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建设  黄兴文  蔡文杰  王颖  陈亮  张义娜 《石油学报》2019,40(12):1439-1450
为了进一步研究源-汇系统模式及相关因素,在双层盐岩结构广泛发育的墨西哥Burgos盆地Perdido构造带,以Wilcox组为研究对象,在有限井控条件下,基于测井、岩心、岩石薄片及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了板块活动历史与主要水系分布。通过地震沉积充填结构、岩屑组成明确物源方向,依据单井相、地震反射与属性特征分析刻画了深水沉积体系特征,综合分析了Wilcox组物源及其控制下的深水扇沉积体系,探讨了源-汇各要素间相关性并建立了耦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Wilcox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落基山脉,经Rio Grand、Colorado两大水系搬运至研究区,具有双向物源的特征;主要发育水道化朵叶、近端朵叶和远端朵叶,其中水道化朵叶粒度更粗,储集物性更好,是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Wilcox组上覆巨厚的盐岩沉积密度较低,其导热率较高可降低地层温度,减缓压实和胶结作用,更有利于盐下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充足的沉积物供给量和高效的陆架搬运体系为Perdido构造带深水扇沉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源-汇模式表现为落基山脉—Rio Grand、Colorado水系—陆架边缘三角洲—大型峡谷—深水扇模式;由于Perdido构造带勘探程度较低,烃源条件优越,砂体分布广泛,双层盐岩构造为油气成藏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因此具备广阔的勘探空间与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湾油气资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复杂的盐构造变形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复杂盐构造的变形规律,本文利用区域地质、重力和地震资料,对Burgos盆地Perdido构造带的双层盐构造开展研究,探讨了深浅双层盐的特征,从盐岩变形机制的角度说明盐构造样式的不同.研究表明,深层母盐受控于基底古构造格局,边缘隆起带控...  相似文献   

3.
由于盐构造变形的特殊性及研究区所处构造背景的复杂性,影响盐层构造变形的因素众多,且在不同阶段主导因素有所差异.为了查明Perdido构造带盐泥底辟构造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充分利用测井、地震资料,选取典型剖面进行构造解释,从研究区区域构造特征、演化历史、动力学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rdido构造带为盐构造和盐...  相似文献   

4.
焉耆盆地发现宝浪,本布图油田后,种马场构造带以其两凹一隆的构造背景成为焉耆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1996~1997年部署钻探了马1、马2、马3井,录井见到丰富的油气显示,但未获工业油气流。研究认为钻探失利是所钻圈闭构造位置较高,剥蚀强烈,油气保存条件差所致,种马场构造带储层岩石结构及成分成熟度低,成岩作用强烈,储层物性较差,但西部好于东部,目的层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均处于晚成岩A期,次生孔隙较发育;种马场构造带处于燕山期南北两凹陷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亦可捕获四十里城次凹喜山期二次生成的油气,油源丰富;地层剥蚀程度和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保存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种马场构造带低断阶,中生界保存较全的断鼻,断块圈闭及八道湾组内部的背斜,岩性圈闭具有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4年,四川盆地双鱼石构造中二叠统栖霞组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以来,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持续开展,已钻获多口高产工业气井,深入开展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进一步向推覆构造带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完钻的红星1井实钻成果、新解释的束线三维地震资料,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山前隐伏构造带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发育一系列向盆内逆冲断裂,形成多套推覆体叠置,表现为多个断层传播褶皱叠加,推覆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表现为挤压断褶构造;(2)二叠系推覆体及原地地层油气显示丰富,含气性好,隐伏构造带栖霞组发育台缘滩相白云岩,白云岩储层储集性能好;(3)隐伏构造带面积大,天然气成藏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是川西北部地区深层海相层系勘探拓展寻找规模新突破的重要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源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营城组物源与沉积体系研究不精细,相互之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运用源汇体系综合分析方法,利用钻井岩性统计对比、地震相分析及沉积体系展布特征等手段,明确了梨树断陷营城组源汇体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营城组沉积期存在东南物源和北部物源;沟渠主要发育在断层调节带及坡折带处,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总结出盆缘陡坡型、盆缘缓坡型、多级断裂坡折型和断裂交互型4类陆相断陷源汇耦合模式。该研究对类似盆地的源汇体系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发现宝浪、本布图油田后,种马场构造带以其两凹一隆的构造背景成为焉耆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 1996~ 1997年部署钻探了马 1、马 2、马 3井,录井见到丰富的油气显示,但未获工业油气流。研究认为钻探失利是所钻圈闭构造位置较高、剥蚀强烈、油气保存条件差所致。种马场构造带储层岩石结构及成分成熟度低,成岩作用强烈,储层物性较差,但西部好于东部。目的层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均处于晚成岩A期、次生孔隙较发育;种马场构造带处于燕山期南北两凹陷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亦可捕获四十里城次凹喜山期二次生成的油气,油源丰富;地层剥蚀程度和断层的活动性是油气保存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认为种马场构造带低断阶、中生界保存较全的断鼻、断块圈闭及八道湾组内部的背斜、岩性圈闭具有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双物源沉积模式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基于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一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西沙隆起和西南方向的中南半岛,同时还接受北部华南地块物源;拗陷期为以中南半岛物源供给为主。断陷期,南部沉积物在陵水组形成大规模前积体,并与北部物源形成的水下扇在凹陷中央交汇;拗陷期,三亚组发育大规模浊积水道,梅山组沉积期研究区东南方向发育较大规模的生物礁,黄流组沉积末期发育大规模下切谷。第四纪晚期,北部物源与南部物源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交汇。地震资料和盆地模拟显示,位于生烃凹陷上方的多期次水下扇和富砂浊积水道储集层,是良好的深水油气勘探目标。图7参19  相似文献   

