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实测资料,对黄河三湖河口河段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湖河口河段来水来沙年内分配发生明显变化.汛期水量大幅度减少,形成了不利于输沙的局面;②水沙不断减少除与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外,主要受干流大型水库运用方式、引黄灌溉等因素的影响;③应采取上游水库联合调度运用的方式协调水沙关系,改善该河段河道萎缩状况.  相似文献   

2.
黄河河口河段水位波动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河口12 m水位改道标准是当前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进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控制指标,在实际研究过程当中,用相关规划当中给定的参考值,并不能实时反映变化条件下的中常洪水的相应改道水位,与此同时,水位波动特性的存在也为改道标准的准确评估带来不确定因素。基于1954-2014年的利津站流量及西河口水位资料,统计提出了西河口水位的量级波幅和时均波幅,研究表明:量级波幅与汛期流量过程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整体呈现出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大于1 m的时均波幅通常伴随着历史特大流量过程以及黄河河口流路的改道。因此需利用不同驱动因素影响下的量级波幅、时均波幅来推求黄河河口河段的中常洪水改道控制水位。  相似文献   

3.
<正>黄河内蒙古三盛公至三湖河口河段长220.7 km,是泥沙淤积严重、游荡多变的特殊河段。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黄河设计公司《黄河内蒙古河段近期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重要基础工作安排的批复意见,需要开展该河段动床实体模型试验、河势演变趋势及工程适应性分析。2011年底,通过公开招投标,清华大学承担了上述科研项目,同内蒙古黄河防洪工程建管局签订了"黄河内蒙古三盛公至三湖河口河段动床模型试验"及"内蒙古黄河河势演变趋势及工程适应性分析"技术合同。2014年8月,以张红武教授为负责人的项目组提交了《黄河内蒙古三盛公至三湖河口河段动床模型试验报告》《黄河内蒙古河势演变趋势及工程适应性分析报告》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1952-2014年黄河三湖河口断面的实测流量成果和月年输沙率资料,分析内蒙古河段汛后同流量水位变化情况,根据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和十大孔兑输沙率资料,利用输沙率法计算分析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的冲淤量和冲淤平衡的来水来沙阈值,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0-1960年的天然时期,同流量水位呈现上升趋势;1961-1986年三盛公、盐锅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库先后运用,断面同流量水位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下降;1987-2005年龙羊峡水库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运行时期,同流量水位又恢复上升趋势;2006-2014年全河水量统一调度期间,同流量水位呈现下降趋势。黄河内蒙古河段同流量水位变化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的不同组合、水库运用和工农业引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总结灌区建立排水工程系统的经验和效益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节水灌溉后排水对灌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大排水投入,完善工程配套,强化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总结灌区建立排水工程系统的经验和效益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节水灌溉后排水对灌区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大排水投入,完善工程配套,强化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套灌区七排域明沟排水效益监测研究和对明沟运行现状,排水、排盐、侧渗情况的监测分析,表明在引黄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新形势下,排水量逐年减少,排水任务相对减轻。节水灌溉实施后,节水灌溉必将成为灌区水利工作的中心;排水的方式、作用及规划设计标准、灌排关系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堤根低洼,大水漫滩后,顺堤行洪,对堤防形成威胁,非汛期,堤根低洼处积水,给滩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通过分析论述,自流淤临(堤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濮阳河段实行自行淤临(堤河)比拉土填堤河可节约投资10490.56万元。  相似文献   

9.
滇池水位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滇池富营养化加剧,水质下降,水量不足,已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湖泊水质变化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滇池(海埂)站1970-2010年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影响滇池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自1989年以来,滇池水位上升趋势明显,蒸发、淤积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而降雨对水位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 ,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黄河自乌金峡入境从其腹心地带流过至黑山峡出境 ,流程 15 4km ,形成宽阔的河谷地带。早在 5 0 0多年前的明朝 ,临河而居的村民就认识到了灌溉的重要性 ,开渠灌溉以兴水利 ,直至 1949年共和国成立 ,数百年间与自然作斗争 ,先后建成丰泰渠、靖乐渠、靖丰渠、复兴渠、永固渠、发源渠、民生渠和恒丰渠共八大引黄自流灌溉工程。这些古老的灌区为解决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 ,古老的沿黄灌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大兴水利的年代 ,党和政府组织勤劳的人民整修河道 ,…  相似文献   

