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栋  董岁明 《应用化工》2012,(11):1937-1939,1942
以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考察了各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量0.4 L/min、反应时间2 h、进水pH值为4、材料投加量为0.15 kg/L时,甲基橙模拟废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98%以上,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铁炭法,CODCr和色度去除率分别高出29和23个百分点,而且新型材料的重复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铁碳微电解对煤制气项目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考察了静态实验条件下废水的初始p H值、反应时间、铁碳微电解一体化填料的类型及投加量对微电解反应效果的影响。经过实验筛选出最佳的铁碳微电解填料为Poten-ICME05及p H值为3.01、投加量80 g/L及反应时间为60 min是最佳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废水CODCr从初始的133.6 mg/L降到27.0 mg/L,去除率为79.79%;废水浊度由初始的0.63 NTU降到0.29 NTU,去除率为53.97%;废水色度由初始的260倍降到10倍,去除率为96.15%;BOD5/CODCr由初始的0.166提高到0.353,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较好的改善。经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完全可以达到地方排放标准CODCr≤40 mg/L。结果表明:Poten-ICME05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微电解一体化填料,对去除废水中CODCr、浊度、色度等的效果最好,能有效地应用于煤制气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3.
铁炭微电解材料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铁炭微电解材料(MEM)对7种实际难降解典型工业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初始pH值、MEM投加量、曝气时间、絮凝pH值以及MEM的铁炭质量比对7种废水中目标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处理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废水的优化处理工艺各不相同,但pH值是影响废水处理的主要因素;处理不同类型废水,MEM的铁炭质量比不同.在优化条件下,铁炭微电解对印染、制药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60%以上,对果汁、农药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45%以上,对造纸废水的CODCr去除率达到35%以上,对电镀废水总铬去除率、多晶硅废水氟化物去除率达到90%以上;经处理后7种废水的色度均可降至40倍以下.  相似文献   

4.
吴佳欢  延克军  王璇 《硅酸盐通报》2018,37(9):3007-3011
为了有效提高混凝效率和印染废水出水水质,对常州市某工业园集中印染废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通过投加无机高分子聚合混凝剂,同时回流二沉池污泥增加水样悬浮物浓度强化去除污染物质,研究中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悬浮物浓度及PAM投加量对水样CODCr、色度、SS的去除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悬浮物浓度40 mg/L、双酸铝铁投药量0.36 g/L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优,此时二沉池出水CODCr去除率为50%较原厂现有工艺处理效果提高了20%~30%、SS去除率为92.5%较原厂现有工艺处理效果提高了50%~60%、色度去除率为72.65%.此外强化混凝技术与传统混凝工艺相比减少了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药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炭微电解填料易板结问题,设计多级过滤层反应器结构,采用铁炭微电解活化过硫酸钠(Fe-AC/PS)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铁炭质量比、过硫酸盐投量、pH对COD及色度去除效率的影响,借助三维荧光光谱探讨了反应体系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分析了COD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铁炭质量比为1:3、过硫酸钠投量为15 mmol/L、pH值为6.0时,印染废水COD、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4.6%、79.6%,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说明Fe-AC/PS工艺对印染废水的有机物有明显的去除作用.Fe-AC/PS工艺降解COD的动力学方程为Y=0.3303X-0.3017,经处理后印染废水的BOD/COD由0.19增加至0.42.采用Fe-AC/PS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具有一定优势,能提高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6.
沈拥军  王志鑫  何芳 《广东化工》2011,38(10):254-256
文章采用臭氧预氧化与三氯化铁混凝联用工艺处理活性藏青印染废水,考察了臭氧流量、三氯化铁投加量、pH、废水温度等参数对活性藏青废水色度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臭氧流量为40 L/h,通气时间为3 min,三氯化铁投加量为200 mg/L,pH为7,混凝温度为30℃的条件下,臭氧预氧化与三氯化铁混凝联用工艺对活性藏青废水有比较理想的降解效果,印染废水的色度去除率达到95.3%,CODCr去除率达到71.5%。  相似文献   

7.
沈拥军  苏平  欧昌进 《广东化工》2011,38(11):81-83
文章采用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甲基红印染废水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甲基红废水的pH、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和臭氧流量等参数对印染废水色度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降解甲基红印染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3.5,温度为25℃,活性炭投加量为120 mg/L,臭氧流量为0.83 L/min,初始浓度为10 mg/L的条件下降解10 min,臭氧/活性炭组合工艺对甲基红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7.4%,CODCr去除率达到85.2%。该组合工艺能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的色度和CODCr,使出水水质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微电解技术在碱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Al/C微电解对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进水pH、铝屑投加量、铝炭质量比和反应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8 986 mg/L,pH为12.06,铝屑投加量为100 g/L,铝炭质量比为1∶1.5,反应时间为2 h时,可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CODCr去除率达42.22%;废水B/C由原来的0.15提高至0.46,可生化性大幅提高,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SEM分析,证实了该反应过程与微电解反应原理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拉米夫定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高浓度拉米夫定制药废水,通过改变进水pH值、铁炭体积比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考查其对CODCr和色度指标的去除情况。最佳工况参数如下:进水pH值为3,铁炭体积比为2∶1,反应时间为2 h,在反应过程中从铁炭底部加以曝气。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CODCr和BOD5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3 600和1 950 mg/L、色度为3 000倍的废水,其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和90%,m(BOD5)/m(CODCr)由0.14提高到0.45,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改善。铁炭微电解法处理拉米夫定制药废水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处理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适合作为拉米夫定制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臭氧(O3)氧化技术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O3投加量和处理时间对染料废水化学需氧量(CODCr)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比较了O3和臭氧/紫外(O3/UV)两种方法对染料废水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O3投加量和处理时间是影响染料废水CODCr和色度去除效率的重要因素,O3投加量为2 g/(L·h),处理20 min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52%,色度的去除率达88%;O3投加量为1 g/(L·h),处理60 min时,CODCr的去除率达到64%,色度的去除率达96%。采用O3/UV方法,O3投加量为1 g/(L·h),处理60 min,CODCr的去除效率72%,对色度去除效率为97%。  相似文献   

