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尾砂浓密中絮团结构与絮凝效果随絮凝条件变化发生改变,对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产生影响,但现有研究少有基于尾砂絮团结构分析絮凝条件产生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管道絮凝方式,对不同絮凝条件下形成的尾砂絮团结构高清获取,分析絮团等效直径以及絮团分形维数随之变化的规律,并对絮凝后的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开展研究。结果发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尾砂颗粒形成的絮团结构最大,絮凝剂单耗、尾砂进料浓度、絮凝剂浓度和流体剪切梯度G对絮团等效直径、絮团分形维数、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产生重要影响。絮凝剂单耗在90~105 g/t、尾砂进料浓度在25%~30%、絮凝剂浓度小于1/10000、流体剪切梯度30~50 s-1时形成的絮团等效直径超过1000μm、絮团分形维数在1.64~1.68之间、絮团沉降速度均超过9 m/min、浓密机模型内上清液浊度低于50 mg/L,絮团沉降速度加快能够提升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该结论为膏体充填实际生产中控制絮凝条件参数提供了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余承烈  宁林红 《轻金属》2003,(11):76-78
研究混凝过程,总结试验结果,分析混凝新技术,得出三点认识:(1)混凝剂与胶体离子(或溶解物)的接触碰撞是混凝过程追求的目标;(2)形成初始粒子(絮体)后,絮体在速度梯度作用下,会发生自旋:(3)在高效絮凝技术中,絮体在涡旋中回转,增加了碰撞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全尾砂浆深锥浓密过程中絮团的动态沉降规律,自制连续浓密实验平台开展动态絮凝沉降实验,基于互相关原理和颗粒追踪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入料速度、耙架搅拌速度及料浆质量分数对絮团沉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团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沉降柱内水体紊动和底部水流回流公共作用导致沉降速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入料速度、耙架搅拌与水体紊动剪切作用呈正相关,紊动剪切作用较弱时,促进絮团颗粒的凝结,提高絮团沉降速率。反之,则会破坏絮团结构,抑制絮团沉降过程;底部絮团沉降速度与料浆质量分数呈负相关;保持剪切强度在峰值区有利于絮团的快速沉降,本实验条件下建议耙架搅拌速度为0.2~0.6 r/min、入料速度为0.2~0.3 m/s。  相似文献   

4.
膏体充填中尾砂浓密环节絮团结构变化对沉降区固液分离以及压密区底流浓度提高产生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多聚焦部分过程,鲜有面向沉降至压密全过程的絮团结构动态连续变化的研究报道。为此,本文基于FBRM和PVM研究手段,对不同絮凝剂单耗、床层高度、耙架剪切转速等多种实验条件下的絮团结构进行实时原位监测,获取絮团弦长分布、絮团数量变化以及絮团平均弦长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分析了絮团结构的破碎机理。结果表明:絮凝剂单耗、床层高度和耙架剪切转速对絮团尺寸变化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时刻的絮团弦长呈似正态分布,其分布区域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压密区达到动态平衡阶段时,絮团弦长均小于100μm。絮团平均弦长动态演化全过程表现为絮凝沉降、压密破碎和动态平衡三个阶段,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絮团平均弦长与絮凝剂单耗、耙架转速呈正相关,与床层高度呈负相关。该结论可为膏体充填中全尾砂的深度脱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显微镜分析、电泳光散射、接触角测量和红外光谱研究了水悬浮液中用丁基黄药(KBX)和丁铵黑药(ADD)诱导细粒铁闪锌矿的疏水絮凝。通过改变各种参数,其中包括pH值、捕收剂浓度和煤油用量,研究了粒度小于20μm的单矿物的絮团浮选行为。结果表明,絮团浮选效果与絮团粒度和颗粒疏水性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捕收剂的吸附导致的颗粒表面电性增大并没有降低絮团浮选效果。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在KBX和ADD的作用下细粒铁闪锌矿的絮团浮选回收率均高于90%,而常规浮选的回收率只有60%左右。试验还发现,由于铁闪锌矿颗粒表面油膜的形成,少量煤油的添加可大幅度改进浮选指标。FTIR光谱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在铁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
PAS-1絮凝剂的选择和专门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文章分析了拜耳法赤泥与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键合作用,针对铝土矿溶出矿浆的絮凝沉降过程以静电中和作用和氢键吸附作用为主,选择强阴离子型粉状絮凝剂为最优处理絮凝剂;在考察分子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的试验中,发现絮凝剂分子量在200~900万范围内,随着分子量的增大,絮凝沉降速度逐渐升高,分子量超过900万左右时,则出现因线状高分子不能充分伸展,赤泥聚沉效果逐渐降低的反常现象;粗选出适当离子类型的高分子絮凝剂,试验得出国产新型PAS1絮凝剂用于沉降分离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外最优絮凝剂标准。通过对絮凝剂的专门处理技术研究,得出:新型PAS1絮凝剂溶解性能优良,其使用应预先配成01‰左右浓度,随用随配,溶解搅拌线速度以2m/s左右为宜;PAS1絮凝聚沉降分三个不同阶段,即分散期,絮凝反应期和沉降期,其对应的混合搅拌条件相差较大,应严格控制操作区域。  相似文献   

