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对隔震和减振等工作予以重视,践行规范化管理方案,在满足安全应用性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的隔震和减振原理,并从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等方面具体讨论了建筑结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隔震、消能等相关规范,关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会在国际上举行四年一次的会议,多种隔震体系应用和研究已成为地震工程中具有前沿性的研究专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重点阐述了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宇彤 《山西建筑》2012,38(24):58-59
分析了建筑结构隔震与消能减振的原理,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建筑结构振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以解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建筑物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础隔震局限于减小地震波高频成分对结构影响的缺点,将磁流变(MR)阻尼器与滚动隔震支座相结合形成MR智能基础隔震系统并应用到结构控制中.基于MR阻尼器的Sigmoid模型,进行模糊半主动控制策略设计.在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的地震波作用下,对智能基础隔震控制下2层钢框架结构的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MR智能基础隔震...  相似文献   

5.
6.
《钢结构》2008,23(3):98-98
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的“建筑结构隔震与减振控制关键技术”项目,通过由北京市建委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这一成果是根据国内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我国处于高烈度地震多发区的客观情况,经过数年的研究、攻关,开发出具有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隔震与减振装置,并在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七部委办公楼工程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相关研究表明被动的基础隔震结构不能保证在任何地震作用下都是有效的。结合当前新型的磁流变阻尼器,提出了半主动控制系统与被动的基础隔震系统相结合的组合基础隔震系统,并在修正的clipped-optimal半主动控制算法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利用这一程序对一个8层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组合控制基础隔震系统比原来的被动基础隔震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减小隔震结构底部柔弱层的过大变形,提出了一种底层柔性柱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将结构底层柱设计成柔性柱,在底部填充墙与二层梁之间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根据主动控制算法来适时调整阻尼器的阻尼力,对结构实施限位和耗能的半主动控制。建立结构振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该体系的振动特点和减震效果。研究表明,这种结构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层位移减小50%以上,防止结构因底部位移过大而倒塌。隔震层刚度对减震效果有明显影响,层间刚度比应在隔震层位移、层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权衡考虑,并保证底层柱在大震下不发生失稳。在没有半主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在隔震层安装固定阻尼耗能器件进行被动控制,也可减小底层位移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隔震结构底部柔弱层的过大变形,提出了一种底层柔性柱隔震结构半主动控制体系。将结构底层柱设计成柔性柱,在底部填充墙与二层梁之间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根据主动控制算法来适时调整阻尼器的阻尼力,对结构实施限位和耗能的半主动控制。建立结构振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该体系的振动特点和减震效果。研究表明,这种结构控制体系能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层位移减小50%以上,防止结构因底部位移过大而倒塌。隔震层刚度对减震效果有明显影响,层间刚度比应在隔震层位移、层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权衡考虑,并保证底层柱在大震下不发生失稳。在没有半主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在隔震层安装固定阻尼耗能器件进行被动控制,也可减小底层位移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用数值方法求得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采用Ansys7.1程序中已有的单元,通过结构实例分析,计算采用传统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衰减比,说明合理选取隔震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的重要性,为隔震结构工程设计提供了合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 89)已完成修订的征求意见稿。本文简要介绍其中新增加的第 12章“隔震与消能减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隔震与消能减振技术在大跨屋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素铎 《建筑结构》2005,35(3):51-53,70
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在空间结构中的研究和应用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理论。从隔震和消能减 振两个方面介绍其在大跨屋盖中的应用情况,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唐家祥 《建筑科学》2002,18(1):21-27,44
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第12章“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包括“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的科学理念,设防目标、设计方案、适用范围、设计要点以及对隔震和消能减震部件的基本要求等,并对一些重要规定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有关建筑隔震教材和论著认为,基底隔震通过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并增大结构阻尼,可以大幅减小上部结构由地震产生的剪力和加速度,但会增大结构的位移响应,并由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这对矛盾中寻求平衡点。在地基简谐振动条件下,本文针对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体系的线性力学模型,分别介绍和建立了结构地震响应理论计算公式,并对结构自振特性、绝对位移和加速度以及相对位移的隔震传递率特性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建筑隔震论著混淆了结构绝对位移与相对位移(层间变形)的概念;与抗震技术相比,隔震建筑通过隔震层的大变形的同时实现上部结构绝对位移和加速度的大幅减小,而并非增大了结构的位移响应。本文对正确理解建筑基底隔震基本原理和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筑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现代复合建筑科技,广泛应用于建筑和桥梁的结构抗震。尤其是将其用于古旧建筑的加固改造及翻新上,可达到保护建筑结构和延长建筑物使用时间的突出效果。推广应用隔震技术必须在建设理念、技术水准、经济效益、规范编制等方面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隔震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层建筑中.本文以某新区一采用基础隔震的高层建筑为例,应用ETABS三维有限元程序建立实体模型,通过振型分析和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其抗震性能,并对其进行隔震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建筑结构常规抗震、隔震及消能减震的原理和特点,并从安全、减震效果、适用范围和经济性四个方面对三者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相对于常规抗震,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使用范围降低,但是可以减少结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减震效果,降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为了达到建筑结构(尤其是中小学建筑和救灾关键建筑)的大震性能目...  相似文献   

18.
房屋隔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隔震技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现状;阐述了一些典型的试验分析与研究成果,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与隔震房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成果;列举了典型的隔震应用实例,特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房屋隔震项目;分析了中国的隔震技术规程,以及几种隔震层所在位置不同的隔震结构体系;讨论了隔震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未来中国隔震房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能量和位移的耗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该法综合考虑了能量和位移指标,无需将结构进行简化,能准确地计算出耗能器的数量和布置位置,减少了迭代计算过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安装位移相关型耗能器的某14层钢框架结构进行基于重要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满足预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