11.
在长江河口整治中于北支内堵坝(建闸活堵),对泄洪和附近河段的防汛产生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带来恶劣后果?这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北支的泄洪能力着手;根据长江河口最高潮位的成因,说明洪水对长江口潮水位的抬高,作用不显著;同时分析了北支堵坝对附近河段潮汐所造成的影响;供长江河口整治总体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河床下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枯水期低潮位逐年降低,导致一些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为了保障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一期工程能正常取水,需要研究河床下切造成的黄大仙取水口水位变化,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河套灌区目前排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如何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城市排水安全,缓解城市内涝,针对河道排涝水位对管道排水的动态影响问题,选用宿迁市马陵河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基于SWMM模型,模拟2、3和5 a重现期暴雨条件下出水口管道分别为自由出流、半淹没出流和完全淹没出流3种情形的管道相对排水能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求马陵河各分段控制水位。结果表明:管道水流主要受河道高水位作用,即管道完全淹没出流时,排水能力随水位的升高而不断减小,减小程度与末管道高差和水位动态顶托管道水流有关。此结论可为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及河道调控水位除涝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道在人类长期抗洪斗争和河道历史演变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两个平面形态宽窄不同的河段.本文根据实测资料,论述了宽窄河段形成的历史背景,宽河段洪水传播及水沙运行的规律;分析了1950-1985年285场洪水在宽窄河段内的冲淤关系及宽河段的水沙运行对窄河段内防洪、河道冲淤的影响,提出了水库调水调沙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选择磴口、杭后、临河、五原、前旗和中旗为研究区,分析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后灌区地下水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增大幅度为0.07~0.80 m;灌区生育期地下水矿化度(除临河研究区外)呈增大趋势,上游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增大约20%,中下游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增大约60%。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宽浅河段整治对窄河段冲淤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根据游荡性河道形成的水沙条件、河道特性与稳定条件,论述了游荡性河道固有的比降陡,河道宽浅及窄河槽的冲淤与输沙特性。参照高村至陶城铺及东坝头至高村两段已经整治了的河槽断面形态、河段输沙能力、河道滞洪特性及滩槽冲淤特性的变化,分析了宽浅河道整治后,进入下游窄河段水沙条件可能产生的变化和上游宽河道整治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形成中水河槽是治河的关键。宽河道进一步整治可能会提高中等洪水的输沙能力,但不会改变小水淤槽的状况,若不改变水沙条件,二级悬河将会发展.但由于艾山以下窄河段在中水的输沙呈“多来多排”的特性,故不会造成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18.
闫长安 《山东水利》2011,(4):25-26,29
介绍了黄河调水调沙以来下游郓城河段防洪工程运行情况,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对郓城各防洪工程的影响和新变化。认为今后随着黄河调水调沙工作的深入,郓城河段河槽将继续刷深、河势还将持续发生不利变化、河道整治工程缺根石现象将会更加严重。同时提出了郓城河段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河套灌区排退水质变化及对乌梁素海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套灌区总排干沟建设历程的回顾,分析灌区排退水(即总排干沟)水盐变化情况,了解排水工程在灌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排退水对乌梁素海湿地的影响,探讨加快排水工程建设的途径,寻找解决影响排水工程发展的办法和加强湿地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师长兴 《人民黄河》2019,(10):20-25
利用黄河下游大断面观测数据、水文站日水沙数据和近河口断面水位变化等资料,构建黄河下游5个河段河道断面平均冲淤量与水沙因子和河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计算分析了黄河下游1976—1996年来水来沙条件下两种情景中河口延伸对下游的增淤作用。这两种情景中,一是对比了现状与1976年河口改道后河口河道未再延长情况下下游淤积量的差异;二是对比了黄河河口继续走刁口河情况下下游的淤积量与现状淤积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此期间河口延伸增淤主要发生在泺口以下河段,并且在该河段淤积量中占较大的比例,其中第一种情景下20 a累计增淤占比超过50%,但20 a河口延伸累计增淤量低于整个下游总淤积量的5%。这一时段河口延伸增淤量占比较小与历史上黄河输沙量长期增加、下游冲积平原构造下沉和三角洲建造有关。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经历来水来沙量显著减小后的持续冲刷过程,但是近年随着冲刷减缓,下游趋向输沙平衡发展,河口延伸增淤对下游冲淤过程的影响程度将相对加大,并且在长期缓慢但不断积累的河口延伸中使下游转向低强度淤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