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随着无线技术和移动定位技术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用户在享受此类服务的时候不得不把自己的精确位置发送给服务提供商,使得用户可能面临位置隐私泄露的危险。位置k-匿名是最常见的位置隐私保护技术之一,通过将用户的精确位置泛化为一个具有k-匿名性质的区域来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但是在移动用户连续不断发出位置服务请求的场景下,攻击者能够根据用户的历史请求之间的关系推测出用户的隐私。此种状况下,传统的孤立查询的k-匿名模型失效。文章提出了一种更加优化的k-匿名模型,在满足用户指定匿名度的前提下,利用活动区域内用户的历史位置分布情况寻找出现次数最多且位置分布最密集的k-1个用户组成共同匿名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用户要求匿名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共同匿名区域的面积。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服务和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基于LBS的连续查询服务被广泛应用。基于单点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连续查询下用户位置隐私需求。针对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提出新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可信第三方中心匿名器,用户获取自己的真实位置后首先在客户端进行模糊处理,然后提交给第三方匿名器,第三方匿名器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某时刻的真实位置信息生成虚假用户,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虚假轨迹。为了进一步提高虚假轨迹与用户真实轨迹的相似性,该算法提出了虚假轨迹生成的两个约束条件:虚假轨迹距用户真实轨迹的距离约束和相似性约束。经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不同时刻K-匿名算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连续查询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而且可以满足基于快照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4.
位置隐私保护与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的查询服务质量是一对矛盾,在连续查询(continuous query)和实际路网环境下,位置隐私保护问题需考虑更多限制因素.如何在路网连续查询过程中有效保护用户位置隐私的同时获取精确的兴趣点(place of interest, POI)查询结果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假位置的思想,提出了路网环境下以交叉路口作为锚点的连续查询算法,在保护位置隐私的同时获取精确的K邻近查询(K nearest neighbor, KNN)结果;基于注入假查询和构造查询匿名组的方法,提出了抗查询内容关联攻击和抗运动模式推断攻击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并在分析中给出了位置隐私保护和查询服务质量平衡方法的讨论.性能分析及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连续查询中提供较强的位置隐私保护,并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和均衡的数据通信量. 相似文献
5.
6.
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较少考虑到查询概率、map数据、信息点(POI)语义等边信息,攻击者可以将边信息与位置数据相结合推断出用户的隐私信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ARB来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该方法首先把空间划分为网格,根据历史查询数据计算出处于不同网格区域的用户提交查询的概率;然后结合相应单元格的查询概率来生成用户匿名区域,从而保护用户的位置隐私信息;最后采用位置信息熵作为隐私保护性能的度量指标。在真实数据集上与已有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来验证隐私保护方法的性能,结果显示该方法具体有较好的隐私保护效果和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连续查询攻击算法给位置信息服务(LBS)带来的安全隐患,基于已有的k-匿名化Cloaking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连续查询攻击算法--CQACA。该算法首先利用熵和查询匿名度量定义了查询识别率的目标函数,并结合元胞蚁群给出了目标函数的求解算法。最后,利用移动对象数据生成器进行实验,深入研究了影响CQACA的关键因素,同时对比分析了该算法与Cloaking算法的性能差异:CQACA与实际数据的误差为13.27%,而Cloaking算法则为17.35%。结果表明CQACA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移动对象的连续范围查询是许多基于位置的服务的核心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大规模移动对象并发范围查询的分布式搜索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由全局网格索引(GGI)和局部弹性四叉树构成的移动对象分布式动态索引(DDI)结构。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DDI结构的分布式查询算法(DSA),该算法首先引入了一种在移动对象和查询点的位置连续变化的情况下的查询结果增量更新策略;然后,在增量更新过程中引入一种面向多并发查询的共享计算优化策略,该策略能够根据已有计算结果对移动对象范围查询结果进行增量搜索。最后,基于德国路网模拟了3个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的移动对象数据集,将DSA与NS(Naive Search)、GI(Grid Index)和分布式混合索引(DHI)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性能最好的对比算法DHI相比,DSA的初始查询时间减少了22.7%,增量查询时间减少了15.2%,性能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9.
11.
位置服务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LBSN)能够支持用户分享地理位置信息,网站中保存用户访问真实世界地理位置的记录构成用户的行为轨迹,但LBSN用户相似性的分析并没有从用户的地理位置轨迹上加以考虑。为此,提出基于划分层次,在不同的邻域半径下密度聚类的方法,探索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平台上用户地理位置上相似性的度量。该方法在不同空间位置比例尺下观察用户访问各个聚类区域的次数,进而利用向量空间模型(VSM)计算用户在各个层级的相似性,最终以不同权重叠加各层级的用户相似性值,得出用户在地理空间行为上的相似性。基于国内某大型位置社交网站真实用户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访问地理位置相似的用户。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位置隐私保护中路网环境和欧氏空间环境对移动对象不同的约束限制,提出一种适用于这两类不同空间约束特点的虚拟轨迹填充算法。该算法接管了用户与位置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交互,并构建了虚拟用户轨迹对真实轨迹进行混淆填充,从而实现了真实轨迹的隐藏和保护。首先,对目标区域进行分区和汇聚点提取;随后,以汇聚点为基础进行轨迹分段和虚拟轨迹的生成;最后,通过构建时序预置算法和轨迹混淆填充算法实现了虚拟轨迹的合理分布,增加了将轨迹信息关联到特定目标对象的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每用户15次以内的填充后将位置隐私披露风险概率从60%下降并稳定在10%左右,轨迹隐私披露概率从50%下降并稳定在6%左右,能达到较好的位置隐私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位置服务(LBS)在深度室内环境下将无法进行GPS定位问题,提出一种融合GPS、Wi-Fi、ZigBee和蓝牙混合的LBS室内节点信道分配模型和可信度评估与控制方法。信道分配模型解决了组合信道分配包括业务负载判据和每个节点的可用射频及非重叠的射频信道的数量问题。通过对每一个接入点(AP)的信号强度建立与参考点的信号强度的预测模型,采用基于能量度量优化算法判断选择组合信道可信度,自适应选择性能好的邻居节点参与迭代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通信干扰误差在网络内的扩散,降低定位复杂度,提高定位精度,同时提高整个网络的扩展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键值存储旨在从非常大的数据量中提取值,同时具有高可用性、容错性和可伸缩性,因此提供了非常需要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然而,多维数据上的复杂查询不能有效地处理,因为键值存储不提供访问多个属性的方法.针对键值存储HBase不能有效处理多维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统一的索引框架——New-grid,使键值存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