立了控制溶氧的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前报的实验结果,选择溶氧浓度为工业发酵缶的主要放大参数。结合工业发酵缶内溶氧浓度分布,探讨了发酵缶的放大方法。以前报的溶氧浓度关联式结合二区模型,对生产装置进行放大计算,并与实际使用情况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硫酸—氯酸钠—氯化钠法制二氧化氯工艺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滴酸式间歇反应、负压连续吸收产品气体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硫酸—氯酸钠—氯化钠法制二氧化氯的初步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较高的氯酸钠、氯化钠浓度和适宜的滴酸速度进行反应,可减少耗酸量和获得较高的二氧化氯收率。  相似文献   

5.
齐代鹏 《河北化工》2011,34(12):23-25
针对目前维生素C(VC)发酵过程中一步发酵生产进行工艺优化探讨,从pH值、种后溶氧、山梨醇投醇浓度等关键生长条件入手,达到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糖速率的效果。结果表明:一步菌种发酵过程最适pH值为4.8~6.0,发酵周期与种后溶氧成线性关系,投醇浓度控制在30%以下产糖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6.
若干因素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株新筛选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ZJU 5205)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 pH、溶氧及添加辅助底物葡萄糖对发酵过程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调控 pH 发酵,恒定 pH 值发酵得到的菌体浓度明显增高,甘油消耗加快,1,3-丙二醇的最终浓度以及甘油到丙二醇的转化率(Y_(P/S))明显提高,分别达16.39g/L和0.51mol/mol;厌氧发酵时的菌体浓度和甘油消耗速率均高于微氧发酵,但1,3-丙二醇最终浓度和转化率低于微氧发酵;添加葡萄糖为辅助底物能够有效促进菌体生长,但1,3-丙二醇最终浓度和转化率却低于以甘油为单一底物时的发酵结果。  相似文献   

7.
双丙酮—L—古龙酸是Vc的中间体。在国内工业生产上,多采用莱氏路线,由次氯酸钠氧化双丙酮—L—山梨糖得到。近年来,有关文献报导了双丙酮—L—古龙酸可由电解氧化法获得。我厂研究所于1979年5月开始电解氧化双丙酮—L—山梨糖试验。经过试验,我们  相似文献   

8.
发酵过程中合理且充分供氧是提高L-赖氨酸发酵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溶氧控制策略又往往难以进行具体化操作,尤其是发酵中后期的溶氧水平直接决定了发酵生产的水平.通过5 L发酵罐实验分析中后期溶氧水平对赖氨酸发酵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溶氧水平条件下的发酵规律.实验数据表明,赖氨酸发酵中后期溶氧水平控制在60%~80%内,可以明显提高发酵的终点酸、转化率、酸固比和单罐总酸等生产指标,与正常控制水平(40%~60%)相比,依次分别提高了7.30%、3.08%、0.92%、5.48%.  相似文献   

9.
温度和氧浓度对PX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代伟  司马坚  李希 《聚酯工业》2003,16(3):17-21
根据不同温度、氧浓度下实测的PX液相催化氧化各中间组分浓度 时间关系,采用双曲型的动力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了各步反应活化能数据和速率常数与氧浓度的关系式。结果说明,PT酸氧化为4 CBA这一步的活化能最大,是整个连串反应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反应有一个氧浓度门槛值,在此值以上,反应速率不再明显增大,在此值以下,反应速率随氧浓度增大而增大。工业尾氧体积分数一般在4%~5%,相应的反应速率在最大速率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陈旭峰 《广东化工》2012,39(16):182-183,179
文章论述恩拉霉素发酵过程。该发酵生产主要控制点为pH和控制溶氧,pH控制在6.2以上;溶氢48h后控制在20%~40%之间:发酵结果显示:氨基氮和菌体浓度在192h达到峰值,效价在240h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1.
碱性条件促进纺织印染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酸性(pH值5、pH值6)、中性(pH值7)和碱性(pH值8~10)条件下,纺织印染污泥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发酵类型,比较了总酸及主要酸的最高发酵浓度及分布、总酸及乙酸的产率和生产速率,并揭示了碱性条件有利于有机酸发酵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H值条件下,乙酸型均为主要发酵类型,但较低的pH值利于丁酸累积。总酸及乙酸的浓度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且碱性条件能够促进纺织印染污泥发酵产酸,原因为高pH值能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并提高转化效率,同时较高的pH值抑制了有机酸的降解。pH值为10是厌氧发酵产酸并累积乙酸的最佳pH值。该条件下,乙酸和总酸的质量浓度达最高,为8.21 g/L和14.08 g/L;乙酸和总酸产率也达最高,为34.97%和75.72%;同时乙酸和总酸的生产速率达最高值,为2.41 g/(L·d)和3.48 g/(L·d)。pH值为6比较适合丁酸发酵,丁酸的最高浓度为1.89 g/L。  相似文献   

