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装置内部的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等分布情况。对集热棚的各种几何和物理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集热棚直径、太阳辐照强度、覆盖材料的透明度等诸多参数对系统效率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集热棚对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太阳能烟囱发电装置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装置内部的温度场、速度场、压力场等分布情况.对集热棚的各种几何和物理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集热棚直径、太阳辐照强度、覆盖材料的透明度等诸多参数对系统效率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一前言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其普及率和推广率日益增加.由于太阳能行业本身是新兴产业,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和验收规范,但是在太阳能热水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事该行业的设计、安装人员不断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6.
分体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保温效果好,热量损失小,集热效率高。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长时间停止使用热水,会导致储水箱水温过高。集热器长期在高温状态下工作,可能造成一些非金属部件损坏。另外,水的温度高,易形成水垢,不利于系统的运行。如果储水箱为封闭式承压水 相似文献
7.
8.
报道了用国产SS-1硅溶胶制备减反射涂层的方法。硼硅玻璃经减反射处理后反射率降低4.5%。讨论了影响涂层光学性能的因素。用该法制备的减反射膜光学性能优良,生产设备简单,原料价格便宜,适宜在平板和真空管集热器玻璃表面上大面积涂覆减反射膜。 相似文献
9.
技术合作信息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原理与建筑物分类做重点分析。并分别从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大小、建筑的层数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结合及运行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TRNSYS软件搭建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集热器太阳能热水系统模型,对广州地区某小型别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观察系统在1年(8760 h)中的运行情况。选取了系统在4个典型日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了CPC集热器在春分日和冬至日的最高出口温度分别为67.5℃和68.2℃,在夏至日和秋分日的最高出口温度分别为85.7℃和83.3℃。CPC集热器的集热效率随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进口温度的下降而升高;经测试,CPC集热器的最佳安装倾角为22°。对CPC集热器和平板集热器的集热性能进行比较后发现,二者的集热功率基本均随太阳辐照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冬至日12:00~15:00这个时段,CPC集热器的集热功率是平板集热器的1.5倍。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集热组合墙系统的耦合传热与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阳能集热组合墙系统,分析了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时,组合墙内传热与流动变化。太阳能集热组合墙系统中,多孔介质起半透明隔热体和蓄热体的作用。多孔介质的空隙率、粒径大小对系统的采暖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对4种用于线聚焦太阳集热器的腔体吸收器的热迁移因子和效率因子进行理论分析,获得热迁移因子的理论表达公式。搭建了以菲涅尔透镜为聚光器和以抛物槽式反射镜为聚光器的聚焦太阳能集热系统实验台,通过实验验证了热迁移因子理论公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三角形腔体吸收器具有最好的集热性能。在理论指导下对三角形腔体进行了优化:直接利用管道作为吸收器管道从而提高了热传导;选择合适的管道内径;聚焦比保证在40以上;加大流速强化对流换热。当采用菲涅尔透镜为聚光器时,其热迁移因子为0.834;采用抛物槽式反射镜为聚光器时,优化后的三角形腔体吸收器的热迁移因子可达到0.940。 相似文献
16.
太阳热水系统与建筑整合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探讨建筑的完整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将太阳热水系统节能技术纳入建筑有机设计过程的整合设计概 念,并对具体的局部建筑构造做法作初步设计尝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典型城市太阳热水系统热及经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太阳热水系统热及经济性能的分析是系统设计合理的关键。采用了f-CHART方法对太阳热水系统的热和经济性能进行计算和优化分析。首先对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和f-CHART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随后对我国太阳能区划的5个典型城市的太阳热水系统的热及经济性能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包括太阳能利用率、太阳热水系统优化配置方案、寿命期(10年)内的经济性能等。该方法及其结果可以为实际太阳热水工程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抛物跟踪式太阳高温集热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单轴跟踪太阳聚集系统(PTC)进行了光学分析。对集热管内流体的混合对流(强迫对流加自然对流)和传热过程进行了探讨。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两者间的最大偏差小于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