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二氧化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为吸收剂,采用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HFPPM)作为膜接触器,研究了膜接触器分离CO2/N2混合气传质性能,主要考察了吸收剂浓度,液速,吸收温度,原料气浓度和气速等因素对CO2吸收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同一膜组件不同流程和不同膜组件及膜形态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膜组件运行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DEA溶液和HFPPM膜接触器分离CO2/N2混合气具有较快的传质速率和较高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2.
柱塞气-液-固并流上行系统表现出占据全部管截面的气栓段和气液固混合段间隔出现的流动结构。本文通过标准统计方法(功率谱)和非线性混沌分析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证明了气栓和气-液-固混合运动都是混沌运动。气栓运动的混沌动力学参数(相关维和Kolmogorov熵)明显比气-液-固混合段运动的小,从理论上表明描述气栓运动的动力学比气-液-固混合段运动的动力学简单,可预测度明显要大。文中还讨论了较精确确定重  相似文献   

3.
室内搭建真空膜蒸馏评价装置,以MDEA(N-甲基二乙醇胺)富液作为研究对象,中空纤维膜作为分离介质,控制变量反复实验,研究温度、真空度、浓度对膜通量和再生率的影响,从而探究膜法MDEA再生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高、真空度大、浓度低的条件下膜通量大,再生率高,有利于MDEA富液再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美丰100kt/a合成氨装置搬迁改造工艺及设备特点,搬迁改造是工艺是成熟的,设备运行是可靠的,搬迁改造较好地解决了工艺冷凝液处理不合格、MDEA脱碳腐蚀、装置外送蒸汽不达标问题,并进一步降低了装置综合能耗。  相似文献   

5.
由于洗涤富液中含有大量焦油、萘等杂质,富液进入脱酸蒸氨系统后,使换热器容易受阻,脱酸蒸氨塔容易受阻。系统阻力高,运行不稳定,增加富液过滤器后,系统稳定运行周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独山子石化胺液脱硫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热稳定盐HSS的成因和SUU胺净化技术特点,SUU胺液净化技术在独石化炼油新区的应用情况,以及运用前后胺液的质量对比。运用后胺液质量明显提高,说明保证胺液净化设施连续运转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在吸收天然气中的CO_2时发生可逆化学反应,因此对MDEA富液的再生可进一步完善天然气生产工业.实验采用聚丙烯(PP)膜组件作为富液再生器,利用减压膜蒸馏法再生含CO_2的MDEA富液.研究富液温度、真空度、流量和富液中CO_2浓度对分离因子和脱碳率的影响,探究各参数影响能力的大小并寻找出最佳操作参数.研究表明,脱碳率随温度、真空度、流量和CO_2浓度增大而增大;分离因子随温度、真空度和CO_2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流量增大而减小.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50℃,真空度65 kPa.各参数对减压膜蒸馏影响顺序为温度真空度流量CO_2浓度.  相似文献   

