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化工》2010,(4):79-79
南京有关方面透露,中石化所属的南化集团研究院开发的低分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已在北京热电厂:华能上海石洞口发电有限公司、胜利油田等20多家电力石化等企业推广应用,年捕集高纯度二氧化碳100多万吨,应用范围从传统的合成二氧化碳捕集拓展到天然气、炼厂气、EO/EC循环气、F—T合成循环气、各种烟气、高炉气、窑气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辅助碳捕集系统集合了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3种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技术,是跨学科研究中的新兴领域。本文综述了燃烧后、燃烧前和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中太阳能辅助碳捕集的研究现状,并从分离方式、分离技术和太阳能辅助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后从分离理想最小功和分离热力学效率对不同二氧化碳的分离技术进行了性能评价。最后对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分离模型方法不再适合光催化等第二代碳捕集技术,碳捕集理论研究的框架有待拓展;太阳能辅助环节将从碳捕集过程逐步扩展到运输和储存过程;太阳能辅助形式中的梯级利用更加灵活多样。该新兴技术在能效基础理论、太阳能梯级利用和高效集成三方面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3.
王胜岩  邓帅  赵睿恺 《化工进展》2023,(S1):233-245
基于变电吸附的碳捕集技术,通过“通电-断电”实现摆荡模式,利用电能焦耳效应产生热能,驱动吸附剂实现连续地吸附与再生。相对于变温吸附,其输入高品位电能,因此可驱动碳源、碳汇之间的大浓度差富集,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目前限制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是较高的能耗与较低的产率。据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技术展望。首先讨论了变电吸附碳捕集的基本原理,其次综述了近十年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中吸附剂、循环结构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对变电吸附碳捕集系统展开评价。最后,对变电吸附碳捕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变电吸附技术具备规模化竞争力的关键为:在改善吸附剂导电和捕集性能的基础上,改进吸附剂制备工艺,关注吸附剂的加热形式以及吸附腔体内的电阻分配,尝试与其他碳捕集技术耦合进行分级捕集,与可再生能源进行集成。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石化命名了第二批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南化集团研究院获得二氧化碳(CO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命名。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大量排放已对全球的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迫切需要开发经济有效的碳捕集技术。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有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和低温分离法。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碳捕集示范项目;重点对比了各碳捕集技术的优势与缺点,同时强调了捕集技术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指出目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均难以独立实现高效、节能、经济的碳捕集分离,需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分离技术,并提出了适用分离场景的应用建议;最后,简要介绍了混合捕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混合捕集技术可能是一种突破单一捕集技术瓶颈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碳捕集和封存是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以600 MW机组为例,研究了碳捕集系统的能量流和质量流。提出了碳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的耦合方式,计算了参考电站和碳捕集电站的热经济性。建立了碳捕集电站优化模型,以粒子群算法作为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获得了系统的最优解。基于各设备投资成本,建立了碳捕集电站发电成本和CO2减排成本模型,研究了碳捕集电站的技术经济性。利用系统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碳税收和碳售价对发电成本和CO2减排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碳捕集电站的热效率比优化前提高了1.1%;当CO2税收额高于0.33元/(kgCO2)时,碳捕集电站的经济性优于参考电站。  相似文献   

