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盘对病毒的传播要借助autorun.inf文件的帮助。病毒首先把自身复制到U盘,然后创建一个autorun.inf,在你双击U盘时,会根据autorun.inf中的设置去运行U盘中的病毒。我们只要可以阻止autorun.inf文件的创建,那么U盘上就算有病毒也只能躺着睡大觉了。大家可能也想到这个,但是不管给au-torun.inf设置了什么属性,  相似文献   

2.
WAWA 《网络与信息》2011,25(8):64-65
U盘病毒是许多人深恶痛绝的东西,一旦中招,麻烦且不说,还可能导致丢失重要文件,本文将详细对其进行解析!U盘病毒原理U盘病毒通常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进行传播。自动播放是Windows给用户提供的一个方便的功能,但被黑客大量利用,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如今,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病毒和黑客攻击愈演愈烈,企业用户叫苦不迭。瑞星提出的立体防病毒体系,从多层面帮助企业走上安全之路。目前,病毒的传播呈现两大趋势,一是通过网络传播,比如网页挂码是目前最主流的病毒,在瑞星截获的病毒中,这部分占了绝大多数;另一个就是U盘,即利用U盘自动运行进行传播,也是现在比较主流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怎样用U盘安装系统 软盘除了移动存储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启动系统,U盘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将U盘制作成USB—ZIP/USB—HDD模式的启动盘,然后在主板BIOS中设置成相应的启动模式,就可以用U盘启动电脑了。由于软盘容量太小,只能启动进入DOS系统,而现在的U盘容量很大,可以预装一个WindowsPE操作系统在其中,启动后直接进入U盘的系统。当然用户还可以将Office、Photo—shop、迅雷等常用的软件以及游戏装在U盘中直接运行,只要它装得下,就完全可以替代硬盘了。当然用户也可以将U盘进行分区,设置一个备份区来备份保存文件。  相似文献   

5.
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而传播病毒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了,U盘成为病毒载体的"新宠",因为它的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它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给病毒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防范利用U盘传播病毒呢?本文通过介绍U盘病毒的工作原理,从源头上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与网络》2010,(6):28-28
“U盘杀手”(Worm_Autorun)及变种该病毒是一个利用U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传播的蠕虫。autorun.inf文件一般存在于U盘、MP3、移动硬盘和硬盘各个分区的根目录下,当用户双击u盘等设备的时候,该文件就会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优先运行autorun.inf文件.而该文件就会立即执行所要加载的病毒程序,从而破坏用户计算机,使用户计算机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U盘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容量已做的很大了,很多朋友都选择U盘作为移动的存储设备,虽然方便携带,但也容易遗失,如果遗失的话,可能会导致重要数据丢失,但使用第三方的加密软件来为数据加密,不但麻烦,还不可靠。如果你已经使用上Windows 7旗舰版这款操作系统,那么可以借助BitLocker为U盘加密了,BitLocker加密技术能够同时支持FAT和NTFS两种格式,用来加密保护用户数据,可以加密电脑的整个系统分区,也可以加密可移动的便携存储设备,如U盘和移动硬盘等。而且操作也是相当简单。Windows 7的BitLocker功能相当强大,用户并不需要进行任何额外的设置,只要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即可完成设置。使用这一功能为U盘加密后,在Windows 7下使用时只需输入密码,就可以进行一切操作了,更好的是在XP系统下输入密码后只能阅读和复制其中的文件,但不能进行写入操作,这样就可以防止病毒进入。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与网络》2008,(9):29-29
病毒名称:"U 盘杀手"影响平台:Win 9X/ME/NT/2000/XP/2003该病毒是一个利用 U 盘等移动设备进行传播的蠕虫。autorun.inf 文件一般存在于 U盘、MP3、移动硬盘和硬盘各个分区的根目录下,当用户双击 U 盘等设备的时候,该文件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与网络》2013,(19):43-43
企业使用U盘时,如果U盘已经感染了病毒,通过双击,或者右击盘符时,很可能就会把病毒感染至全部文件,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下面教你一种方法,可使U盘病毒不被激活传播。  相似文献   

