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娄底地区位子湘中丘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属中类地区。全区面积8087平方公里,人口342.8万,农村(包括集镇)人口占91.7,%。据全区五县(市)调查,现有66.9万农户,拥有房屋418.1万间,总建筑面积7639.6万平方米。户均占房6.2间,人均用房面积24.3平方米,其中近十年内的新建房屋约占38.5%,整个农房建设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2.
一、农房建造量大幅度增长“六五”期间,全省平均每年有8%左右的农户新建或翻建农房。1986年末,全省农村平均每户拥有房屋4.15间,人均使用面积17.46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6.4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面积为15.77平方米。全省有50%左右的农户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其中有10%左右的农户住进了面积超过110平方米的农房。据抽样调查,我省各地区的农房建筑标准差别较大。比较富裕的无锡县玉祁镇,大部份农民住进了新楼房,人均使用面积达28.5平方米。启东县的农民,家家户户住进了砖瓦房。经济状况中等的江宁县湖熟镇和大丰县南阳乡  相似文献   

3.
一、农宅建设的现状 甘肃省庆阳地区总耕地6563500亩,人口242.06万人,人均耕地2.71亩。村庄(自然村)1035个,合计占宅基地8.65万公顷,村镇居民59.01万户,全区每年有近4.5%的农户建新房,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农宅建筑面积3772.43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达到72.49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一、深入调研,明确思路 2000年,我们首先会同民政部门对14个区全家持有粮油帮困卡的家庭的住房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人均居住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共有11320户,市属单位职工占41.5%,区属单位职工占58.5%。其中4至5平方米的有4002户,4平方米以下有3183户。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多次研究,上下层层统一思想,形成了共识。 1,提高思想认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取消实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逐步实现住房的市场化配置。在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刺激形成住房消费热点,拉动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5.
1999年1月,摩尔多瓦共和国全国的住房储备约130万套,其中37%位于城市地区。从住房所有权形式来看,全国的住房主要有以下两类:摩尔多瓦共和国的财产,占99.98%,外国公司财产,占0.02%。在上述的99.98%中,有90.87%属于私人财产,9.09%属于公共财产,1.02%属于共有财产。在城市地区,人均占地面积为16.8平方米,在农村地区,人均占地面积为22平方米。  相似文献   

6.
武进县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全县有64个公社、3个县属镇、14个农林牧场圃、130.2万人、131万亩粮田,每人平均一亩田。建国以来,全县约有半数以上的农户对原有住房进行了翻建和新建,其中1980年农村建房达56814间,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建房社员28607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5%。农村住房情况有了变化,过去农村少见的楼房也多起来了,出现了多数公社有新村,每个村上有新房的兴旺景象。我们在农房建设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发展农副工业生产,增加集体和社员的经济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农民住房现状,了解农房建设的发展趋势。南通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志,抽取20个乡镇的200个农户(常住人口74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农户拥有生活住房724间,其中楼房134间,占18.4%;使用面积16501m~2,其中楼房面积  相似文献   

8.
一、八十年代农房建设与农房建材发展情况 (一)八十年代农房建设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农、副、工业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村出现了建设新农房的热潮,并逐步形成农房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在整个八十年代,全国共建造新农房65亿m~2以上,平均年建农房面积为6.5亿m~2。在1980年,国家统计局抽样测标的人均农房面积为8.4m~2;到1990年,人均农房面积已超过18m~2,翻了一番以上。综观八十年代全国农村建房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是农房建设的起步阶段。在八十年代初,广大农民为解决农村“住房难”而建造新房。当时的建房标准很低,其中90%左右是单层农房,平均造价为每m~230~50元,其结构形式主要是低档的砖瓦房,有的还是简易的土草房。  相似文献   

9.
日前.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启动了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安排和政策措施。目标是: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全省每年新建农房75万户.力争达到100万户;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0万户危房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烟台市积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大力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2003年以来,累计为1.2万户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99.5万平方米,为1681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投入资金2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92平方米、户均81.78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农村政策不断落实,农、工、付业持续发展,以及农付产品提价等,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他们在解决了吃穿问题后,把住房提到了第一位。据调查资料分析,这几年平均每年约有8%的农户新建或翻建了住房,即每年新建和翻建户为100万户左右。按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计算,则每年总的建筑面积为8000万平方米。我省木材资源极其缺乏,发展农房水泥构件等建筑材料的生产,既解决了农民建房的需要,又为国家节约大量木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去年,我局根据调整要求,把农房建筑材料的生产作为工作重点。要求水泥制品厂坚持支农方向,面向农村广大市场,根据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1982年,第3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1987年为“收容安置无家可归者国际年”(简称国际“住房年”)。我国政府积极支持这一决定,成立了国际住房年中国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我国有8亿人住在农村,解决好农民住房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一、我国农房建设现状建国初期,我国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0平方米。1949~1978年3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房建设速度,人均住房面积降至8.4平方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经济迅速发  相似文献   