9.
《海洋石油》2017,(2):21-26
近年来,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的油气勘探过程,发现其具有不同的物源发育特征并控制砂体的发育及储层物性条件,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者针对这种差异特征开展研究。此文通过重矿物组合特征、镜下观察以及岩性、物性统计等技术手段对平湖构造带平湖组与花港组砂体物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湖构造带平湖组南北重矿物组合差异较大,而花港组差异相对较小。结合斜坡带古构造发育特征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处于断陷发育期的平湖组砂体受控于古隆起基岩的岩石组成不同,导致其南北出现较大差异,而处于坳陷发育期的花港组砂体的物源分布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老君庙构造带是中国发现最早的老君庙油田所处的构造带,位于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前陆冲断带,叠置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南部隆起和石大凹陷之上。综合地震、非地震及地面露头资料研究分析后认为,老君庙构造带经历了中生代和新生代两期构造演化;在剖面上具有多层冲断席推覆叠置的结构特征;由于发育多条北北东向的调节断层,平面上的构造变形具有东西分段的结构特征,并具有西弱东强的变形趋势。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其勘探目的层主要为古近系白杨河组间泉子段河流相砂岩层,油气主要来自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通过对构造区块的剖析及对相应区带与圈闭的评价,指出134断块、庙西断块、庙西背斜以及中盘逆冲断片为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中 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碎屑岩中多个泥岩样品的热解有机碳分析、英东2井岩心详细描述及多条二维地震剖面的综合解释表明,在巨厚的却尔却克组碎屑岩地层的中下部存在一套累计厚度约100m的海相烃源岩。这套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可达1.23%;具有较高的自然伽马值和低电阻率值;在地震剖面上具明显的强相位反射特征。该套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均有分布,向东、西两方向分别超覆尖灭于罗西台地边缘和古城-轮古东台地边缘,在南北方向上,分别断失在车尔臣断裂、孔雀河断裂发育处,其中西北缘超覆在孔雀河斜坡处。却尔却克组海相烃源岩是在海侵背景下,大规模海底扇发育间歇期,水体相对安静时沉积的一套深水陆棚-盆地相泥岩。  相似文献   