11.
K2FeO4既具有强氧化性,同时Fe(Ⅵ)的还原产物Fe(Ⅲ)又可以作为混凝剂,因此能很好去除印染废水CODCr,并且处理成本较低。本文用K2FeO4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pH为9,K2FeO4最佳投加量40 mg/L,氧化反应时间15 min,沉降时间45 min,处理不同绍兴印染企业的印染废水,其CODCr去除率均达到了73%~84%。  相似文献   

12.
绍兴市工业园区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接收的主要是印染废水,以及部分酸性化工废水。由于化工废水的pH低,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对生物处理系统冲击较大,为此,开展了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酸性化工废水,出水与印染废水混合后进行混凝的研究。结果表明,pH是影响催化铁内电解体系对化工废水pH的调节能力、Fe2+产生浓度、COD去除率以及B/C的主要因素。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酸性化工废水2 h后反应出水的铁离子质量浓度在800~2 500 mg/L,将其与印染废水混合后进行混凝,混凝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8,Fe2+质量浓度120 mg/L。其处理效果与投加亚铁盐混凝相当,既充分利用了催化铁预处理所产生的高浓度铁离子,并且提高了化工废水的B/C,减小了其所含难降解污染物对生化系统的不利影响,又减少了碱的用量,同时亦实现了化工与印染废水的综合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硫酸法钛白粉副产稀硫酸与钛原料生产硫酸钛溶液,再与碱性印染污水中和,自拟合生成超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催化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减少现有芬顿法过氧化氢的用量70%。采用紫外光催化氧化,全部替代过氧化氢的用量,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提高14.5%,达到94.5%。开发了钛白粉生产废硫酸作为印染污水处理的经济方法,耦合了2个相关行业“冗余”的化学资源和化学能源,做到了低成本、经济的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生产合成,降低了印染污水处理的生产费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厌氧水解-好氧-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硅藻土吸附工艺对某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OD总去除率达87.6%,色度总去除率达98%,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1992)-级排放标准要求.在给定条件下进行厌氧和好氧处理.并分别确定厌氧和好氧处理最佳反应时间为8~10 h和6~8 h;硅藻土在去除色度上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去除COD的能力,当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5.0 g/L时,可使印染废水出水的色度和COD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要求;若色度和COD指标仅需同时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要求时,硅藻土投加质量浓度为2.0 g/L.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某印染企业印染废水生化二级出水为对象,探讨膜+冷冻结晶+MVR集成技术在印染废水"零排放"中的技术可行性,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色度、pH、电导率、硬度、Fe2+/3+分别为67.5 mg/L、202倍、7.5、12 756μS/cm、120 mg/L、1.535 mg/L时,回用水COD、色度、pH、电导率、硬度、Fe2+/3+分别为0.52 mg/L、0倍、8.25、410μS/cm、0.57 mg/L、0 mg/L,6项指标均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冷冻结晶获得的Na2SO4·10H2O经处理得到无水硫酸钠产品,经检测其白度84,纯度98.5%,产品达到《工业无水硫酸钠》(GB-T-6009-2014)Ⅱ类一等品要求。以6 000 m3/d处理规模计算,吨水运行费用4.452元,每年可节约用水194万吨。  相似文献   

16.
王颖 《广州化工》2011,39(16):111-112,148
针对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本文采用水解酸化与接触氧化相结合的生化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设计进水水质CODcr=900 mg/L,BOD5=330 mg/L,pH=11~13,出水水质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挡板式水解酸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挡板式水解酸化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调节原水pH值为10左右,污泥质量浓度为20g/L,水力停留时间为9~10h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COD去除率平均为38.6%,进出水的BOD/COD比值由0.285升高至0.447,废水可生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挡板式水解酸化法作为印染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将污水回用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连续膜过滤系统(CMF)-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对某印染厂污水处理站排水进行回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MF和活性炭单独处理后,出水均不能达到印染工艺用水要求;联用后,CMF-活性炭工艺优于活性炭-CMF工艺的处理出水效果,出水Fe、Mn去除率达到100%,总硬度0.325 mg/L,色度为4度,浊度0.2 NTU,pH 7.0,达到工艺用水要求.对CMF-活性炭处理工艺的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进行分析,该处理工艺在印染行业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法对印染废水CODCr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成分复杂,可生化降解性差。采用Fe-PbO2/不锈钢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活性炭为颗粒电极,电催化氧化处理上海某印染厂废水。当pH为3,电流密度为0.028 A/cm2,硫酸铝浓度为0.16 mol/L,极板距离为6 cm,电解时间为10 min时CODCr去除率达到71.1%,BOD5/CODCr由处理前的0.126上升为0.34,可生化降解性明显提高。Fe-PbO2/不锈钢阳极和不锈钢阳极在印染废水中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镀PbO2层的不锈钢电极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以D301大孔树脂为吸附剂,选取次氯酸钠溶液为再生氧化剂,对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301大孔树脂对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COD平衡吸附量可达166.2mg/g;当吸附剂再生时间为20min时,COD再生率可达83.8%。以D301大孔树脂为吸附剂、次氯酸钠溶液为再生氧化剂的吸附-氧化再生法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处理时间短、操作灵活的优势,吸附剂的氧化再生时间短、再生率高,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