7.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成本是目前制约CCUS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瓶颈,而碳捕集是影响CCUS技术成本的主要环节。近年来,各类碳捕集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受到广泛关注,但整体成熟度不高,未来发展路径仍不清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碳捕集技术的综合评估方法,从技术、低碳、经济、安全4方面对目前典型的碳捕集技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现阶段CO2捕集技术的部署主要受低碳特性影响,复合胺吸收法应用潜力居首,而随着我国未来能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各类碳捕集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影响其综合推广潜力的因素将发生变化,其中,经济特性将成为未来影响CO2捕集技术市场渗透率的关键,因此,变压吸附法、复合胺吸收法和钙循环法将在未来CO2捕集过程中占据相对重要的地位。通过将定量分析与专家意见相结合,形成的评估结果将为碳捕集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水泥工业中,做好节能降耗、替代低碳原燃料利用、二氧化碳富集,是减碳与后续高效碳捕集、储存、转化与利用的基础。根据水泥工艺特点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水泥工业的节能减碳技术、采用低碳原燃料减碳技术、烟气碳捕集减碳技术、碳转化利用技术、碳汇技术等碳减排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努力实现水泥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9.
碳捕集技术对于减少大气中的CO_2浓度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火力发电厂和工业源的CO_2捕集。本文主要概述了CO_2的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燃烧后捕集这3种主要的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当前正在研究的碳捕集技术,提出了碳捕集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下,水泥行业的碳中和道路任重而道远。本文介绍水泥工业的碳排放现状及水泥生产企业碳排放的核算方法,并从碳减排、碳捕集和碳利用三个方面介绍水泥工业碳中和技术现状。在碳减排方面分析水泥生产过程减排和水泥产品减排的优劣势及减排潜力;在碳捕集方面明确几种碳捕集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在碳利用方面阐述当前碳利用方式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此外,根据对现有技术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提出未来水泥工业碳中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碳捕集是“双碳”下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应用的有效途径,固体胺吸附剂是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重要手段。其中,载体改性和胺种类优化是固体胺吸附剂研究热点策略。综述和评论了国内外固体胺吸附剂优化策略的作用机制、技术难点和碳捕集效果等,重点阐述并比较了硅基、多孔碳和有机框架载体优化策略在改善CO2选择性、吸附容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展望了固体胺吸附剂未来在高效稳定捕集、生物质吸附和碳利用与封存等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碳捕集技术是CCUS中能耗和成本最高的环节。运用专利分析方法对全球碳捕集领域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碳捕集技术专利申请情况、专利技术发展趋势、专利区域竞争状况、专利技术聚类、优势企业/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专利分析研究,指出了全球碳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碳捕集技术研发、专利战略布局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变压吸附法(PSA)碳捕集技术工程在单位投资、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水泥厂自身系统和可利用资源特点,分析了水泥厂采用化学吸收法碳捕集在成本优化、空间利用和未来发展适应性上的优势。通过分析对比,水泥厂碳捕集工程采用化学吸收法在单位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对吸收剂的适应能力方面,均优于PSA法,建议水泥厂优先采用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3):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  相似文献   

15.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4):F0004-F0004
南化集团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现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新能源技术、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油田化学品技术、新材料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硫酸环保技术、仪表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系列技术和产品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朱刚 《水泥工程》2022,35(4):1-4
介绍了世界水泥工业低碳技术。水泥行业的碳减排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影响重大,迫切需要水泥行业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针对水泥工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碳减排技术路径主要包括能源效率提升、原/燃料替代、低碳水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的水泥窑替代燃料技术。从水泥窑尾烟气中捕集CO2,除了富氧燃烧和化学吸收法外,还包括直接分离的捕碳技术。介绍了水泥窑捕集到的高浓度CO2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减排技术四碳捕集与碳贮存(备注:本路线图仅限于碳捕集技术。IEA的CCS路线图则包括CCS整个技术链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和  相似文献   

18.
石膏类工业固废主要包括磷石膏、脱硫石膏、氟石膏及钛石膏等,由于其杂质成分复杂等,极大地制约了其综合利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内对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究日益增多.介绍磷石膏氨法直接固碳技术和石膏分解渣二步法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利用石膏捕集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技术及经济效益,将其...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对现有燃煤电站进行碳捕集改造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化学吸收法在碳捕集技术中发展最为成熟,但其再生能耗极高严重影响了燃煤电站自身的发电效率,因此有学者提出通过清洁能源辅助碳捕集的利用方式,其中光热辅助碳捕集应用最为广泛,但该利用方式未发挥单一光热的利用潜力。通过利用聚光光伏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品位废热辅助碳捕集可以提高光伏系统效率同时对低品位废热进行了有效利用。基于此构思了聚光光伏-光伏余热直接辅助碳捕集的新系统,建立了聚光砷化镓-余热辅助胺法脱碳的能量转化模型,验证了聚光光伏余热在质和量上都具有直接辅助胺法脱碳的潜力,依据热耗灵敏度分析优化了胺法脱碳系统关键参数,其最低热耗可达3.7 GJ/t,分析了电池工作温度及辐照强度对系统碳捕集性能以及光电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电池最优工作温度为140℃。将新系统集成于典型600 MW燃煤电站,并与参比系统比较可得:相较于单一燃煤碳捕集,电站发电效率提升6.01个百分点,同时增加光伏发电185.2 MW;相较于单一光伏发电,光伏发电量降低15.79 MW,但占接收太阳能60%的余热得到了有效利用,可实现CO2捕集461.75 t/h。新系统在典型日的光伏日均发电为61.8 MW,日均碳捕集量为155.6 t/h,为实现年碳捕集保证率达80%以上,需要约4 km2以上的聚光面积。新系统利用光伏余热代替了原本从电站低压缸抽汽,消除了碳捕集对电站的能源惩罚,同时将高品位的太阳能转化为电,并对低品位的光伏余热进行对口利用。系统最终实现了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以及化石能源的并行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CCS-EOR)技术为研究内容,分析了碳捕集封存技术现状,并对高含水油藏、致密油藏、稠油藏开发过程中CCS-EOR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如何实现碳捕集封存的同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碳中和背景下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