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点射模式在人枪系统中的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永娟  陈效华 《兵工学报》1999,20(2):108-110
通过建立立姿无依托人枪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步枪在点射模式状态下的响应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通过对56式冲锋枪、尼克诺夫步枪、G11无壳弹枪的人枪系统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点射状态下三类自动步枪的响应规律,并为深入研究这三类枪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81式自动步枪是我军步兵分队装备的主要自动武器。如何提高长点射命中率,是充分发挥其战斗性能、增大火力密度、提高射击效果的重要途径。81式自动步枪长点射的动作要领,归纳起来为“正、握、定、抵、塌”5字。在平时训练中,很多射手都能理解和掌握5字要诀的动作要领,实弹射击时,首发命中率高,精度好,有的第2发也能命中目标,但第3发以后却偏离目标。长点射命中  相似文献   

3.
81式轻机枪是装备我军步兵分队在近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自动武器。它与56式班用轻机枪相比,重量轻、功能多、枪身短,且活塞及调节塞在枪管上方。因此,在点射时要想提高命中精度,需要射手熟 练地掌握据枪、瞄 准、击发动作要 领,认真研究武器 特点、发射规律, 寻找良好的射击 感觉。  相似文献   

4.
刘锐  李银伢  盛安冬 《兵工学报》2009,30(10):1382-1388
针对分布式高炮系统数字化改造出现的新变化,研究了数字化改造后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首先分析了射击误差和目标位置误差,在预测迎弹面的目标投影为圆域假定下,分别给出了牵引高炮系统在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平行射向和数字化改造后带基线修正射击体制下的命中概率理论计算公式。理论研究表明:在相同前提下,带基线修正的分布式数字化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优于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高炮系统;前者的基线斜距仅对弹丸散布形状有影响,而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不显著;且合理的基线斜距相对误差导致的理论命中点偏差,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也十分有限。理论分析中的单门高炮一次点射发弹的命中概率通过Monte-Carlo彷真得到。  相似文献   

5.
步枪系统发射过程的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步枪系统发射过程中的准确物理参数,以牛顿第二定律和内弹道学计算公式为理论基础,建立其动力学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内弹道时期和后效期全枪系统的后坐力、后坐位移、后坐速度、角速度和角位移,以及枪机组件的运动位移和速度.计算结果表明,最大后坐速度和最大后坐力均发生在枪弹飞离枪口时,最大后坐位移发生在火药气体作用的后效期.该方法为步枪系统发射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及其数学建模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对同类系统发射动力学特性的进一步分析探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比利时 FN 是世界著名的轻武器厂商,近年来不断扩充和改进步枪、机枪以及弹药的系列产品。在步枪方面,比利时陆军即将采用 FNC步枪作为下一代步兵武器。比利时即将装备的FNC,具有单发、三发点射和连发三种发射方式,为了夜间射击,还配有带有β射线源的瞄具。一般其它枪上的夜视瞄具,只是将夜光源简单地置于准星座和准星护翼上,而 FNC步枪则将夜光源装在可调瞄具上,这样,由于夜视瞄准用昼间瞄准具进行归零校正后,命中  相似文献   

7.
某型自动步枪击发机构击发过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限元方法(FEA)对莱型自动步枪击发机构点射的击发过程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击发的力学过程,研究了击发过程中的击发能量损失,确定了保证高频点射第2发100%击发的击锤打击速度.当击锤的打击速度小于4.85 m/s时,不能100%击发,这与实验结果吻合.提出了一种采用底火壳变形能来计算击发能量的新方法,此方法简化了步枪击发机构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考虑人体、自动机、浮动体与全枪的耦合运动及自动机循环各阶段的运动与碰撞,建立了高频浮动新结构无壳弹枪在卧姿有依托状态下的发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三发点射状态下无壳弹枪的发射特性,并与常规自动步枪作了比较,分析了无壳弹枪性能的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9.
81式班用轻机枪是配备部队的主要连发武器之一。能否解决好该枪的点射命中率是部队训练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在射击过程中,影响点射命中的关键是操枪动作不够规范,不能适应武器正直向后的运动规律,解决点射命中的问题,必须了解该武器的特点,掌握它的运动规律,以操枪要领为突破口正确解决点射命中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枪系统建模及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平  徐诚  郭凯 《兵工学报》2002,23(4):551-554
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结构及步枪立姿点射人枪系统的特点,建立12刚体、32自由度的人枪系统动力学模型,以56式7.62mm冲锋枪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人的受力点和各关节的受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人枪系统仿真专用软件.  相似文献   

