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文章主要介绍了针对ADTD型闪电定位仪设计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其检测数据和监控信息实时发送到台站的监控处理中心,达到对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的目的,从而实现对台站闪电定位仪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雷电监测预警的作用和意义,对比分析了闪电定位仪资料、大地电场仪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的优势和缺点,详细介绍了宁夏雷电监测预警综合业务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平台分析了一次强雷暴过程,使用平台制作了预警信息。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宁夏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对闪电定位仪运行状态的监控还停留在主动状态,即维护人员须通过查看监控平台才能知道其运行正常与否,所以往往出现故障后不能被及时发现,延误了维修时间。文章介绍了一种对闪电定位仪运行状态进行实监控并在出现故障后进行报警提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实时检测闪电定位仪的运行状态,并在出现故障后,将故障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如:短信猫、邮件等)发送到预定维护人员的手机上,提醒维护人员及时维护并排除故障,从而保证闪电定位仪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根据湖北省气象探测设备运行保障工作的需要,为提高气象装备技术保障水平,开发了基于气象探测设备自身运行状态参数的气象探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系统实现了湖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并以B/S结构方式提供设备状态参数实时监控展示、故障告警、信息检索、统计评估等功能。针对现有业务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文章从设计思路、系统结构、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本系统做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其他地区气象探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DDW1型闪电定位仪的探测原理,通过分析江苏省DDW1型闪电定位仪试运行期间的雷电数据,并对比DDW1型与ADTD型闪电定位仪的雷电探测类别与数量。结果表明:除个别站点因网络问题导致传输数据到报率略低外,其余站点数据到报率均达到99%;与ADTD型闪电定位仪相比,DDW1型闪电定位仪灵敏度更高,所探测到的正闪数量是ADTD型闪电定位仪的5.8倍,负闪数量二者相差不大,DDW1型闪电定位仪正闪与负闪比为1∶1.8。研究结果为DDW1型闪电定位仪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闪电定位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暴天气是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潮州市每年由于雷电引起的人身伤亡、电力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破坏等各种雷击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加强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能够实时快速地探测和记录数百公里以内的闪电活动,并得到每一雷击的发生时间、地理位置、强度、极性等特点、本文叙述了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闪电定位系统作为一种新的雷电监测手段,被广泛应用,闪电定位系统可以昼夜不间断连续进行雷电监测,对空中雷电的生成、演变进行实时的跟踪定位,为判断对流云团位置,准确、及时指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避雷防护等应用提供指导依据.由于从设备启用和资料分析处理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范围还未建立大规模数据格式统一的雷电监测系统,使资料的共享和应用受到很大制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网络和VB编程对闪电定位仪的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在设备状态发生异常时,相关程序会及时报警,并自动打开设备状态网页便于值班人员及时查看.  相似文献   

9.
文章开发了面向服务架构的大气电场和闪电监测数据处理平台,搭建布达拉宫地区雷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雷电活动和大气电场情况,实现雷暴预警。系统具有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和产品制作功能,为布达拉宫地区的雷暴监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服务。通过部署试用,系统运行稳定,可显著提高雷暴监测能力,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保障监控现状,分析了基于雷达运行状态信息的雷达故障预警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建立雷达故障预警模型和搭建雷达故障预警平台所需的技术依据和详细流程,为研究与实现基于雷达运行状态信息的雷达故障预警平台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系统、GPS/MAT探测系统等大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中的监控报警阈值设计,结合业务实际制订科学的报警机制,通过短信发布平台实现自动手机短信报警,以使故障报警信息能及时得以发现并处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主站和备份站状态信息的分钟级实时监控系统。系统应用TCP通信、SOA组件、短信服务中间件和串口设备联网等技术,将广义的自动气象站及其附属支撑系统如不间断电源(UPS)、气象通信网络、业务计算机、业务软件、数据文件生成及传输等运行状态纳入监控内容。建立了省、县2级直接联动的运行监控业务流程,实现了陕西省99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在不同设备型号组合模式下的双套自动气象站分钟级实时监控及预警信息自动发布,有效提高了自动气象站及其附属支撑系统故障响应处理时效。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智能电网电力设备数量多、分布广而带来的设备运行维护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应用,结合电力设备运行管控的基本特征,应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电网设备监控运行大数据平台,并在某省级电网的电力设备监控管理中进行了示范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智能电网设备监控运行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电力设备监管、运行数据采集、故障预警和故障诊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有效解决电力设备运维安全问题,提高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监控运维方法缺乏有效的信息整合和监视,无法实现集约数据高质量识别。为提高数字电网运检业务集约数据识别和监控能力,结合B/S模式,提出基于B/S模式的运检业务集约数据高质量识别方法。结合一体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和GIS平台,采样运检业务集约数据的大数据特征,构建运检业务集约设备在线监测模型。结合雷电定位、覆冰监测、电压监测等子系统完成运检业务集约数据的传感信息采样和融合处理。在B/S体系下融合运检业务集约数据,并对其进行集成处理。结合“云大物移智”等技术实现运检业务集约的多源数据融合、分析以及应用处理,将其通过智能网关传输至物联网平台,完成运检业务集约数据高质量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提高了电网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效率和运检业务信息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文莉 《压缩机技术》2012,(5):31-33,36
通过对压缩机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设备远程监控与压缩机故障诊断技术相结合,构建压缩机监控诊断与技术服务平台,利用移动通讯商提供的数据传输服务和自行开发的嵌入式数据传输单元(DTU)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数据传输,将数据发送到压缩机监控诊断与技术服务平台的远程数据处理中心,在平台上对压缩机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和故障诊断,为厂家及用户提供设备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服务。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实时分布式计算平台,利用开源技术将在线监测获得的数据存储到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处理,从而达到自动故障检测和分析的目的。实时分布式计算平台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为设备提供更为强大的数据整合和分析水平,有利于变电站设备自动状态监控。改进的监测系统已在智能变电站内EMI在线监测设备上得到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及计算,提高了变电站在线监测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天器制造形势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航天器制造特点,提出了基于过程实时监控的航天器制造新型调度管控模式的总体构想和方案规划,进行了航天器制造过程管控平台总体架构的研究与设计;在平台框架基础上,针对业务分析流程,构建了产品制造管控平台系统,实现了型号研制计划流程、零部件研制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质量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等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实施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变电站运行维护和专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从总体上描述了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在统一界面的数据平台上,将综合监控、作业、应用集成在一起,并通过不同的系统结构实现站内监控及远程浏览的功能需求,同时横向贯通设备状态监测主站与安全生产管理仿真主站,实现业务协同,能够为变电站的实际运行维护和作业管理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煤矿振动筛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设计研究了一套由主站、分站、监控的子站、震动感应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振动筛工作状态的监控与诊断故障系统.本系统上位机的设计是以Labview平台为基础进行的,可使系统实现振动筛工作状态监控与诊断故障的功能,可以依据各传感器传输的监测实时信息,经过主机的逻辑运算,对设备将会出现故障提前进行预警,进而有效提高振动筛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WLAN开发了港口机械设备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健康监测、网络通信和人机交互模块。具有港口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分析、健康预警、剩余寿命预测和故障实时报警等功能,能够通过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实时监控港口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和健康情况,实现了港口机械设备的远程集中监测管理,并基于雨流计数法和累计损伤理论,建立了港口机械结构健康水平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应用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数据传输稳定,分析算法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