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改善油酸钠在低温条件下的捕收性能,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油酸钠体系下不同结构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白钨矿低温浮选行为的影响,并应用于白钨矿低温浮选实践中。结果表明:油酸钠在低温条件下对白钨矿的捕收能力很差,试验用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对油酸钠的捕收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当p H=10、油酸钠用量为60 mg/L时,白钨矿在10℃时的浮选回收率仅仅为20%;而当油酸钠与聚氧乙烯醚按照质量比5:1混合使用时,相同油酸钠浓度下白钨矿的浮选回收率最高可达85%,可浮性大大提高。此外,聚氧乙烯醚对油酸钠低温捕收性能的增效程度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当疏水基的碳原子个数小于14,且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为13~16时,增效效果显著;当HLB值相近时,含支链的聚氧乙烯醚比直链聚氧乙烯醚增效效果好。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表明:MOA-9可以有效提高白钨矿在低温下的可浮性,大大降低捕收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李杰  么洪勇  赵海涛 《轧钢》2022,39(5):64-67
针对线材产品表面红色浮锈问题,根据实际生产不同规格、不同钢种线材表面红色浮锈的宏观特征,统计分析了产品规格、轧制速度、终轧温度、吐丝温度、冷却水水质等工艺参数对成品线材表面红色浮锈的影响。分析得出:红色浮锈并非由后续三次氧化铁皮演变而成,是线材表面附着的氧化铁皮微粒在高温下与水和氧气的反应产物。工艺参数对线材表面红色浮锈影响的实质是影响线材表面氧化铁皮微粒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外部条件。因此,需要在减少反应物数量、减少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温度、减弱冷却水中带电离子的催化作用等方面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出了通过增加二次氧化铁皮吹扫装置、改善冷却水水质、在冷却水中加入药剂以中和带电离子,以及优化轧制过程温度制度等措施来减少线材表面红色浮锈。  相似文献   

3.
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油酸钠为捕收剂,研究了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并对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控制,在pH4-7范围内,为化学反应起主要作用,在pH7-10以形成离子-分子缔合物为主要因素,在以油酸钠为琢收剂时,矿物表面活性Al^3 数量的不同导致了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差异,这为铝土矿正浮选脱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以气体作为润滑介质的织构化浮环密封的密封性能,为气膜浮环密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建立了表征织构化密封环间隙气体流动状态的物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以气膜浮升力最大和泄漏率最小为优选目标,分析特定工况条件下椭圆微织构孔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密封性能优良的结构参数的优选范围。结果 随着转速和压力的提高均可增强动压效应,提高气膜浮升力。泄漏率随着压力的增加显著升高,但随着转速的提高缓慢下降。椭圆微织构孔几何结构参数对浮环密封气膜浮升力数值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面积率>形状比>织构深度>旋转倾角。对密封装置的泄漏率数值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织构深度>形状比>面积率>旋转倾角。在转速和压力分析范围内,浮环密封的润滑与密封性能受轴套表面织构几何参数的影响,推荐优先选择的椭圆织构结构参数为:形状比γ=3∶1,面积率Sp=11%,旋转倾角β=0°和织构深度ht=1μm,以获得良好的密封性能。结论 微织构的存在可以改善浮环密封的密封性能,选择合适的表面织构参数能起到减摩润滑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气膜...  相似文献   

5.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Fe-20Mn-5Si-8Cr-5Ni-0.05N合金马氏体相变、逆相变宏观形状应变.结果表明: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表面浮凸为单倾"N"型;预变形量小于6%时浮凸呈平行态分布,大于6%时出现交叉态分布,且其高度、宽度远小于同变形量条件下平行态分布的浮凸.平行态表面浮凸呈现良好的热恢复性能,交叉态表面浮凸的逆转变量很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油磺酸钠作捕收剂研究红柱石和石英的可浮性,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矿石的浮选分离,通过动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解释药剂对矿物的捕收性能。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pH条件下红柱石有良好的可浮性,而石英在整个pH范围内可浮性均较差。当pH=3时,Fe3+的存在明显活化了石英,从而导致两种矿物可浮性相似,木质素磺酸钙对石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际矿石分离试验结果显示,最终获得Al2O3品位为53.46%的红柱石精矿和SiO2品位为92.74%的普通石英砂精矿。动电位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石油磺酸钠在红柱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7.
高碱度矿浆中含钙矿物表现出不同的可浮性 ,其变化趋势为白钨矿 >方解石 >萤石 ,白钨矿可浮性好而萤石可浮性差。在高NaOH用量下实验室和工业试验均可实现白钨矿与萤石的浮选分离。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测定表明 ,在高碱度矿浆中 ,捕收剂在白钨矿表面吸附牢固而在萤石表面吸附很差 ;Zeta电位测定表明 ,高碱度下白钨矿与萤石均荷负电 ,由于电荷间相互斥力使白钨矿与萤石处于分散状态 ,从而实现白钨矿与萤石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8.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n-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了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对独立的Ti靶和Nb靶的弧电流进行控制,在高速钢(HSS)基体上制备了不同成分配比的(Ti,Nb)N薄膜。采用压痕试验和滑动摩擦磨损对(Ti,Nb)N薄膜的断裂行为与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较小的载荷条件下(F=300N),膜层的显微硬度起主要作用;而在较高的载荷条件下(凡=60HDN),膜层的断裂性能起主要作用。梯度薄膜在较大的载荷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滑动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机对25Cr2Ni4MoV在25℃至600℃区间开展了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合金的力学性能,分析了拉伸温度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不断降低,超过400℃时,下降幅度显著增加,此时裂纹更易在夹杂物位置处起裂。不同拉伸温度下,合金断口均为韧性断裂特征,断口表面分布有韧窝和孔洞,断裂机理为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1.
现代预焙铝电解槽焦粒预热焙烧启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介绍了在280kA电解槽上最早使用焦粒预热启动的成功经验,从焦粒通电焙烧到灌电解质,整个过程分步进行了列举说明,并且对每个步骤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评论。记录了启动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值及温度变化,特别对温度曲线62阴极钢棒的温度做了详细的描述。使用这种方法,我们成功的缩短了焙烧时间,减少了能量消耗,避免了启动时因铝水的热冲击而导致电解槽内衬早期破损,延长了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简约实用的形式,归纳总结了锻压液压机在安装调试中的注意事项,并对可能出现的安调故障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ALE算法和三维热弹黏塑性本构方程并考虑湍流的影响,模拟了连铸起步段低碳钢带液芯压下薄板坯的凝固行为、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形情况。研究表明,薄板坯连铸液芯压下过程中对板坯的压缩作用主要由板坯中未凝固的部分(液芯部分)来承担,板坯凝固坯壳部分在板坯厚度方向的尺寸变化不大。连铸液芯压下过程中板坯不同位置处的应力不同,板坯在经过液芯压下辊前后,应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板坯近角部区域应力最大,窄面区域所承受的应力比宽面区域大。连铸液芯压下过程中板坯的等效应变与液芯压下量有关,液芯压下量越大,等效应变值越大,而且应变最大值出现在窄面,且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在起步段的某一时刻(13.5s)应变达到最大值,此时更易接近板坯的临界等效应变,从而诱发裂纹等缺陷。研究证实了对带液芯压下薄板坯连铸起步段开展瞬态数值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The Mg MB26/Al 7075 composite rod,in which Mg MB26 serves as the sleeve and Al 7075 serves as the core,is fabricated via the process of co-extrusion.The influence of extrusion speed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interface bonding and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Mg MB26/Al 7075 composite rod i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ypical extrusion texture of Mg sleeve does not change during co-extrusion;however,the average grain size in the Mg sleeve slightly changes from 1.57 lm in the case of extrusion speed of 0.3 mm/s to 2.78 lm in the case of extrusion speed of2.1 mm/s.The thickness of interface transition layer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rom 5.5 to 50 lm,and therefore,the interface bonding becomes deteriorative with increasing extrusion speed;in particular,many cavities emerge in the case of 1.2 and2.1 mm/s.  相似文献   