12.
对沪酿1.01醋酸杆菌氧化醇为相应羧酸的反应进行了研究。以醇为底物,考察了溶剂、菌体浓度、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收率的影响,并获得相应的最优反应条件:发酵温度37℃,pH 6,反应起始含菌量108个/mL、底物质量浓度为10 g/L,用盐酸调节体系pH值。为了探究脱氢酶对底物的选择性,分别对不同结构的伯醇、仲醇进行了催化氧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条件下沪酿1.01醋酸杆菌不仅能把乙醇氧化为乙酸用于制醋工业,而且能直接将多种伯醇氧化为相应的酸,而相应的醛在此过程中不被积累;该菌不能氧化仲醇为相应的酮。利用沪酿1.01醋酸杆菌氧化伯醇获得相应羧酸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通过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3.
熊俊君 《江西化工》2010,(1):134-137
本文研究了黑曲霉在以淀粉为原料的发酵培养基上发酵生产枸橼酸的工艺,探讨温度、时间、pH值、溶氧等因素对产酸的影响,分析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是黑曲霉在发酵培养基中当温度是36℃,PH值介于2.0-2.5,摇床转速220转/分,发酵时间72h,产枸橼酸的效率和量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Ni2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NaClO分解产生活性氧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法制备Ni2O3催化剂选择性催化次氯酸钠分解生成原子氧,该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活性,能增强次氯酸钠的氧化性。采用XRD、SEM、BET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不同负载量催化剂、次氯酸钠浓度、pH值和温度对镍基催化剂分解次氯酸钠产生活性氧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成正比;而对于pH值来说,中性或弱酸性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氧量;温度越高分解反应速率越快。在初步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中,甲醇、甲苯、间氨基苯磺酸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9.28%和84.53%。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为脱羧溶剂对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进行脱羧,分别考察温度、反应物浓度、时间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对脱羧反应速率影响较大,控制反应时间均可获得较高的2,3,5,6-四氟苯甲酸收率。通过与其它芳香酸脱羧比较发现,不同取代结构的芳香羧酸的脱羧速率随吸电子基的结构与数量变化而变化。脱羧速率为: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2,3,5,6-四氟苯甲酸,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2,3,5,6-四氯苯甲酸>对苯二甲酸。  相似文献   

16.
以偏钒酸铵为原料,采用碱溶除杂、浓缩脱氨、溶析结晶的方法,制备的偏钒酸钾产品纯度大于99.5%。分析了制备过程的工艺原理,考察了pH、脱氨浓缩温度和钒浓度对偏钒酸钾成分的影响,探讨了溶析结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偏钒酸钾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碱溶除杂的pH和浓缩终点pH。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溶除杂pH为9~10、脱氨温度为95 ℃、浓缩终点pH为7.5~8.5、浓缩终点总钒质量浓度为180 g/L、溶析剂与溶液体积比为1∶1、结晶时间为30 min。滤液中残留的钒质量浓度低于3.0 g/L,钒收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卫功元  王大慧  陈坚 《化工学报》2007,58(9):2329-2335
分析了产朊假丝酵母生产谷胱甘肽(GSH)的摇瓶发酵过程,发现溶氧浓度的大小成为影响细胞生长和GSH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恒溶氧和恒转速条件下的GSH分批发酵过程,与恒转速发酵相比,恒溶氧控制发酵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干重和GSH产量,当恒溶氧浓度为35%时,二者的提高幅度最多可分别达到22%和30%。最后分别采用发酵动力学模型和代谢网络中各代谢物通量的分布情况对该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定量解释。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从生产中选育得到的耐高糖菌株,通过在线的检测数据,应用改进的高浓度山梨糖流加控制工艺,考察了初始山梨糖浓度、底物浓度、流加阶段pH等对维生素C二步发酵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控制工艺,提高了发酵水平及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于荣华  刘艳玲  乔浩  刘存礼 《精细化工》2012,29(12):1245-1248
以苄氧羰基氯、L-丝氨酸为原料,合成了N-苄氧羰基-L-丝氨酸。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pH、原料的摩尔比、相转移催化剂对N-苄氧羰基-L-丝氨酸收率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后N-苄氧羰基-L-丝氨酸收率为93.2%。N-苄氧羰基-L-丝氨酸和苄溴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N-苄氧羰基-L-丝氨酸苄酯,重点探讨了酯化过程中缚酸剂、原料的投料顺序及产品后处理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选择具有催化作用的三乙胺为缚酸剂,用质量分数10%的亚硫酸氢钠对产品进行后处理使N-苄氧羰基-L-丝氨酸苄酯的色谱纯度达98.5%。通过红外、核磁、熔点、旋光度等对目标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品的纯度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安丽亚 《河北化工》2005,28(3):35-35
研究了以二甲基乙酰胺(DMA)为催化剂,7-氨基-脱乙酰氧头孢烯酸(7-ADCA)与苯并噻唑活性酯(MEAM)为原料一步合成头孢他美酸的实验过程,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用量、反应溶剂选择、结晶pH值等对反应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头孢他美酸的合成摩尔收率超过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