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照片与视频重放这一常见人脸识别欺诈手段,利用人脸攻击图像的语义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光流与纹理特征融合的人脸活体检测算法:采集连续两帧待检测人脸图像,通过光流法及人脸检测方法生成人脸区域光流场变化图,将其与原始RGB图像输入至2通道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并融合得到人脸动-静态特征,基于融合特征实现真实人脸与欺诈人脸分类.此外,...  相似文献   

2.
王晶  杨煜 《微机发展》2007,17(12):5-7
在传统的Adaboost分类器算法中,采用色彩直方图或空间直方图作为提取特征,但这并不能充分描述图像目标的特征,导致了目标检测和跟踪出现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方向直方图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使用空间分布和纹理信息作为提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Adaboost方法相比,准确率明显提高,而速度相当。  相似文献   

3.
人脸图像中包含丰富的特征信息,不同特征具有其各自的优势。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级联支持向量机有效融合多种特征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肤色模型对待检图像进行预处理,筛选出疑似人脸区域。然后在疑似区域中提取图像的HOG(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和LBP(Local Binary Patterns)特征,并分别对这两种特征集进行特征选择,训练两个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最后将两个SVM分类器级联起来实现人脸检测。在多个人脸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人脸检测算法提高了人脸检测率,降低了误检率,并且对多种光照条件、姿态、表情以及部分遮挡的情况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Adaboost分类器算法中,采用色彩直方图或空间直方图作为提取特征,但这并不能充分描述图像目标的:特征,导致了目标检测和跟踪出现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方向直方图的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使用空间分布和纹理信息作为提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Adaboost方法相比,准确率明显提高.而速度相当。  相似文献   

5.
针对人脸表情时空域特征信息的有效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CBP-TOP(Centralized Binary Patterns From Three Orthogonal Panels)特征和SVM分类器相结合的人脸表情识别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原始图像序列进行图像预处理,包括人脸检测、图像截取和图像尺度归一化,然后用CBP-TOP算子对图像序列进行分块提取特征,最后采用SVM分类器进行表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有效提取图像序列的运动特征和动态纹理信息,提高了表情识别的准确率。和VLBP特征相比, CBP-TOP特征在表情识别中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更快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6.
仅使用单一算法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不足以捕捉人脸多方面的信息,为了更好地获取人脸面部特征,针对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只能提取人脸面部图像的频域特征,而未考虑近邻像素之间的关系、不能提取纹理特质信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融合DCT特征和伸长的局部二值模式(Elongated Local Binary Pattern,ELBP)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考虑将人脸图像经DCT变换后的少量低频系数作为人脸的频域特征,然后对人脸图像中贡献相对较大的眼部和嘴部区域进行ELBP特征提取,将该ELBP特征作为人脸的空域特征,并采用PCA方法对所提取的空频域特征进行有效融合,得到更有效的人脸特征,最后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识别。在ORL人脸库和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单独采用DCT、ELBP方法或采用DCT和LBP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的特征更有利于识别,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电子技术应用》2020,(1):34-38
传统人脸检测算法往往不能自动地从原始图像中提取有用的检测特征,而卷积神经网络可以轻易地提取高维度的特征信息,广泛用于图像处理领域。针对上述缺点,采用简单高效的深度学习Caffe框架并通过AlexNet网络训练,数据集为LFW人脸数据集,得出一个模型分类器,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图像金字塔变换,并通过前向传播得到特征图,反变换得出人脸坐标,采用非极大值抑制算法得出最优位置,最后达到一个二分类的人脸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尺度的人脸检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构建人脸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从RGB图像提取到的特征对光照敏感,导致人脸活体检测模型泛化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反射图像的双流多层次融合检测(face anti-spoofing using dual-stream multi-level fusion and reflection images,DMF-RI)算法。对RGB图像进行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Retinex增强,获得反射图,并分别提取原图和反射图的低、中、高多层次深度特征;通过双流多层次特征融合模块(dual multi-level feature fusion,DMFF)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特征的有效融合;联合基于二值掩码的像素级监督和基于二值标签的二分类监督训练网络模型。在CASIA-FASD、Replay-Attack、MSU-MFSD、OULU-NPU和SiW这5个人脸活体检测数据集上的多组实验表明,所提算法通过多层次融合RGB图像和MSRCR图像的深度特征,能提取人脸中更为本质的特征信息,在复杂背景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人脸识别方法所提取的人脸信息特征较为单一,且分类算法存在局限性的问题,在多特征信息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深度信念网络(DBN)对人脸进行深度训练并进行识别。首先采取对比度受限自适应均衡化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从而削弱光照对人脸识别的影响;然后,将提取到的人脸图像的TPLBP纹理特征和HOG结构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得到信息互补的融合特征;最后,将降维后的融合特征作为DBN的输入,通过对DBN深度模型的参数的动态搜索确定最佳值后,基于训练好的深度信念网络实现人脸图像样本的识别。以ORL、AR和Yale-B人脸数据库为基础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于传统的SVM、KNN和DBN算法准确率有很大提高,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10.