13.
1.要扩大住房的有效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去年底,人均居住面积为8.昌平方米,折合建筑面积约为18平方米左右,而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住房人均建筑面积在叨年代初期已经接近40平方米。此外,我国城镇住房成套率还不到60%,即有叙叽多的城镇家庭住房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65万户人均居住面积在4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需要解决基本居住问题,大量现存的危房、简易房及质量不高、居住环境较差的住房面临改造;农村住房虽然人均面积较大、但质量很低,混合结构和砖木结构总共占85%,用上自…  相似文献   

14.
《中州建设》2003,(3):36-37
我国小康社会住房标准已经确立,其具体内容是:到2020年,住房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这一目标是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多年来.我国居民住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是与“基本小康”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低水平的发展。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城乡人均住房0.78间,城乡住房成套率约6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家庭仍占9.1%,约3091万户,其中城市和镇约1520万户、涉及城镇人口近5千万。家庭洗澡等卫生设施较差.使用燃气、电等清洁能源作燃料的家庭仅27.5%,其他为柴草和煤炭。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居住质量,任务十分艰巨。一石激起千层浪。众网友便沿着这个声音聊开了,也许有些偏激。但您不妨听听这些真实的声音,或许能感悟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农民新建住宅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78、1979年全国农村建房4亿平方米、1980年建房5亿平方米、1981年达7亿平方米,在四年里,全国农村新建住宅达16亿平方米,约有2500万户农民住进了新房,大大超过了建国以来城乡住宅建设的总和。从全国来说,这仅仅是开始,今后还有近15000万农户需要改造和新建住宅,每年至少要建造6~7亿平方米才能满足要求,这样大的建设规模,是摆在城乡建设战线上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目前农村建房突出的问题是建材问题。我国木材资源严重不足,所以农房建设结构材料必须走钢筋混凝土路子,发展各种混凝土农房构配件是多快好省地解决农村建筑材料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农房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和使用有了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全国生产了120万立方米农房预制混凝土构件,1981年增加到200万立方米,为国家节约了上百万立方米的木材。南方各省市在发展推广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安徽、上海等地,在六十年代就开始发展混凝土农房构件,并积极发展预应力冷拔丝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近来又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可以生产和供应各种规格的檩条、空心楼板、槽形板、门窗过梁、门窗框、楼梯踏步板、花格漏窗等构配件,质量好,价格便宜。近几年来,钢筋混凝土农房构件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的来看,发展时间短,用混凝土构件建农房的数量占农房建设总数的比例还很小,1981年还不到5%,而且农村除住房以外,村镇建设的发展也会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为了适应农房建设的需求,本刊拟从这期开始将陆续发表有关文章,供从事农房建设的有关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希望各地将当地的好经验推荐给本刊,以便组织交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广大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1984年,江苏农村住房建设又有了新的发展,有92万农户新建和翻建了住房,占总农户的7.1%;新建、翻建住房的建筑面积达7800万平方米,建筑总投资约为27.6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0%和15%。目前,全省农村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已由1979年的8.9平方米,增加到1984年的14.4平方米。 1984年农村建房的共同特点是: 1.贯彻了合理布局和节约用地的要求,坚持按规划建房。至1984年底,全省农村居  相似文献   

17.
温州市今年要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对象1400户,其中实物配租633户,发放租赁补贴767户;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36.53万平方米、4517套;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5万平方米、2800套;新开工建设限价商品住房15万平方米、1400套;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发化县是一个山区、库区、边区融为一体的革命老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城镇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城镇居民住房水平低。有关资料表明,房改前,全县12个建制镇有住房困难的居民2560多户,其中无房的有560户,占21.88%;住房困难的有1300户,占50.78%;住房特困难的有700户,占27.34%。房屋质量上,城镇85%以上是旧房,危房面积达8.9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6.8平方米。城镇住房难,已成为每届政府的一个突出的难题,也是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1988年,湖南省安化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关于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抓住机遇,积极妥善地把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速住宅建设步伐作为政府目标实施的一项重要工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甘肃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将通过发放租赁补贴118万户和新建廉租住房4万套、150万平方米,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设信息》2011,(15):10-11
一、基本情况青海省共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和6个民族自治州,有46个县(市、区、行委)。全省总人口5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1万人,乡村人口311万人。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2平方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相关部委的支持下,青海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安居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