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氢氧化镁表面处理工艺对阻燃PP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锦  欧育湘 《塑料工业》2003,31(12):13-15
为改善氢氧化镁[Mg(OH)2]与聚丙烯(PP)的相容性,将来源不同的两种Mg(OH)2进行表面处理后加入PP中,并对其表面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P中添加占复合材料总质量65%的Mg(OH)2,其阻燃级别能达到V-0级,氧指数接近30%;且改性后的Mg(OH)2能大大改善阻燃PP的力学性能。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偶联剂和处理方法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选出了Mg(OH)2表面处理的较优工艺。  相似文献   

2.
表面改性方法对PP/Mg(OH)2无卤阻燃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加入采用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处理的氢氧化镁[Mg(OH)2]制备无卤阻燃PP复合材料。探讨了化学法和辐射法对PP/Mg(OH)2无卤阻燃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烷烃类偶联剂Ao-03进行表面改性的PP/Mg(OH)2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氧指数可以达到23.8%;拉伸强度变化不大,断裂伸长率达20%,是未处理PP/Mg(OH)2的9.5倍;冲击强度也最高,为未处理PP/Mg(OH)2的7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纳米Mg(OH)2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纳米Mg(OH)2的表面偶联和60Co-γ辐照改性方法、改性Mg(OH)2与红磷复配的协同效应、复配体系填充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在空气中经60Co-γ辐照后有硝基化合物和其它含N、O基团产生,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改性效果优于偶联剂KH-570改性;Mg(OH)2与红磷起协同阻燃的最佳配比为15∶4,当复配阻燃体系的填充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提高到31.1%。  相似文献   

4.
刘智峰  梁鑫  涂兴文  何敏 《塑料工业》2012,40(3):101-103
分别采用钛酸酯偶联剂NDE311、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氢氧化镁[Mg(OH)2],将偶联Mg(OH)2与微胶囊化红磷复配无卤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HIPS).比较添加偶联剂前后Mg(OH)2无卤阻燃HIPS的综合性能,发现偶联改性可改善材料的阻燃性能、弯曲性能;比较不同偶联剂处理Mg(OH)2的无卤阻燃HIPS的综合性能,发现经KH550偶联剂处理后的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超细氢氧化镁粉的表面改性及其高填充聚丙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使用铝酸酯对氢氧化镁超细粉进行了表面改性试验;将活化后的氢氧化镁添入PP材料中,研究了铝酸酯改性对PP/Mg(OH)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进行SEM分析、FFIR分析以及对填充PP材料新鲜断面的SEM分析,研究铝酸酯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粉的效果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铝酸酯的最佳用量为Mg(OH)2质量的2.0%,改性温度应为80℃;改性可以使PP/Mg(OH)2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一倍以上、弯曲模量提高30%以上,并使材料的UL94阻燃等级提高一个等级,但不能提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6.
氢氧化镁粒径及偶联剂对PP/Mg(OH)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两种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镁[Mg(OH)2]和红磷作为聚丙烯(PP)的阻燃剂;研究了Mg(OH)2粒径、铝酸酯偶联剂以及红磷对PP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径阻燃剂比大粒径阻燃剂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更明显;Mg(OH)2经表面处理后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提高;红磷的阻燃效果优于Mg(OH)2。  相似文献   

7.
Mg(OH)2与包覆红磷协效阻燃PP/PA6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包覆红磷和Mg(OH)2/包覆红磷复配体系对聚丙烯/尼龙6(PP/PA6)合金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阻燃体系对PP/PA6合金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选用热塑性弹性体POE-g-MAH对阻燃PP/PA6复合材料进行了增韧改性.结果表明:Mg(OH)2与包覆红磷能协效阻燃PP/PA6复合体系,当包覆红磷添加量为15份.Mg(OH)2为30份时,PP/PA6复合材料的氧指数从19.2%提高到27.5%;POE较好地改善了材料的冲击性能,其添加量为15份时,材料的冲击强度可由3.4 kJ/m2增大至8.6 kJ/m2,并保持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官能团化聚丙烯(FPP)、反应性单体AA和在引发剂存在下从改性氢氧化镁阻燃PP材料,用TGA研究了添加FPP、AA和原位形成FPP对PP、阻燃PP的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抗氧剂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的加入使PP初始分解温度提高,分解速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FPP的加入使高含量Mg(OH)2阻燃PP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DCP存在下从改性有利于提高阻燃PP热稳定性,尤其高用量Mg(OH)2阻燃PP。在抗氧剂和DCP同时存在下,高用量AA改性阻燃PP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制备了超细Mg(OH)2改性阻燃聚丙烯(PP)复合材料,研究了Mg(OH)2、复合增容剂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经硬脂酸表面改性后,其在PP中的分散性及与PP的界面相容性明显得到改善,当Mg(OH)2用量为90份时,材料的氧指数达到27.5%;(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复合增容剂能明显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当复合增容剂用量为15份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141.06%,缺口冲击强度达到22.24 kJ/m2,拉伸强度达到18.51MPa,氧指数增至28.0%.  相似文献   