7.
全尾砂料浆的高效和深度浓密是获得合格膏体浓度、决定膏体充填质量的关键.全尾砂高效絮凝是全尾砂料浆浓密的前提,全尾砂絮团的快速沉降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率,而全尾砂浓密床层的深度脱水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近20年来我国在全尾砂料浆浓密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详细分析了全尾砂絮凝行为及其动...  相似文献   

8.
新型AgC5电触头材料的性能及显微组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能球磨.还原剂液相喷雾化学包覆.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出新型银石墨电触头材料AgC5(质量分数)。经与烧结挤压和机械混粉工艺的同类触头相对比,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电磨损分断对比试验发现,与常规机械混粉同类触头相比该材料的耐电腐蚀性能提高了40%以上。利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AgC包覆粉体及烧结复压后触头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发现微米尺寸的Ag颗粒呈絮凝状结构包覆在石墨片外,这种絮凝体内部孔洞尺寸细小且分布均匀;新工艺材料组织细腻,球磨石墨均匀分布在Ag基体上,弥散度较高。材料经电弧作用后的工作面用SEM和EDS分析发现:新工艺改善了Ag与C间的润湿性和物理结合强度,在电弧瞬时高温作用后,熔融Ag能够以珠状粘附在基体表面,有助于减少Ag液的喷溅损失。  相似文献   

9.
酱油曲霉絮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新型、安全的絮凝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通过条件试验,确定酱油曲霉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为:蔗糖作碳源,NaNO3作氮源,初始pH为6.0,温度为28℃,摇床的转速为140r/min。絮凝试验表明,用酱油曲霉产生的素凝剂絮凝平均粒度为2μm的高岭土,絮凝率可达93%。酱油曲霉产生的絮凝剂不仅具有较强的絮凝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鞍山微细赤铁矿的油酸钠诱导剪切疏水絮凝和浮选(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搅拌速度、絮凝时间、矿浆pH值和油酸钠浓度等对鞍山微细赤铁矿的油酸钠诱导剪切疏水絮凝和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搅拌速度、絮凝时间、矿浆pH和油酸钠浓度对该系统疏水性絮凝均有显著影响;最佳疏水絮凝条件为:剪切搅拌速度1400r/min、剪切搅拌时间20min、矿浆pH=9和油酸钠浓度3.94×10-4mol/L;絮凝浮选回收率比未絮凝浮选的有明显提高。根据扩展DLVO理论,计算出油酸钠诱导疏水微细赤铁矿颗粒的总相互作用势能,证实该系统的疏水絮凝状态主要受颗粒间双电层排斥能和疏水作用势能支配,双电层排斥能使颗粒间的作用存在能垒,机械搅拌使颗粒获得动能克服能垒,随着颗粒的进一步靠近,颗粒间疏水作用势能显著增大,引起颗粒团聚。  相似文献   

