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AR-M-AR粉对脲醛树脂(UF树脂)进行增强和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研究结果表明,由羟甲基化三聚氰胺和烷基间苯二酚制成的线型AR-M-AN粉能显著提高UF树脂胶合板的胶接强度,特别是胶合耐水性,并能明显地减少UF树脂胶合板的游离甲醛释放量。但是,对于在强酸性条件下合成的部分UF树脂添加AR-M-AR粉后胶接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多羟甲基苯酚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脲醛树脂(UF)是木材工业的主要胶种,为了提高UF的胶接性能和耐水性,同时实现低n(甲醛)∶n(尿素)比例UF中尿素的作用,采用自制的多羟甲基苯酚对UF进行改性,并通过胶合板的压制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来研究改性UF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多羟甲基苯酚加入时间对UF诸多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当质量分数为10%的多羟甲基苯酚在UF合成末期投入时,所得UF的综合性能相对最佳;与未改性UF胶粘剂压制的胶合板相比,由改性UF胶粘剂压制的胶合板具有相对较高的干强度(1.86 MPa)和湿强度(1.82 MPa),其甲醛释放量降低了30.8%。  相似文献   

3.
以三聚氰胺草酸盐(MOX)和氯化铵分别作为脲醛树脂(UF)的固化剂,然后以相应的改性UF胶粘剂压制胶合板,并探讨了不同固化剂对UF的固化时间、胶合板的胶接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等影响。结果表明:以MOX作为固化剂时,相应UF的固化速率相对较慢,由该改性UF胶粘剂压制而成的胶合板,其胶接强度相对较高,甲醛释放量略高于含氯化铵体系;含MOX固化剂的UF胶粘剂,其DSC曲线峰顶温度(86.22℃)和吸热量(51.14 J/mg)低于含氯化铵体系,并且含MOX体系的固化反应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4.
采用M(三聚氰胺)对UF(脲醛树脂)改性,并经高温干燥过程制备粉状MUF(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并对M掺量、M两次添加比例、树脂固含量与固化剂影响MUF树脂性能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三聚氰胺添加量增加,MUF粉状树脂甲醛释放量逐渐降低,胶接强度先增后降,并在w(M)=5%(相对于UF总质量而言)时达到最佳;当M两次添加比例m(M_1)∶m(M_2)=1∶4,树脂胶接强度最大,粉状树脂颗粒均匀,分散性较好;液体MUF树脂固含量为30%时,干燥后制备的粉状树脂胶接强度最大、甲醛释放量最低;m(固体固化剂)∶m(粉状树脂)=15∶100比例混合时,MUF树脂胶粘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低甲醛UF(脲醛树脂)固化速率较慢、胶接强度较低等问题,采用草酸、磷酸和过硫酸铵(APS)与尿素、氯化铵组成复合固化剂,并着重探讨了复合固化剂对低甲醛UF胶粘剂(甲醛含量0.01%)在竹刨花板中的固化性能和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PS部分代替氯化铵可降低UF体系的p H和固化温度,并且所得复合固化剂可改善UF胶粘剂在竹刨花板中的固化性能和胶接强度;少量的草酸和磷酸虽可快速降低UF体系的p H,但p H过低时会导致UF胶粘剂的适用期缩短、胶接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脲醛树脂(UF树脂)胶黏剂具有胶合强度高、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原料来源丰富等一系列特点,成为我国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是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胶黏剂之一。但由于在固化时会放出刺激性的甲醛,游离甲醛高,在使用时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产和使用低毒UF树脂胶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稀土氧化镧对脲醛树脂的改性过程并对改性后脲醛树脂胶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本实验通过在不同反应阶段加入稀土氧化镧,分别探讨它们对脲醛树脂胶黏剂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在脲醛树脂胶中加入稀土氧化镧可以增加黏度、固化时间、固含量,并可以减少游离甲醛释放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际应用,以=三聚氰胺作为改性剂对脲醛树脂进行共聚和共混改性.在不同固化体系下,采用不同摩尔比低毒脲醛树脂分别与三聚氰胺混合,对混合比例变化对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固化体系不同,胶接强度也不相同.随着摩尔比的升高,胶接强度提高,甲醛释放量亦相应提高.用三聚氰胺改性的脲醛树脂的胶接强度与甲醛释放量均优于纯脲醛树脂.混合胶液中随三聚氰胺比例减少,胶接性能有所下降,甲醛释放量变化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8.
在强酸条件下,以尿素(U)和甲醛(F)为原料合成Uron(尤戎)环衍生化合物,然后与采用常规碱-酸-碱工艺合成的三聚氰胺(M)改性脲醛树脂(UF)胶粘剂进行了性能对比,同时还根据市场原料价格估算了两者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强酸条件下合成的UF胶粘剂含有Uron型环状结构(可明显提高胶合板的胶接强度,降低F释放量),具有胶接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脲醛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及其胶接制品的甲醛释放量,本研究在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加入改性剂代替部分甲醛,通过尿素-甲醛-改性剂发生共缩聚反应,合成了改性脲醛树脂。研究了改性剂取代甲醛的摩尔比对改性脲醛树脂固化速度、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热压条件下,对胶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的加入不仅能有效降低改性脲醛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及其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还能提高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0.
脲醛树脂的固化是将线型可溶性树脂转化成不溶不熔体型结构并获得胶接强度的过程。固化剂是脲醛树脂胶接固化的关键组成,其种类与用量都会密切影响固化树脂的性能。氯化铵是脲醛树脂胶粘剂的传统固化剂,然而随着F/U的降低、合成工艺的调整、改性剂的加入等操作,使脲醛树脂的固化历程、固化前的化学结构、固化特性等发生改变,氯化铵已难以再满足脲醛树脂的胶接固化要求,人们研究提出了多种固化剂体系。为此,综述了脲醛树脂胶粘剂的不同固化体系及其固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弱酸性条件合成脲醛树脂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在弱酸性条件下合成低甲醛释放量的脲醛树脂工艺的可能性。同时,对不同pH值条件下合成脲醛树脂的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化学方法对脲醛树脂的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同时定性分析了不同pH值条件下合成树脂的热学性能。研究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合成脲醛树脂的树脂性能和其胶合板的力学性能达到国家标准并且其胶合板甲醛释放量达到GB/T17657—1999中的E,级标准。弱酸性条件下合成脲醛树脂的工艺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生产性能优异的脲醛树脂胶黏剂。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低毒脲醛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会旺  杜官本 《粘接》2007,28(2):41-43
综述了国内低毒脲醛树脂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控制脲醛树脂中甲醛释放量的方法,包括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降低羟甲基、亚甲基醚、半缩甲醛的分解,固化过程中所释放游离甲醛的捕捉,以及脲醛树脂改性。  相似文献   