11.
贾智宏  葛藤  周克栋  袁安  马欣伟 《弹道学报》2007,19(3):73-75,79
采用动力学仿真方法研究了自动步枪双循环变射频发射技术,射频的数值仿真结果和测试结果符合一致,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建立了一种由摩擦环和缓冲簧组成的摩擦缓冲器的数学物理模型,对不同材料和对数所组成的摩擦缓冲器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摩擦缓冲器可有效降低步枪的射击频率.  相似文献   

12.
陈效华  徐诚 《弹道学报》1995,7(1):71-75
假设无壳弹枪在射击瞬间处于空间自由状态,通过简化其物理模型,对无壳弹枪的动力匹配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并对该枪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讨论,为客观地评价轻武器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某无托型自动步枪射击时人枪系统的实际运动情况、研究其人枪系统运动规律,采用2台正交高速摄影机同步跟踪固定在人枪系统上的标记点,获得各特征点在各自视窗中的平面运动轨迹; 基于自适应阈值函数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得到该自动步枪及射手在立姿射击过程中俯仰及侧偏的运动特征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正交高速摄影获得的人枪运动参数能更细致、更全面地反映射击时人枪系统的实际运动情况; 射击过程中,枪膛合力的作用、自动机后坐到位的撞击和自动机复进到位的撞击对枪身运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艾川  周峰  王敏祥 《弹道学报》2022,34(4):61-65
为研究高精度狙击步枪在训练和作战使用时,由于射击导致枪管污染和发热后,枪械再次射击时的射击精度变化情况,以国内已经大量装备的某型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为研究对象,制定实验方案,在室内靶场100 m射击距离上,采用精度射击试验台对某型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进行射击精度试验,分析枪管污染程度和温度随射弹量的变化规律,探讨枪管污染和发热对高精度狙击步枪射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射弹量在1个弹药基数内,随着射弹数的增加,高精度狙击步枪枪管内膛污染加重,枪管温度明显升高,但显著低于小口径步枪;无论是枪管污染加重还是枪管温度升高,对高精度狙击步枪100 m射距处的射击精度均无明显影响。用户不需要在1个弹药基数内频繁擦拭枪管,也不需要分别在冷、热枪管状态下进行射校矫正。  相似文献   

15.
顾祖成  徐诚  曹帅 《弹道学报》2018,30(2):47-53
针对自动步枪在冷热枪状态下的差异,为揭示冷热偏机理和提高射击精度,以某典型小口径自动步枪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固耦合的研究方法,计算了镀Cr层但忽略膛线的某典型小口径自动步枪枪管系统在连续热冲击及膛压下的瞬态温度及变形,分析了其温度场和沿径向的位移场变化规律,仿真计算结果获得了试验数据的验证。研究表明:连发发射时内膛薄层各点的温度梯度将引起高频急剧变化的热应力; 热载荷是影响残余位移的主要因素; 枪管系统前几发弹峰值位移主要受脉冲位移影响,随着射弹量增加峰值位移主要受残余位移影响; 随着射弹量增加,热枪状态下枪管系统变形明显大于冷枪状态下变形; 热载荷是影响枪管系统变形的主要原因,膛压对枪管系统产生了位移脉冲,不影响残余位移。残余位移的增加量随射弹量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假设无壳弹枪要射击瞬间处于空间自由状态,通过简化其物理模型来讨论该枪的动态特性,利用数值方法对无壳弹枪的动力匹配关系进行数字仿真,为客观地对轻武器进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庞春桥  陶钢  李召  闻鹏  任保祥  李智宇 《兵工学报》2020,41(12):2424-2431
为了深入探究后后效期对轻型无后坐力炮动不平衡冲量影响的物理内涵,通过试验方法对某轻型无后坐力炮进行测试。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振动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基于试验测试结果以及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型无后坐力炮在发射过程中存在后后效期;振动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可以用于轻型无后坐力炮后后效期剩余火药燃气对发射器动不平衡冲量影响机理的研究;低温条件下火药燃烧不充分,当出现不稳定燃烧时会导致发射器前冲。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狙击步枪射击精度不达标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改进某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介绍正交试验法的基本概念、主要用途以及应用实例,采取正交试验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及相应的工程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改进后某狙击步枪的实弹射击精度能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了枪榴弹发火件装药延期管瞎火的各种影响因素,找出了解方法,并进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新药剂的性能能够满足发火件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