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点研究了“KDTYI”孕育剂对可锻铸铁第一阶段石墨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DTYI”孕育剂具有较强的白口能力在高温石墨化退火过程中,可以加速共晶渗碳体的分解,从而大大降低第一阶段石墨化的加热温度,缩短退火时间“KDTYI”孕育剂对共晶渗碳体分解的影响随加热温度的不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重点研究了“KDTYⅡ”孕育剂对可锻铸铁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KDTYⅡ孕育剂具有较强的白口能力;在高温石墨化退火过程中,可加速共晶渗碳体的分解,从而大大降低第一阶段石墨化的加热温度,缩短退火时间,当“KDTYⅡ”加入量为1%,经850℃高温石墨化退火后,其机械性能与KT35-10相当.  相似文献   

3.
选择HT250、QT450-10作为试验材料,并用传统孕育剂作参比对象,对“Ba”孕育剂在抗衰退能力及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a”孕育剂能减少铸铁的白口倾向,增加共晶团的个数,延缓过冷石墨-D型石墨的生成,是一种长效优质孕育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稀土硅铁孕育和锑孕育的基础上,对RE-Si-Sb孕育处理进行了试验。考察了RE-Si-Sb孕育对铸铁凝固时促进白口的能力;进行了第一、第二阶段石墨化热处理试验;测定了退火后的机械性能,并与铋孕育可锻铸铁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一定配比的RE-Si-Sb可取代铋孕育,在铸态促进白口的同时,加速固态石墨化,缩短退火周期。0.2%RE-Si-0.007%Sb孕育的铁素体可锻铸铁的机械性能高于铋孕育,可达KT35-10以上牌号。  相似文献   

5.
喷粉孕育是将粉粒状孕育剂以氨气为载体喷入铁水的一种新型工艺方法。本文采用自制的喷粉装置进行了喷粉孕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粉处理可改善孕育效果,改善石墨形态,明显地细化共晶团,有效地消除白口倾向,从而提高铸铁的强度。喷粉孕育成为一种极有效的孕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频炉熔炼得到坯料白口铸铁.采用石墨化退火得到KTH300—06可锻铸铁.通过金相组织分析,铸态白口组织为珠光体加莱氏体;经过石墨化退火得到黑心可锻铸铁组织为铁素体加团絮状石墨.单独用0.007%Bi孕育可锻铸铁铸态组织中渗碳体较不加元素的细小;用0.007%Bi和0.002%的B复合孕育可锻铸铁得到铸态细小均匀网状渗碳体,石墨化后为细小均匀的絮状石墨.经硼铋联合处理的可锻铸铁,抗拉强度提高到348.7MPa,伸长率6.275%.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可锻铸铁碲基孕育剂。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碲铝孕育剂的孕育效果稳定,在正常生产化学成分情况下,能保证获得铸态白口组织,对固态石墨化和机械性能无不利影响,特别是当用粗碲铝孕育剂代替铋铝孕育剂时,还可以使铸件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孕育对蠕墨铸铁金相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孕育能使蠕墨铸铁中球状石墨数量增多,改变了蠕虫状石墨和球状石墨的相对数量,从而得到不同蠕化率的蠕墨铸铁。虽经蠕化和孕育处理但由于蠕化剂加入量不足,处理未成仍为片状石墨时,加强孕育也不能促使石墨成球。另外还研究了不同孕育剂以及同一孕育剂不同孕育量时,对蠕墨铸铁共晶团数、基体组织中铁素体和球光体相对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可知,加强孕育能使共晶因数增加;随着硅铁加入量的提高,铁素体量增加,当用硅钙孕育时,则易得到珠光体数量较多的蠕墨铸铁。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注塑机零件用的大型球铁件的生产,采用喂线法对铁水进行球化和孕育处理,研究纳米Si C孕育包芯线对大型球铁铸件的孕育效果、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纳米Si C包芯线孕育,可有效减缓大型球铁件的孕育衰退,相比传统的硅铁孕育处理,处理后铸件组织中石墨球化率、球化等级以及石墨化等均有改善,同时基体组织晶粒更加细化,铸件的力学性能也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稀土复合孕育剂在高强度灰铸铁中的应用。对八种加入含有不同量的硅、稀土、钙的孕育剂处理的铸铁进行了研究。对化学成分、硅碳比、抗孕育衰退等不同因素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对铸铁的金相组织、石墨形态、白口倾向,共晶团数量、抗拉强度和硬度、耐磨性等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含有6—8%稀土元素(约含有50%Ce)、8%Ca和50~60%S的稀土复合孕育剂处理后能获得高强度灰铸铁。与通常用75硅铁孕育剂比较,稀土复合孕育剂具有以下优点①孕育剂加入量可以减少②铸铁化学成份控制范围较宽③抗孕育衰能力得到改善④提高了耐磨性⑤能细化晶粒和改善机械性能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本文还对稀土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强度孕育铸铁(HT35—61)对孕育剂性能的要求,在含Ba的钙系孕育剂中和在含Ba的稀土系孕育剂中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研究。试验用ЛΓП3—60型电炉熔化铁水,每次处理8kg,孕育剂加入量皆为0.5%,结果表明;含Ca10%左右,含Ba6—10%的Ca—Ba孕育剂具有生核能力强、白口倾向小、抗衰退性能好的特点,经生产验证和批量生产表明:Ca—Ba孕育剂是生产HT35—61的有效孕育剂。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75Si-Fe,Si-Ca和Si-Ca-Ba复合孕育剂对铸态球铁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及检测分析表明,Si-Ca-Ba复合孕育剂的加入,增加了球铁单位面积上的石墨球数,改善了石墨球的圆整度、尺寸和分布的均匀性;同时,提高了球铁基体中的铁素体含量;在保持球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明显地提高了球铁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13.
金属型铸造所得的铸铁组织已在许多文献资料中作了介绍,但对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孕育的作用尚没人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对灰铸铁金属型铸造做了系统的试验,并对孕育处理、模具涂料、模具温度、浇注温度、原铁水化学成分等对其组织的综合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多种专利孕育剂、普通铸造孕育剂以及孕育剂芯。试验结果表明,在铸铁试棒直径大于22.4mm时,可消除表面白口层,但不规则的名墨总是存在于试棒中心。孕育剂芯在减少碳化物方面对灰铸铁很有效;专利孕育剂比铸造硅铁更为有效,但各专利孕育剂的作用差别不大。灰铸铁试棒的抗拉强度与砂型铸造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磨粉、轧油、轧糖用的轧辊,目前在国内外普遍采用Ni—Cr—Mo合金铸铁,但Ni、Mo价格昂贵所以轧辊成本较高。本文讨论了用天然V—Ti生铁和Nb—P生铁生产Cr—V—Ti—Nb合金铸铁轧辊,并对轧辊的成份、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根据电镜扫描和微区分析探讨了一些元素在白口铸铁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理。 稀土一硅铁钡复合孕育白口铸铁,促使碳化物断网和孤立化。从而提高了铸铁的冲击韧性和抗磨性。本文对白口铸铁的孕育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轧辊采用先进的双金属高心铸造工艺,外层用多元低合金铸铁,内层用HT20—40。  相似文献   