13.
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毛安  李建章  雷得定  林翔  欧亚男 《粘接》2007,28(1):51-54
从脲醛树脂胶粘剂的配方改进、胶粘剂合成工艺改进、甲醛捕捉剂的添加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脲醛树脂胶粘剂及其制品低毒化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三聚氰胺添加方式对MU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聚氰胺作为脲醛树脂(UF)的共聚改性剂制备MU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粘剂。探讨了三聚氰胺的添加方式对MUF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固化特性、分子结构和耐热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聚氰胺2次投料法可有效降低MUF胶粘剂的甲醛释放量,但其胶接强度也随之下降;同时,该MUF固化体系的外推固化温度、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均有所增加,耐热性降低;另外,2次投料体系使MUF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化学改性皮胶加入脲5醛(UF)树脂对胶合性能的影响,旨在提高普通脲醛树脂应用性能。讨论了pH值、黏度、固化时间、耐水性、拉伸剪切强度等胶黏剂指标。结果表明:改性剂的加入使得改性合成的脲醛树脂在耐水性、胶合强度等方面优于未改性的脲醛树脂。改性皮胶的含量为3%时,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的主要的技术性能和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标准。确定了改性皮胶做为增量剂的加入会使脲醛树脂本身的耐水性能和胶合强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制的可溶性三聚氰胺-甲醛低聚物作为脲醛树脂的添加剂,通过DSC及压制胶合板等方法评价该低聚物对脲醛树脂的固化特性、游离甲醛释放量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nF/nU为1.1的脲醛树脂UF1.随着三聚氰胺-甲醛低聚物加入量的增加,树脂固化活化能和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都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胶合强度变化趋势不...  相似文献   

17.
张凯  傅深渊 《化学与粘合》2013,(2):29-31,44
将木质纤维素微纤丝(MFC)加入UF树脂,考察其热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变化。DSC研究结果显示随着MFC含量的增加,UF树脂固化温度逐渐下降;热重分析显示添加MFC可改善UF树脂的热稳定性;DMA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FC的UF胶合板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上升;胶合强度测试表明添加MFC的UF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了29%。与未改性的UF树脂相比,木质纤维素微纤丝(MFC)的加入降低了固化温度,提高了热稳定性,改善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Three grades of liquid urea-formaldehyde (UF) resin with different formaldehyde emission levels such as super E0 (SE0), E0 and E1 were modified by add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5 wt% MFC and 95 wt% water) that had been isolated by mechanical disintegration of pulp fibers.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se UF resins were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rmal curing and degradation behaviors of the modified UF resins,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DSC thermograms showed an exothermic curing reaction, and the curing peak temperature of modified UF resins heavily depended on the emission resin grade with an increasing order from E1, E0 to SE0. The addition of MFC suspension into the UF resins gradually increased curing peak temperature suggesting a decrease in the resin reactivity. TGA results showed three main thermal degradation temperatures for the modified UF resins except the SE0 UF resin, which had four degradation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