Adaboost算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人脸检测的分类器学习方法,通过Haar-like特征和样本的学习和训练,形成一个强分类器,能有效地区分人脸跟非人脸.文中提出一种Adaboost结合最小割算法的人脸提取方法,该方法着眼于图像中的轮廓及肤色信息,对每个点设置一个权值,寻找一条权值最小的边界,准确提取出人脸.实验结果表明,Adaboost和最小割的人脸提取算法,分割效果较好,且耗时较小.  相似文献   

11.
邓雄  王洪春 《计算机应用》2020,40(4):1009-1015
针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活体检测算法大都基于大型卷积神经网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2和特征融合的活体检测算法。首先,以改进的MobileNetV2为基础网络分别从RGB、HSV、LBP图中提取特征;然后,将得到的特征图堆叠在一起以进行特征层的融合;最后,从融合后的特征图中继续提取特征,并利用Softmax层作出真假人脸的判断。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NUAA数据集上的等错误率(EER)为0.02%,在Siw数据集上的ACER(Average Classification Error Rate)为0.75%,而且测试单张图像仅用时6 ms。实验结果表明:融合不同的信息可以获得更低的错误率,改进的轻量化网络保证了算法的高效性并满足实时性需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LBP(Local Binary Pattern)的人脸识别算法。建立人脸图像高斯差分尺度空间,计算尺度空间图像的LBP特征,将LBP特征图像划分为互不重叠的特征区域,然后分别进行直方图统计,最后将所有区域的LBP直方图序列连接起来得到多尺度LBP特征,采用最近邻分类器对人脸图像分类识别。实验分析表明,多尺度LBP特征具有较强的人脸图像描述能力,能够提取到更加丰富的全局信息,鲁棒性强,在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上均比SIFT算法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脸识别系统易受伪造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与可见光双目视觉的活体人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近红外与可见光双目装置同步获取人脸图像,提取两图像的人脸特征点,利用双目关系实现特征点的匹配并获取其深度信息,再利用深度信息进行三维点云重建;然后,将全部人脸特征点划分为四个区域,计算各区域内人脸特征点在深度方向的平均方差;接着,选取人脸关键特征点,以鼻尖点为参照点,计算鼻尖点到人脸关键特征点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后,利用人脸特征点的深度值方差和空间距离来构造特征向量,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实现活体人脸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活体人脸以及有效抵御伪造人脸的攻击,在实验测试中达到99.0%的识别率,在准确性和鲁棒性上优于利用人脸特征点深度信息进行检测的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14.