11.
张雪馨  黄志虹 《贵金属》1992,13(2):13-17
在水氯化湿法冶金中,金以HAuCl_4存在浸取液内,为解决AuCl_4~-浓度在5μg/ml时金的回收,提出用高分子絮凝体系回收稀金液中金的新方法。采用新研制的阳离子聚合物MG,与对金有配合作用的三聚磷酸钠和硫代硫酸钠配成絮凝体系,它们的回收率可达90~95%,絮凝沉淀经灼烧可得纯金。并研究回收金的合适条件,以及MG/Na_5P_3O_(10)絮凝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表面工程资讯》2005,5(2):18-18
机动车清洗污水循环处理装置,是在吸收国外先进水处理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新型高科技机电一体化节水环保国家专利产品。装置将集水沉淀池里的洗车污水絮凝、过滤和杀菌后,再用于洗车,循环处理使用。主要由污水槽、过滤器、灭菌消毒系统、控制柜和机壳等组成。装置工艺先进合理,占地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絮凝实验考察了自制疏水改性缔合聚合物(Hydrophob ically Mod ified Polym er,简称HPAM)的除油效果,对其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测试了pH值及NaC l浓度对其絮凝效果的影响,由此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研究结果表明,HPAM对于模拟含油废水在pH值为9时,加药量为0.2 mg/L的条件下絮凝效果最佳;HPAM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黏度增大且絮凝效果提高,表明HPAM以疏水缔合作用为主,具有较好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4.
全尾砂絮凝沉降技术是矿山充填工艺的核心环节.为研究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特性规律,以进料质量分数、絮凝剂单耗为影响因素,以固体通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均匀试验方案,开展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试验,建立全尾砂絮凝沉降固体通量模型,获得最优匹配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试验,研究剪切作用和给料速率对底流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效絮凝剂(PAS—1)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劭  曹文仲 《轻金属》1997,(9):12-15
通过试验研究开发的新型高效絮凝剂———PAS1絮凝剂,特别适用于拜耳法溶出赤泥的沉降分离。经试验测定,絮凝效果良好,各项指标达到进口的ALCLAR600絮凝剂的水平。其用量仅为A1000絮凝剂的~。此项研究对提高我国拜耳法赤泥沉降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显微镜观测、激光粒度分析、吸附量测定和DLVO理论研究细粒金红石在苯乙烯膦酸(SPA)体系中的絮团浮选行为。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苯乙烯膦酸对细粒金红石的絮团浮选具有良好的诱导作用;同时,溶液pH值、剪切力(搅拌速率)和搅拌时间均对絮团浮选效果有一定影响。动电位测试发现,随着SPA的加入,等电点及电位均负向移动,表明矿物与药剂之间主要发生化学吸附。激光粒度分析表明,在搅拌速度为1800 r/min和1000 mg/L SPA时,金红石颗粒的尺寸最大。此外,通过显微镜观测和浮选试验证明絮团的产生有利于细粒金红石的浮选。综上可得,SPA通过化学吸附作用能有效诱导细粒金红石的疏水絮团并增大其颗粒尺寸。最后,通过DLVO理论计算进一步验证SPA与金红石颗粒之间主要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进而促进絮团产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絮凝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硬水中Ca2+、Mg2+离子对铝土矿选择性絮凝的影响。果表明:除了电解质浓度,电解质离子的价态也对选择性絮凝产生影响;硬水中的Ca2+和Mg2+离子显著地选絮凝,且普通的分散剂不能减弱这些影响。实验室自制的软水剂可以削弱甚至消除这些影响。分子动力学模拟果显示,软水剂可以限制Ca2+,防止他们发生作用,因此可以消除影响。铝土矿连续絮凝实验结果好于实验室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用剪切絮凝法脱除高岭石中的赤铁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剪切絮凝工艺,可有效脱除高岭石中的赤铁矿。Auger电子能谱研究表明,油酸钠能够化学吸附于赤铁矿表面使其疏水,通过对赤铁矿颗粒间总作用势能的计算,推测赤铁矿在剪切搅拌力场的作用下发生疏水作用是其絮凝的主要原因,而在同样的条件下高岭石与油酸钠未发生相互作用,其颗粒仍保持高度的分散。  相似文献   

19.
王树成 《铸造技术》2007,28(11):1421-1423
采用稀土硅铁、铋为复合孕育剂,对可锻铸铁进行了孕育处理。利用差热分析法测定了碳化物及珠光体的分解温度,观察了复合孕育可锻铸铁的组织,并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复合孕育可使可锻铸铁的铸态组织细化,降低碳化物和珠光体的分解温度,同时还可改善石墨化效果,保证石墨细小、分布均匀,且呈团絮或团球状形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降试验方法,以碳酸钠为分散剂,有机物HSPA为选择性絮凝剂,对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单矿物,以及实际矿石进行选择性絮凝分选实验。结果表明,HSPA体现出良好的铝硅分离选择性。对铝硅比为5.68的铝土矿,在HSPA用量7g/t,Na2CO3用量5kg/t时,经3次絮凝分离,可获得精矿铝硅比为8.9,氧化铝回收率为86.98%的良好指标。机理测试结果分析表明,HSPA主要通过羧基与矿物表面Al^3+活性点形成化学吸附,并通过氢键形成桥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