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输水后生态与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军 《中国水利》2005,(13):138-141
由于多种原因,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350km河道断流近30年,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恶化趋势严重.为了遏制生态劣变的趋势,保证在必要的工程实施完成前维持和保护现有植被,从2000年4月开始至2004年7月,由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与巴州、农二师共同组织6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与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动态变化,结合实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下游生态与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配置的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水资源需求,达到水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文章基于塔里木河的河岸生态水文演化模型,模拟水资源配置下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岸生态水文演化,结合英苏断面设置合理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方案,分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方案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其生态环境的维持和修复依赖于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连续开展多年生态补水的基础上,本文依据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内农业灌溉效益、生态用水效益和种植结构等数据开展计算,结合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配置水量,获得了干流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单位效益,发现其单位生态用水效益自上游至下游沿程升高。本文的研究将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为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利用塔里木河下游各水文断面径流、气象资料,分析塔里木河下游的气候变化与生态输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实施后,即2000—2018年下游整体呈湿润化发展,而干旱化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喀尔达依及阿拉干区间内及台特玛湖湖区南侧.该研究确定了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今后下游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干旱区地下水生态调节规律,在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中游、下游选择31个监测井共5个监测断面对塔里木河干流的地下水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干流中上游为良好生态环境区域,下游逐渐接近荒漠化,所以必须采取生态干预,逐渐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葛学谦  吴娟  余琳 《红水河》2008,27(1):58-61
自2000年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以来,国内大多数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一直集中在如何确定下游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合理生态保护范围及生态需水量;如何通过河道水流演进-地下水位抬升-植被恢复等关联性问题的系统.为下游生态输水整体效益评估、河道整治、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等问题上.对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影响后评价的研究现在还不多见.为此.本论文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为背景.对该工程影响后评价的内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得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工程影响后评价的研究框架,为客现,公正的评价该工程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阶段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包括:合理配置输水时间、方式,以适合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植被的生长特点,实现输水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发挥人工辅助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增加土壤种子库数量,以提高生态输水的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恢复的规模化;保证一定的输水水量,以满足恢复下游地区水文循环的要求,降低土壤盐碱度,为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采取教育、政策、法律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约束,从而为下游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有效保障.希望这些方法能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恢复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以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塔河干流下游段典型断面,分析大西海子水库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以期为塔里木河下游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需水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6):38-38
水利水电技术第35卷2004年第6期为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近日新疆启动了塔里木河第六次应急调水工程.经过五次输水正在复苏的林草,在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再次得到滋润.目前已调水约1000万m3,加上3月份的临时输水量,向塔里木河下游的实际调水量已达2000万m3.与前五次不同,此次应急调水首次由塔里木河和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联合向下游调水,计划下泄3.5亿m3水,以进一步扩大下游生态植被的受水面积.调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今年4月到6月,由博斯腾湖调水1.2亿m3;第二阶段从8月到11月,主要从塔里木河干流调水2.3亿m3.紧急输水…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植被恢复响应及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铭江 《中国水利》2004,(14):15-18
在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由于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向断流的河道和生态退化区域实施输水工程,补偿地下水和改善水环境是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行为和必然过程.为了抢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国家在2000~2003年向断流30余年的塔里木河下游500余km的天然河道实施了五次应急输水.以五次应急输水监测资料为基础,以河道水量沿程消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植被恢复响应为主线,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大系统优化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提出了下游生态修复的整体方案,为今后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恢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干流治理,水流输向下游,抵达下游台特玛湖,恢复下游生态植被,遏制沙漠的扩张。为了保证治理目标的实现,就要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退出农业灌溉系统,交由恰拉水库承担灌溉任务,实现下游生态环境改善,是治理环节中标志性工程。恰拉水库的水源为单一的孔雀河,水量保证率低,而塔里木河汛期在满足下游生态用水的同时,水量有一定的富余,且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与孔雀河不同,这就为从塔里木河向恰拉水库补充灌溉水量提供了条件。东河滩分水枢纽的修建就是为从塔里木河向恰拉水库提供一条调水通道。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量转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段自1972年至2000年发生的持续断流是绿色走廊生态劣变的主要原因。从2000年5月至2011年11月,塔里木河下游共进行了10次生态输水。本文利用输水期间的地下水监测资料,运用水均衡法对大西海子以下河段历次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转化进行了计算,量化了河道水量的转化项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的恢复程度,揭示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径流一补给转化一蒸腾耗散的水文过程,文中结论可为今后进一步优化输水方案、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以及植被的有序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西海子水库生态输水调度对保障塔里木河下游末端生态供水、改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遏止下游沙漠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大西海子水库特征水位、实际调洪能力、生态输水进行研究分析,在防洪调度中充分考虑主汛期来水情况,优化水库防洪调度措施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并充分考虑下游生态系统保护问题,制定生态蓄水调度,提高水库的科学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孔雀河流域作为塔里木河"四源一干"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保护措施和水资源利用状况对塔里木河的生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孔雀河下游胡杨林处在大面积衰败和死亡状态,生态隐忧日益凸显。为保证下游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流域管理部门,通过采取加强水量统一调度、加强河道巡查和执法、开展沿河机井摸底调查、加大胡杨林保护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完成了孔雀河下游生态输水专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塔里木河下游段现有的2000—2020年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对生态输水地下水前后水面线方程进行拟合,并在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对经过了21次生态输水之后的塔里木河下游段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进行估算,以更好支持后续的生态输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短缺、流域损失水量过大、用水效率低下、农业灌溉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等问题,基于“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以塔里木河二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其干流(“二源一干”)的山区水库群和平原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兼顾塔里木河干流的农业灌溉用水、生态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多目标,构建并求解了现状水平年和远景规划年的山区与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优化模型,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供水潜力和山区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贡献。结果表明:仅通过干流平原水库群联合调度,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供水保证率难以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山区与平原水库群优化调度,在远景规划年各行业均满足设计保证率要求,体现了山区水库群显著的调控性能和“节水优先”治水方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远景规划年塔里木河干流的生态供水潜力为2.84亿m3,可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水量基础。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河下游357km河道断流近30年后,经输水使其生态产生了恢复迹象,是世界范围内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稀有案例。本文以此为背景,在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监测资料,应用河道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对五次应急输水植被生态响应效应,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价。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的生态修复目标和下游河道输水与区间水量优化配置方案。为创建和完善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输水、修复与重建的评价体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水利发展研究》2014,(6):93-93
为实现塔里木河流域下游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近日,在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举行了大西海子水库移交签字仪式。这意味着塔里木河最末端的大西海子水库正式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移交给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为向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绿色走廊输送生态用水,逐步恢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对当地的植被生长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保护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概况和地下水下降原因,对径流和蒸发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实现3a内恢复下游地下水位需要1.6×108 m3水,为塔里木河下游水资源分配和地下水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实施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程(简称生态输水工程)是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塔里木河下游(含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集时序遥感技术对自2000年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的生态输水过程中河岸带与湖区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对河道两岸地下水水位的影响范围局限在1~2 km内,越往尾闾方向影响范围越窄;植被面积与植被覆盖度增长趋势显著的区域中,湖区占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尾闾湖区。为提高生态水利用效率,建议优化目前的生态输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