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论述了用两表法(三相三线两元件表)测量有效接地系统高压电力网内有功和无功电能所产生的测量误差对电能测量和线损测量的影响,并提出用三表法(三相四线三元件表)代替两表法测量电能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220kV直接接地系统中新、旧表计计量电能时出现的电量差,分析了其造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分析了110kV及以上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的三相三线二元件有功、无功电能表计量电能存在的误差,对大武口电厂和石嘴山电厂部分110kV、220kV出线线路原装的三相三线二元件有功、无功电能表与新装的三相四线电能表所计量的电能数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估算有功电能误差的极限值公式。并对改进目前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高压电能计量方式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我局在华德电厂出线侧新安装兰吉尔公司多功能电能表 ,5月 1日~ 6月 30日期间 ,三条出线新装表的电量均与原安装表电量差别较大 ,具体数据参见表 1 :表 1 新装表与原装表的电量差线路名称新装表原装表电 量电 量电量差1号华赵线 1 31 5 0 .491 30 38.96 1 1 1 .5 32号华赵线 1 30 47.931 2 730 .0 6 31 7.87华平线 95 2 1 .5 6 95 5 1 .5 6 - 30 .02 现场测试为分析新装表与原装表电量差别大的原因 ,1 999年 7月 7日 ,我们对 1号华赵线、2号华赵线、华平线电能表及二次回路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见表 2。表 2 测试结果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用表法测量有效接地系统高压电力网内的有功和无功电能所产生的测量误差对电能测量和线损测量的影响,并提出用三表法代替两表法测量电能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结合新颁布的DL4 4 8- 2 0 0 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针对当前电能计量工作中 ,如何根据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合理配置电能计量装置的难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提供了常用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8.
9.
电能计量管理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电能计量的特点及计量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动态,提出了三级分布式电能计量管理系 统的概念,并在总体结构、功能设计、系统配置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系统地分析了分相接入电容的大小对电容电流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通过大量的误差计算,得出了合理选择外加电容数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13.
14.
微波功率测量中消除失配误差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彬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27(10)
失配误差是微波功率测量中误差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文中提出用一个90°移相器(即1/4波长传输线)消除这一误差的方法,先进行了理论分析,再用实验验证了此方法能使微波功率的测量误差大大下降,并且此方法还可作为信号源与功率计的功率传感器之间失配指标的鉴定方法,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指出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比例增大引发的问题,对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及谐振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技术原则,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配电网中性点几种接地方式的比较,并对连续供电、安全、过电压、保护、弱电信号的干扰、接地装置的可靠性等因素综合比较,结合乐山电业局配电网的具体特点,对10 kV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19.
山区35KV电网中性点新型运行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区35 KV电网正常整定消弧线圈档位后,线路三相对地电容不对称会使三相电压严重不对称,甚至虚幻接地,虽可用增大消弧线圈脱谐度予以改善,但会导致线路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为此提出电网正常断开消弧线圈(中性点绝缘)运行而在线路单相接地后快速投入消弧线圈的适于山区35 KV电网的新型复合运行方式,电弧熄灭,故障消除即退出消弧线圈。以此兼顾了故障消弧而正常电压对称的要求,研究表明暂态过程中过电压和冲击电流水平并不很高。新运行方式可提高山区35 KV电网运行水平,减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有源补偿中性点电压技术是通过向中性点直接注入理论计算得到的电流来实现的,且忽略了系统的绝缘电阻,这会影响中性点电压的抑制效果,并且不能对中性点电压进行柔性控制。当电网异动时,还需要频繁测量电网参数,使得该方法不适应系统结构、参数的变化。采用先向中性点注入某一初始电流,然后利用差分法的思想,同时控制注入电流的大小和相位,最终实现中性点电压的柔性控制。该方法不仅能抑制中性点电压为零,也能控制中性点电压到任意非零的目标值,有收敛速度快、能同时调节注入电流的大小和相位、能适应系统结构和参数的变化等优点,其可行性得到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