人脸识别系统往往面临着各类人脸欺诈攻击,如打印相片、屏幕播放和3维面具等。如何区分真实人脸与虚假人脸,亦称人脸活体检测,对于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已有大量人脸活体检测方法相继提出,部分已经成功获得实际应用。本文对人脸活体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回顾,包括硬件方案、算法、数据集、技术标准以及业界实际应用情况。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整体而言,基于多模态数据,采取先验知识启发的深度学习方法目前能获得占优的人脸活体验证精度。随着人脸欺诈攻击方式的不断升级变更,面向未知类型攻击的人脸活体检测研究愈加重要,此外,新型的传感硬件方案也值得鼓励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挺  朱希安  张帆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12):3771-3775
当前大部分伪造人脸检测技术使用深度学习来鉴别真实视频与伪造视频之间的特征差异,此类方法在未压缩视频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检测经过压缩处理的视频时检测效果就会严重下降.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三元组损失的伪造人脸视频检测方法.首先,使用伪影图生成器生成一幅伪影图来加深伪造人脸与真实人脸之间的特征差异;其次,使用改进的三元组损失来解决难例样本难以被正确检测的问题;最后,选用更适合人脸鉴伪的深度学习网络提取卷积特征.在FaceForensics++数据集上与目前领先的人脸鉴伪方法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检测准确率优于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方法对低分辨率人脸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构时,通常存在重构图像模糊和重构图像与真实图像差异较大等问题.基于此问题,文中提出融合参考图像的人脸超分辨率重构方法,可以实现对低分辨率人脸图像的有效重构.参考图像特征提取子网提取参考图像的多尺度特征,保留人脸神态和重点部位的细节特征信息,去除人脸轮廓和面部表情等冗余信息.基于提取的参考图像多尺度特征,逐级超分主网络对低分辨率人脸图像特征进行逐次填充,最终重构生成高分辨率的人脸图像.在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方法可以实现对低分辨率人脸图像的有效重构,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采用扩散速度对活体人脸和伪造人脸的光照特性差异建模的方法。针对手机端的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的需求,根据伪造照片相对于活体照片有光照反射特性呈现出更加均衡、扩散更缓慢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扩散(反射)速度模型(Diffusion Speed Model)的活体检测方法,通过引入全变差流(TV)来获得扩散速度,在得到的扩散速度图基础上,利用LSP编码(类似LBP)获取的局部速度特征向量作为线性SVM分类器的输入,经分类区分输入影像的真伪。通过设计多组对比实验,表明不管在室内环境或者在室外环境、多种人脸姿态和表情以及各种光照情况下,算法均能获得非常好的识别效果,而且基于LSP的基础方案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可以部署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中,实现跨平台一键式植入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多数活体检测算法忽略了特征挖掘,导致判别性信息提取不足。提出一种融合梯度纹理和群感受野的活体检测算法。使用中心差分卷积计算感受野周围点与中心点的差值,提取图像的梯度纹理特征,设计群感受野模块,采用不同尺寸的卷积核结合空洞卷积组成多分支结构,在使用较少参数量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感受野和多尺度特征,并将两种特征融合输入到残差结构中。此外,在使用深度图进行监督的同时,增加二值掩模进行辅助监督,使得网络将学习的中心放到人脸部位,进一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在此基础上,综合深度图生成器和掩模生成器的输出结果,计算预测得分,实现端到端的活体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公开数据集OULU-NPU 4个协议上的平均分类错误率分别为0.9%、1.9%、1.6%±2.0%和2.7%±1.8%,在数据集CASIA-MFSD和Replay-Attack上可实现无误差活体检测,并且模型参数量仅为1.1 MB,与Auxiliary和STASN等活体检测算法相比,检测精度更高,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Face detection from cluttered image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wide variability of face appearances and the complexity of image background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lassification-based method for locating frontal faces in cluttered images.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we extract gradient direction features from local window images as the input of the underlying two-class classifier. The gradient direction representation provides better discrimination ability than the image intensity, and we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gradient directionality and intensity outperforms the gradient feature alone. The underlying classifier is a polynomial neural network (PNN) on a reduced feature subspace learn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residual of subspace projection into the PNN was shown to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The classifier is trained on samples of face and non-face image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two classes. The superior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justified in experiments on a large number of im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