15.
Fe-2.3Si-3.7C合金中渗碳体的石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白口铁的石墨化机理,研究了Fe-2.3Si-3.7C合金中石墨化形核及长大过程.通过电子显微分析、光学金相分析发现,石墨可以在奥氏体中、渗碳体中、渗碳体/奥氏体的相界面上形核,但在奥氏体中的形核几率最大.石墨化形核速度很快,硅在渗碳体的石墨化过程中起到异乎寻常的促进作用.渗碳体的石墨化是通过渗碳体溶解、熔断,碳原子长程扩散,石墨形核并且不断长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75FeSi和Re—Si—Fe合金的不同加入量对高强度铸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稀土元素的孕育剂可以降低铸铁的过冷度及形成白口的倾向性,降低硬度及形成气孔的倾向性,可以提高铸铁的抗拉强度。根据研究的结果,熔制了新型Re—Si—Fe合金,用它做孕育剂处理铁水,生产了机床铸件,取得了良好的予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稀土镁球墨可锻铸铁第一阶段石墨化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石墨生长受碳原子传质过程与渗碳体分解双重因素控制,而渗碳体分解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石墨化后期亦完全由渗碳体分解所控制。论文对由界面反应、传质过程、渗碳体分解控制三种情况下的Avrrami方程n值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离心球墨铸铁管自由渗碳体墨化问题,研究了白口铁石墨化形核,长大机理,计算了渗碳体石墨化驱动力及恒温转动力学,通常光学金相和电子显微分析发现,石墨可以在奥氏体中,渗碳体及奥氏体与渗碳体的相界面形核,而在奥氏体中形核几率较大,计算结果表明,硅大大地提高了石墨化驱动力,高温石墨化动力学较好地符合Avrami方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球墨铸铁金属型型内球化法的研制过程。反应室内放置孕育剂芯,可得到全部铁素体的无白口的铸态球铁。但为了获得无浮渣缺陷的球墨铸铁件,其化学成分必须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某铸造企业单铸的圆柱形试棒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退火实验,检测分析了退火温度对球墨铸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越高,渗碳体溶解越快,粒状渗碳体越多。在710~750℃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抗拉强度会降低,延伸率会升高。与铸态试样相比,在退火温度相对较低的710℃时,因微量碳原子固溶强化作用,碳原子在石墨上的沉积以及石墨化过程中体积膨胀,增强了石墨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退火态试样的抗拉强度增加了6%,而渗碳体的球化使得其延伸率也略有增加。在退火温度为710℃时,试样可获得相对最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