15.
MB26合金的静态与动态再结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热挤压态MB26镁合金的静态与动态再结晶过程。结果表明该合金静态再结晶很难完成,而动态再结晶却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等轴细晶组织。其再结晶粒尺寸比静态再结晶的均匀细小。再结晶为该合金的超塑变形提高了组织条件。  相似文献   

16.
粉末冶金法制备SiC晶须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SiCW/MB15)试样。通过检测基体显微硬度探讨了SiCW对镁合金时效规律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混粉方式对复合材料室温力学性能、SiCW分布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B15及其复合材料的时效硬化曲线上均存在双峰现象;SiCW的加入既提高了MB5的硬度,又加快了其时效速度:混粉方式对晶须分布及SiCW/MB15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考虑了热障涂层在服役过程中发生的陶瓷层烧结和氧化层增厚作用,对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涂层热应力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瞬态传热模拟获得起动过程温度场,运用顺序热应力耦合求解起动过程热应力。其中起动初始的陶瓷层烧结和氧化层增厚状态,通过预先模拟高温烧结和氧化层增厚过程来获得,并通过ABAQUS子程序分别实现。结果表明,起动过程中涂层瞬态温度场的变化主要受燃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所影响。起动过程未见热应力激增现象,陶瓷层烧结和氧化层增厚主要对起动初期,尤其是起动过程的初始残余应力有重要影响,对起动过程中后期的影响可忽略。烧结对陶瓷层和粘结层的热应力均有较大影响,而氧化层增厚对陶瓷层热应力的影响很小,但其对粘结层热应力的影响比烧结更大。  相似文献   

18.
MB8镁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了10 mm厚MB8镁合金的激光-MIG(metal inert gas)复合焊接,并对其工艺稳定性、接头形貌特征、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在激光-电弧相互作用下,镁合金复合焊接内的MIG电弧燃烧和熔滴过渡稳定性显著提高,并获得饱满均匀的复合焊缝.在文中试验条件下,复合焊接速度比单独激光焊接高25%.因为表面凹坑缺陷的消除,复合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远高于激光焊接接头,达到母材的87.2%.此外,复合焊缝熔合区中心区域组织为等轴晶,靠近熔合线区域为柱状晶.在复合焊缝内,相对较低的凝固速度,上半部分宽大电弧区的晶粒尺寸明显大于下半部分细窄激光区.结果表明,激光-MIG复合焊接是MB8镁合金的有效焊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温度场、流场和应力场的三场耦合,对某铝业公司AA7050铝合金铸锭在半连铸过程中3种不同起始铸造速度下的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铸锭心部呈现很大的三轴拉应力,表面则呈现明显的压应力。根据在糊状区环向和径向的应力、应变分量较大,而轴向应力、应变分量较小,可以预计热裂纹倾向平行于轴向分布,不太可能发生垂直于轴向的热裂纹。铸造时在起始铸造阶段有必要采用小的铸造速度,以降低糊状区的热应力、应变,减小开裂倾向。  相似文献   

20.
热化学反应法制备MgO基陶瓷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化学反应法在工业纯镁、MB2镁合金表面制备以MgO为基料的陶瓷涂层,并对涂层进行耐蚀、耐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5%醋酸溶液浸泡试验中,耐蚀性提高28~30倍;在磨粒磨损试验中,耐磨性提高3倍以上.通过XRD物相分析,热固化过程中陶瓷涂层有新相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