12.
高邮凹陷为苏北-南黄海泰州组-阜宁组统一盆地解体形成的戴南组箕状断陷之一。戴南组断陷有断裂、侵蚀、挠曲成因3大类坡折,坡折平面凸缘、凹缘2类样式,构成10种坡折类型;存在泰州组-阜宁组新岩系、基底岩系2套物源,前者大套泥岩深刻影响了戴南组沉积体系建设。在明确岩相概念后,发现和命名了泥屑流扇相新类型,提出水下冲积扇、泥屑流扇、泥石流扇、扇三角洲、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是戴南组主要沉积相类型。阐述了戴南组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中,断陷陡坡、缓坡和洼陷不同坡折带的沉积体系类型、展布及演化特征;发现了凸缘坡折沉积富砂的扇,凹缘坡折建设富泥的扇,总结出物源-坡折-扇相-砂体之间关系规律,并指出了砂岩发育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演化和震旦系沉积相、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条件的研究,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四川盆地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成藏条件:①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为震旦系油气形成、聚集提供了条件;②稳定的沉积背景奠定了储集体和烃源岩大面积发育的基础;③灯二段、灯三段和灯四段3套储集层相互叠置,大面积发育;④多套烃源岩纵向叠置,大面积分布,与储集层呈"三明治"互层结构;⑤区域性泥岩盖层厚度大、盆地内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好。根据不同区域有利成藏条件的不同,优选了4个震旦系有利勘探远景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远景区、川东南远景区、川东远景区和川西北远景区,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远景区成藏条件最为有利,其核部的继承性古构造圈闭为勘探首选,斜坡部位的地层-岩性气藏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玉门油田老君庙构造带白杨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老君庙构造带白杨河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大量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邻区露头资料,建立了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带白杨河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了其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老君庙构造带古近系白杨河组可划分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其内部可以细分为7个准层序组。在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相。明确了沉积相的分布规律,垂向上形成由冲积扇到辫状河三角洲,再到湖泛泥岩,最后是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平面上呈近南东-北西向上展布的沉积体系,整体构成一个水进、水退的沉积序列。古地貌影响了三级层序低位域沉积物的展布特征,气候不仅影响了沉积物类型,且和湖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沉积物的叠置样式及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南部泉头组四段—姚家组西部坡折带的成因及演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大型坳陷湖盆中存在与海相盆地中陆坡相似的坡折带。根据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等的综合研究,松辽盆地南部的泉头组四段-姚家组发育两级西部坡折带(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和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同一坡折带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早期两级坡折带都受到基底断裂的影响,后期发育过程中,套堡-双岗高位坡折带的主控因素是物源的方向和侵蚀力,红岗-海坨子低位坡折带后期发育主要受沉积物的供应和差异压实作用的影响。坡折带形成的主控因素不同,则坡折的规模、延伸性以及坡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前人研究认为滦平盆地中生界烃源岩不发育、后期构造破坏严重,不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油气勘探一直没有突破.在野外露头发现大量暗色泥页岩的基础上,针对白垩系西瓜园组和侏罗系土城子组设计并完钻滦探1井、滦探2井和滦探3井,首次在西瓜园组发现页岩油气流.综合露头、岩心、测井和试油资料,对滦平盆地中生界烃源岩、储层、保存条件和...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油气勘探突破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志留系油气勘探曾经久攻未克,2018年钻探的新苏地1井首次在塔西北沙井子构造带获得工业气流,其油气成藏模式与资源规模亟待明确.通过对钻井、试油、地球化学及沉积与成藏史研究,结合野外剖面实测、实验分析、构造精细解释及演化恢复,认为:①塔西北志留系发育大型潮控三角洲沉积,可形成良好储盖组合;②沙井子断裂及其...  相似文献   

18.
下白垩统下沟组沟零段(K1g0)、沟一段(K1g1)为酒泉盆地青西凹陷窟窿山构造带的主力产层,为明确其沉积特征及有利储层分布,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物源分析、沉积微相展布研究,阐述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基于储层综合评价划分了储层类型,并运用深度学习非线性反演技术预测了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9.
西秋-却勒冲断褶皱带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前缘构造带,整体表现为由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滑脱层控制的3套构造层剖面结构,即盐上浅层冲断褶皱构造、盐内盐流动聚集构造和盐下复杂构造。浅层结构表现为东段的反冲和下盘背形构造,向西逐渐转换为南秋反冲(局部倒转)、北秋楔体构造以及夹于二者之间的向形构造,至却勒构造段转换为上盘正向大型逆冲推覆和下盘背斜的组合结构。深部结构表现为中生界古隆起构造的再活动。盐下构造可以划分为东部新生代晚期冲断构造段、中部古隆起构造段以及西部却勒古构造复活段。深、浅层构造平面分段的一致性和剖面垂向叠置关系揭示西秋地区盐上冲断结构与深部结构在空间上可能存在耦合关系。钻井资料显示西秋-却勒地区存在着多套勘探目标层位,即深层的下白垩统、盐内夹层以及古近系苏维依组。构造分析表明西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的薄皮叠瓦逆冲带以及却勒塔格构造带的深层冲断构造带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