10.
U盘对病毒的传播要借助autorun.inf文件的帮助,病毒首先把自身复制到U盘,然后创建一个autorun.inf,在你双击U盘时,会根据autorun.inf中的设置去运行U盘中的病毒,我们只要可以阻止autorun.inf文件的创建,那么U盘上就算有病毒也只能躺着睡大觉了,大家可能也想到这个,但是不管给autorun.inf设置了什么属性,病毒都会更改它,我提到的方法就是,在根目录下,删除autorun.inf文件,然后,在根目录下建立一个文件夹,名字就叫utorun.inf,这样一来,因为在同一目录下,同名的文件和文件夹不能共存的原理,病毒就无能为力,创建不了autorun.inf文件了,以后会不会出新病毒,自动去删文件夹,然后再建立文件就不知道了,但至少现阶段,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U盘用户的增加,U盘渐渐成为主流的移动存储设备,针对U盘开发的病毒应运而生,和U盘病毒作斗争就成为了广大用户的烦恼之一。就目前U盘病毒的表象和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最近U盘病毒非常猖獗,经过分析这种病毒的传播主要借助于Autorun.inf文件,病毒先将自身复制到U盘,然后再创建一个Autorun.inf文件。当你在你双击U盘时,会根据Autorun.inf中的设置去运行U盘中的病毒,然后将其复制到硬盘的各个盘符下无法删除。重装或一键恢复了X P系统,双击其他分区,比如D盘,都打不开,只能用右键打开。这就是中了Autorun.inf类病毒的表现。今天我们就把干掉Autorun.inf类病毒的方法和预防的手段跟大家分享一下。手工轻松干掉Autorun.inf中了这类病毒后,各个分区的根目录下都会生成一个隐藏属性的Autorun.inf文件,双击打…  相似文献   

13.
系统出毛病,除了硬盘、系统的文件损坏,还有病毒哦!而各种系统维护盘却很少带有杀毒功能。前几期,大家跟着我爱玩U盘栏目制作了自己的U盘,接下来我们来继续增加功能,把NOD32无缝加入U盘,不改变原来的文件哦,你的其他维护U盘也可以如此改进哦。  相似文献   

14.
系统出毛病,除了硬盘、系统的文件损坏,还有病毒哦!而各种系统维护盘却很少带有杀毒功能。前几期,大家跟着“我爱玩U盘”栏目制作了自己的U盘,接下来我们来继续增加功能,把NOD32无缝加入U盘,不改变原来的文件哦,你的其他维护U盘也可以如此改进哦。  相似文献   

15.
樊剑剑 《福建电脑》2011,27(9):89+111-89,111
现如今,U盘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用户最为常用的文件交换工具。然而,U盘在为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病毒寄生和繁衍提供了天然的温床。本文就由此出发,对U盘病毒进行分析,并给出U盘病毒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系统仿真的U盘病毒的传播形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计算机病毒传播情况的研究,是计算机病毒防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U盘病毒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毒,文中主要研究U盘病毒的传播特征及瞬态行为,分析病毒到达稳态所需的时间的差异。首先通过U盘病毒的传播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用多种参数对U盘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并使用基于多主体的建模工具NetLogo对U盘病毒传播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在参数改变的情况下U盘病毒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计算机病毒传播情况的研究,是计算机病毒防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U盘病毒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病毒,文中主要研究U盘病毒的传播特征及瞬态行为,分析病毒到达稳态所需的时间的差异。首先通过U盘病毒的传播特点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用多种参数对U盘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并使用基于多主体的建模工具NetLogo对U盘病毒传播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在参数改变的情况下U盘病毒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现在出现的一种U盘病毒,当用杀毒软件查杀U盘后,U盘中的一些文件夹会被隐藏掉,文件夹的属性被设成了系统属性,这会导致一些用户认为U盘中的数据已丢失,有的用户即使知道有数据,也不知道如何看到数据以及如何将隐藏数据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9.
U盘病毒的防范和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文达  张宗福 《福建电脑》2008,24(7):190-191
目前U盘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计算机,对用户造成很大的困扰。本文通过剖析U盘病毒的特征.总结解决U盘病毒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与网络》2009,(15):30-30
七月终结者病毒(Worm.Win32.Autorun.smn) 该病毒针对包括瑞星在内的所有主流安全软件都采取了破坏动作,但由于瑞星的自我保护机制完善,病毒的破坏没有产生作用。病毒通过挂马网站、U盘传播,具有“机器狗”病毒功能,能够破坏系统还原。结合了感染型病毒及蠕虫病毒的技术特点,传播能力极强。病毒会直接在系统底层替换系统文件,达到长期驻留电脑的目的。最终该病毒会访问黑客指定地址,疯狂下载大量恶性盗号木马病毒,破坏用户系统,盗取网游资料等用户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