8.
汽气混合流体凝结放热过程中凝结所形成的液膜厚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探讨液膜厚度沿管壁的变化,有利于分析强化换热过程。以圆管为例,对汽气混合流体凝结所形成的液膜机理、沿管壁的分布规律及换热性能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物理及数学模型。通过给定初始条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液膜沿管壁向下流动过程中其厚度逐渐增加、换热性能逐渐降低;同时分析了管壁温度、汽气混合流体速度及管径等主要参数对液膜的形成及换热性能的影响,为强化凝结换热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亦 《材料导报》2006,20(2):4-4
固液混合铸造工艺是由中南大学陈振华教授于2000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材料制备工艺。本论文是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固液混合铸造高硅、高铁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厦后续的可热加工性进行了研究,自行设计制造了固液混合铸造的实验室设备,初步确定了固液混合铸造高硅、高铁铝合金的基本工艺参数,研究了材料的组织、性能与工艺参数及热加工方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合金的耐磨性厦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酸化纸质文物为对象,研制了一种集真空脱酸、低温预冻和真空干燥于一体的试验装置,并应用该装置对纸质文物进行真空脱酸和对脱酸后纸质文物进行真空冷冻干燥试验。研究了真空脱酸、低温预冻和真空干燥各试验工艺和数据,并对试验前后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真空脱酸试验后纸质文物的酸性被完全去除,脱酸速率较传统方法有很大提高;真空冷冻干燥后的纸质文物未出现皱缩、粘连、变形等现象,且油墨字迹均保持完好。研究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符合当前纸质文物规模化脱酸及其干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一般LNG装置的设计方案及LNG液化工厂的流程系统,详细阐述了原料气增压系统、净化系统及冷箱液化系统的工艺及配置。最后对装置的制冷方案以及各种脱酸溶液进行了对比,同时阐述了投资与回收效益。希望能对LNG装置的项目的投资及设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长宝 《流程工业》2006,(10):28-29
天然气净化处理工艺中涉及很多过滤应用,包括气体过滤和液体过滤。本文重点介绍了3M过滤产品在胺液脱硫工艺中天然气进口过滤和胺液过滤中的应用,结合工艺过程的介绍以及具体案例的数据分析,为天然气净化工艺的系统过滤解决方案提供了参考和选择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气液相平衡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改进的RKS方程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气液相平衡参数计算中的应用,计算了非共沸混合物R14/R23的气液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改进的RKS方程用于计算非共沸混合物的气液相平衡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含R1234yf的三元混合制冷剂的气液相平衡性质和模型,利用基于液相单相循环法搭建的气液相平衡实验装置,对温度范围为283.15~323.15 K的三元混合制冷工质R32+R161+R1234yf进行了实验研究,共得到45组实验数据。同时采用Peng-Robinson-Stryjek-Vera(PRSV)状态方程结合Wong-Sandler(WS)混合法则和Non-Random Two-Liquid(NRTL)活度系数模型,在前期工作得到的二元混合工质的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对三元混合工质气液相平衡性质进行推算。最后将模型推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压力平均绝对偏差AAD_p为0.34%,系统组分R32和R161的气相摩尔分数平均绝对偏差AAD_y_1和AAD_y_2分别为0.002和0.001。  相似文献   

15.
水-乙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对充液率45%、55%、62%、70%下水、乙醇两组分按体积比13∶1、2∶1、1∶1、1∶2、1∶13混合而成的二元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水和乙醇纯工质在相同充液率下的传热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小充液率时,水-乙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烧干时热阻较纯工质小,大充液率时,水纯工质传热特性优于水-乙醇混合工质及乙醇纯工质。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乙醇二元混合工质振荡热管传热特性与充液率及混合工质配比有关,配比对传热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液平衡、物性及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以聚四氢呋喃(PTMO)为软段,4,4’-二异氰酸二苯醚(ODI)和不同扩链剂[乙二胺(EDA、丁二醇(BD)、N,N-二羟乙基甲胺(MDEA)]为硬段的链段型聚氨酯。并通过MDEA的第三胺和γ-丙磺酸内酯反应,转化为双离子型离聚体。用差示扫描量热、动态力学性能、应力-应变以及紫外老化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化学组成和氨磺化程度对材料相分离程度、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CFD FLUENT对竖直管内导流叶片形成的气液旋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发现气液混合流体经过导流叶片后会形成环状流,且气液分离效果沿着管线逐步增加,存在气液分离最佳位置。在管道中心和管壁处的切向速度最小,随着流动发展,切向速度变小。轴向速度沿着管线先变大后变小,管道中心处出现最大值。管内压力场呈现中心低外围高,且沿着流动方向,外围和中心压差逐渐减小,压力曲线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卷烟厂实际生产需要,对气水混合喷雾加湿系统的关键部件--喷嘴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撞击式气液两相喷嘴.通过喷嘴雾化特性实验,详细讨论了气压、水压对雾滴粒径大小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压下的气、液消耗量.实验得出,气液压差为0.1 MPa时雾化技术经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气-液膜接触器以其比表面积大、体积小、模块化设计与安装和规模易于放大等优点,有望替代传统的湿法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本文对气-液膜接触器法烟气脱硫脱硝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选择与开发高性能的吸收剂、构造合理的气-液膜接触器的结构、优化膜法烟气脱硫脱硝的操作工艺和烟气中同时脱硫脱硝等方面,是气-液膜接触器法烟气脱硫脱硝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进行直接的测量,本文设计了一套利用U形管旁路对干度进行测量的装置。在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运行混合模式时,对其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和出口干度在不同内机组合和外风机风档的情况下进行了测量。该试验结果为气液分离器结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