10.
环保阻燃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环保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三氧化二锑(Sb_2O_3)和氢氧化镁[Mg(OH)_2]复合对PP进行阻燃改性。研究了DBDPE与Sb_2O_3的协同效应,复合阻燃剂对PP阻燃性能、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阻燃剂的质量分数为35%,DBDPE与Sb_2O_3的质量比为3:1,DBDPE与Mg(OH)_2的质量比为1:1时,改性阻燃PP的氧指数达到30%,阻燃等级达到V-0级,并保持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1.
无机阻燃剂Al(OH)_3和Mg(OH)_2填充P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极限氧指数法、差热分析(DTA)研究了无机阻燃剂Al(OH)_3、Mg(OH)_2在PP中的阻燃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在PP中有阻燃协同效应。Al(OH)_3,的脱水吸热反应及Mg(OH)_2:成炭作用是阻燃主要因素。同时,用偶联剂改善阻燃剂与PP的相容性,为无机阻燃PP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Mg(OH)_2阻燃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表面处理剂对氢氧化镁(Mg(OH)2)进行表面改性,并以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为基体树脂,制备了TPO/Mg(OH)2阻燃材料。通过氧指数(OI)、垂直燃烧和拉伸性能测试,研究了表面处理剂的种类、Mg(OH)2用量和粒径等对TPO/Mg(OH)2阻燃材料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OI测试结果表明,钛酸酯改性的粒径为2μm的Mg(OH)2使体系的OI达27.8%;改性Mg(OH)2用量为70份时成为难燃材料。垂直燃烧测试结果表明,100份改性Mg(OH)2使材料的燃烧等级达到FV-0级,无法引燃。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钛酸酯改性的粒径为2μm的Mg(OH)2使材料保持较高的应变;70份的Mg(OH)2使阻燃材料的拉伸屈服应力和拉伸断裂应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以聚丙烯(PP)为基材,探讨了不同用量的氢氧化镁(Mg(OH)_2)、微胶囊化红磷(MRP)对PP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g(OH)_2用量的增加,PP/Mg(OH)_2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之升高而力学性能下降。当Mg(OH)_2与MRP复配使用时,MRP的加入可减少Mg(OH)_2的用量,PP/Mg(OH)_2/MRP(100:100:12)与PP/Mg(OH)_2(100:150)的复合材料相比可以看出,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3.73%、38.52%、189%,表明Mg(OH)_2和MRP在PP无卤阻燃复合材料中具有很好的协效阻燃作用。相容剂PP-g-MAH的加入可以提升PP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PP-g-MAH用量为8份时,PP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可达4.23kJ/m~2和25.6MPa,同时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4.
无卤阻燃聚丙烯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包覆红磷作为无卤阻燃剂对聚丙烯(PP)进行了阻燃改性.结果表明,将10份包覆红磷和80份的Mg(OH)2复配具有明确的协同阻燃效果,使体系氧指数达到29%且综合性能良好;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了PP/Mg(OH)2/包覆红磷体系的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和质量损失速率,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该体系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纤维级Mg(OH)2/P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聚丙烯(PP)为基料,通过与纤维级Mg(OH)2、红磷(P)以及其他助剂改性制备阻燃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PP、纤维级Mg(OH)2和P的比例为100:95:5时,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通过与PP/球状Mg(OH)2/P体系对比,发现PP/纤维级Mg(OH)2/P体系的拉伸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Mg(OH)2作为无卤阻燃剂对聚丙烯(PP)进行了阻燃改性.结果表明,随Mg(OH)2加人,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热变形温度、弯曲强度和氧指数有所提高,极限氧指数达到29%.在50 kW/m2热辐照条件下,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Mg(OH)2阻燃聚丙烯体系的燃烧性,Mg(OH)2能明显降低PP的热释放速率(HRR)、有效燃烧热(EHC)和质量损失速率(MLR).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辊塑炼机制备了不同组分的聚丙烯(PP)无卤阻燃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g(OH)2、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相容剂PP-g-MAH对PP无卤阻燃复合材料的热行为、结晶形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和POE两种成核剂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Mg(OH)2的加入使球晶颗粒变得细小且有碎晶产生;POE大分子链使PP分子链的扩散和堆积受阻,阻碍了晶粒的生长,从而导致PP/Mg(OH)2/POE复合材料结晶度的降低。PP-g-MAH的加入可以提高PP与Mg(OH)2的界面相容性,当PP/Mg(OH)2/POE/PP-g-MAH的配比为80/100/20/2时,PP无卤阻燃复合材料可以同时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8.
Mg(OH)_2表面处理对阻燃PP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硬脂酸和硅烷偶联剂对阻燃剂Mg(OH)2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Mg(OH)2的表面处理方法对聚丙烯(PP)复合材料熔体流动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Mg(OH)2与PP组成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材料的阻燃性能没有明显影响。相同条件下,硅烷偶联剂比硬脂酸的改性效果更好,酸化水解条件对硅烷偶联剂的改性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纳米Mg(OH)2阻燃PP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微胶囊红磷(MRP)、有机化蒙脱土(OMMT)、SiO2和TiO2等为协效剂,制备了无卤阻燃型PP/纳米Mg(OH):复合材料,并与PP/微米Mg(OH)2复合材料进行比较.氧指数(LOI)测试表明:纳米Mg(OH)2的阻燃效果优于微米Mg(OH)2,OMMT的协效作用最佳.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纳米Mg(OH)2阻燃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微米Mg(OH)2阻燃体系.熔体指数(MI)测试结果表明:随Mg(OH)2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变差,但纳米Mg(OH)2阻燃体系的加工性能优于微米Mg(OH)2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铝硅复合偶联剂对无卤膨胀型阻燃剂(IFR)进行表面改性,对比了表面改性前后IFR堆积密度和休止角的变化,研究了表面改性对IFR阻燃聚丙烯(PP)分散性能、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锥形量热仪对比了表面改性前后IFR阻燃PP的燃烧行为。结果表明,4种表面改性剂中铝硅复合偶联剂的改性效果最优;可显著改善IFR在PP中的分散性,提高了PP的极限氧指数和UL 94阻燃级别,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升了200 %,冲击强度提升了50 %;还可抑制IFR的析出,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及总量、生烟速率及总量下降幅度达到30 %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