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是输送机的重要部件,本文从输送带的材料入手,研究了输送带的静特性和动特性。同时以安检设备中的带式输送机为例,阐述了输送带选择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并且对输送带进行了张力计算,为其他的带式输送机设计和输送带选择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粘弹力学基础出发,结合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具体结构和使用特点,建立输送带的粘弹性力学模型,为大运量、长距离、高带速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的动态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基础。以适应带式输送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带式输送机的波动特性入手,介绍了带式输送机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用行波法求解输送带张力,给出了输送带的动张力计算公式,结合不同的拉紧装置实例,分析了输送带速度、加速度和动张力的变化规律,相关结果可用于带式输送机的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带式输送机启动和加载过程受力变化剧烈,产生过大拉应力会对输送带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研究加载和起动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此,以输送带的粘弹性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综合考虑输送带运行阻力、相对垂度、初始张力共同影响下的起动过程动力学模型,并以此为依托,建立持续加载过程中的基于载荷变化的时变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带式输送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输送带上各段速度、加速度、动张力变化情况。最后,应用Simulink软件搭建动力学模型并结合NI CompactRIO-9038嵌入式系统做实时仿真,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工况,验证了实时仿真与模型仿真结果的一致性。本文建立的模型为分析带式输送机起动和加载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依据,建立的实时仿真模型为带式输送机控制策略开发提供了实时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带式输送机,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分别用两种方法建立了输送带的模型并且建立了带式输送机的总机简化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带式输送机在不同输送带的建模方式下,启动状态下机头驶入处动张力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其中一种柔性带块拟合建立输送带模型比另外一种刚性带块拟合建立输送带模型更适合,且更准确的对带式输送机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是输送机的重要部件,在输送机中输送带的成本占很大比重.文章从输送带的材抖入手,研究了输送带的粘弹特性、动特性、静特性.以便控制其在运动状态下动态应力的峰值,防止断带事故的发生,并降低输送带的设计安全系数和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7.
王跃锋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6):21-22,62
以某矿为例,根据其地质条件和巷道参数对适合的带式输送机进行选型设计,在完成选型后,对选择的带式输送机的关键参数,包括输送带参数、滚筒参数和输送带张力进行了研究,为煤矿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及配置提供经验和模板。  相似文献   

8.
针对不同工况下矿用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存在的纵向振动特性复杂、系统不稳定、容易造成撒料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法对带式输送机空载启动和满载运行工况下的输送带纵向振动响应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带式输送机在空载启动下的纵向振动响应与满载运行时的振动响应规律大致相同,空载启动时的动位移明显比满载启动时的动位移小,空载启动的动态特性优于满载启动动态特性,由此分析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为延长带式输送机使用寿命,保证带式输送机稳定运行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建立起了输送带的黏弹性数学模型,利用Creo三维软件绘制了输送机系统的三维模型,利用ADAMS软件对带式输送机在启动过程中输送带内动张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为确保带式输送机系统在启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对输送机系统启动过程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带式输送机向长距离、高速度、大运量以及大功率方向地发展,其动态特性尤其是制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正在日益凸显出来。为了更好地研究带式输送机的动态特性,本文在分析和研究输送带粘弹性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模型并构建了其纵向振动动力学方程。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参考实际工况搭建了带式输送机的仿真模型并对带式输送机制动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作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带式输送机的加速度特性,为带式输送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输送带跑偏现象频繁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PLC的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装置。通过对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与跑偏原因进行分析,对PLC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跑偏监测装置设计以及自动纠偏装置设计完成了自动调偏装置的设计。经系统测试后发现,带式输送机故障率下降、可靠性提高,使用3个月内未发生因输送带跑偏而引起的故障,符合自动调偏装置设计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往在建立输送带的动力学方程时,大多采取Voigt模型。而Voigt模型属于线性粘弹性模型,虽然考虑了胶带的粘弹性,但却忽视了其在大变形下表现出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基于ZWT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建立了输送机动力学方程,使用显示有限差分法求解并利用Matlab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输送机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依据ZWT模型建立的输送带动力学方程,输送带的动张力小于依据Voigt模型建立的输送带动力学方程;输送机以抛物线加速度启动曲线启动,输送带的运行稳定值小于其他两种启动曲线;当输送机启动时,启动时间越长,输送带启动越平稳;启动速率越大,输送带驱动滚筒处的动张力也越大;输送机空载启动比满载启动运行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倪帅 《机械管理开发》2020,35(8):19-20,23
针对阳煤一矿井下北翼主皮带巷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问题,介绍了井下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组成,分析了输送带跑偏的常见原因,在传统输送带跑偏纠正装置的基础上开展了新型纠偏装置的设计。应用实践证明,该装置对纠正井下带式输送机的跑偏问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带式输送机拉紧装置对输送带张紧力控制不及时从而导致带式输送机运行出现输送带松弛或过度磨损的问题,对拉紧装置的机械系统、液压系统以及电控系统进行设计,并确定了拉紧装置PID控制其的参数.经仿真分析,所设计的拉紧装置具有良好响应特性,能够实现对带式输送机拉紧力的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双运带式输送机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式输送机应该是技术合理,整机成本和运行费用低。一般输送带的成本约占整机成本的50%,电费为主要运行费用。所以这里以双运带式输送机牵引电机的功率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输送带运行速度、输送带宽度、输送带最小张力点张力、托辊间距为设计变量,考虑影响约束边界的模糊性、输送带强度的模糊性和输送带计算应力的随机性,建立双运带式输送机主参数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应用Hopfield型神经网络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Hopfield型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双运带式输送机主参数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6.
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及其计算机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大型带式输送机动态设计问题,建立了起动和停机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其特点是综合考虑了阻力的作用、输送带为粘弹性、拉紧装置分为2自由度。讨论了停机方式和计算方式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梯形加速度起动曲线。以多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为对象,采用跟踪控制方法建立了控制起动、停机过程的动态分析算法。开发了动态设计软件BCD.20,通过对实际系统的仿真,证明了算法和软件的正确性;得出控制起动方式输送机有较好的受力状态,不同的停机方式输送带的张力分布是不同的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带式输送机传统的静态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大运量、长距离和高带速输送机的使用要求。通过分析在输送机启动过程中,不同负载对输送带动态特性的影响,为带式输送机的动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利用AMESim建模软件,建立了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带式输送机在空载、变负载和满载工况下对输送带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输送机启动过程中,负载特性影响输送带动张力大小、应力波传播的速度以及持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赵艳军 《机械管理开发》2022,37(3):20-21,24
为保证带式输送机选型结果与工作面实际生产能力、工作状态相符合,达到最佳的运输效率和更高的安全性,针对王家山矿井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带式输送机选型设计依据,并初步完成了带式输送机的选型,然后重点对带式输送机输送带、滚筒等进行关键选型设计研究,并完成了带式输送机安全监测系统的配置.  相似文献   

19.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跑偏是影响带式输送机稳定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使输送机能稳定运行,防止输送带的跑偏,从带式输送机的制造、安装、维护等方面论述了引起输送带跑偏的原因及纠偏方法,从而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李峰  刘英林  张冬妮 《机械》2011,38(1):12-17
带式输送机的启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在带式输送机启动过程中输送带会产生很大的动张力,此张力会产生强大的应力冲击波,影响启动的平稳性,甚至造成输送带的破损,采用软启动方式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据此,论文介绍了较先进的CST可控软启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问题,给出了启动加速度、启动时间、最小动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