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用于生产特种焊接材料的钛系原料对其品质要求,进行了流态化焙烧攀枝花钛渣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焙烧温度为950℃,空气流量为3.3 m3/h,螺旋推料器频率为45.4 Hz条件下,流化焙烧对钛渣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焙烧过程中细颗粒直接被吹出流化床腔体而被冷却水吸收,流化焙烧后,钛渣颗粒变粗,粒度增大;XRD及Raman分析显示,攀枝花钛渣经流化氧化焙烧后,钛渣中发生晶型转变,610 cm-1处振动特征峰发生红移,低价钛转变成高价钛,金红石型Ti O2长大增多。  相似文献   

2.
由于氯化法钛白工艺及电焊条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品位人造金红石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进行了攀枝花钛渣微波焙烧试验,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钛渣样品的重量、二氧化钛品位、脱硫及脱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钛渣在微波焙烧条件下,低价钛逐渐氧化成高价钛,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氧化效果越好,样品重量的增重先升高后降低,同时二氧化钛品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硫、碳含量因为在焙烧过程中与氧气反应生成SO2、CO及CO2逸出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佘宗华  毛建军  徐舜 《矿冶》1999,8(1):54-57
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电选尾矿进行了硫酸化焙烧、碱熔焙烧、石灰与添加剂配比焙烧试验研究,找到了分解钛尾矿的较佳途径,分别以30%盐酸和60%硫酸浸出碱焙烧渣和石灰烧渣,其最高浸钪率分别为89.8%和67.9%,达到了分解尾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钛工业对人造金红石品质的要求,进行高钛渣常规氧化焙烧试验,考察不同焙烧温度下高钛渣样品重量变化、二氧化钛品位、脱硫和脱碳效果。结果表明,高钛渣在常规焙烧条件下主要发生低价金属氧化物的氧化反应,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氧化反应越容易进行,因此样品重量增重越明显,同时二氧化钛品位由于样品总重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而杂质中的硫和碳在高温下与氧结合生成SO2、CO和CO2逸出。  相似文献   

5.
隋丽丽  翟玉春 《矿冶》2016,25(2):40-43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焙烧温度、硫酸铵与钛渣质量比、原料粒度和焙烧时间对二氧化钛提取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各因素对二氧化钛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硫酸铵与钛渣质量比。得到最佳试验条件,即在硫酸铵与钛渣质量比为5∶1、焙烧温度为470℃、钛渣粒度为44~49μm,焙烧时间为80 min时,钛渣中二氧化钛的提取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6.
微波焙烧高钛渣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微波焙烧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采用均匀设计安排了中试试验,验证了放大准则,确定了放大后的参数,同时考察了原料粒度、煅烧温度和通氧量等工艺条件对微波焙烧高钛渣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焙烧时间是决定高钛渣氧化程度的关键参数。当高钛渣处理量为120kg/h,微波焙烧时间为4 h时,最优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275μm,焙烧温度950℃,通氧量0.557 m3/h,在此条件下高钛渣的氧化率可以达到91%。  相似文献   

7.
以钛渣为原料,探讨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吸波特性以及升温特性,同时对不同粒度的钛渣进行微波波谱分析,并通过计算得到钛渣的粒度与衰减值和相对频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钛渣在微波场中具有良好的吸波特性和升温特性,升温速率可达40℃/min;钛渣在微波场中加热焙烧后其吸波特性减弱于没有焙烧前的,在75~380μm的粒度范围内,当钛渣粒径为180~380μm,其吸波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钪以类质同象置换Mg-Fe的方式存在,储量丰富,潜在回收价值可观。以尾矿、废渣和废液为主要回收对象,总结了提取钪工艺以焙烧-浸出-萃取法和浸出-萃取法为主。提出以钛白废酸浸出选钛尾矿和氯化渣及烟尘全面回收钪的新途径;为攀枝花“三废”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微波焙烧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采用均匀设计安排了中试实验, 验证了放大准则, 确定了放大参数, 同时考察了原料粒度、煅烧温度和通氧量等工艺条件对微波焙烧高钛渣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波焙烧时间是决定高钛渣氧化程度的关键参数。当高钛渣处理量为120 kg/h, 微波焙烧时间为4 h时, 最优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275 μm, 焙烧温度950 ℃, 通氧量0.557 m3/h, 在此条件下高钛渣的氧化率可以达到91%。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含钛高米炉渣是一种重要的、待开发利用的钛资源。本文介绍采用以含钛高炉渣进行“选择性分离”后的富钛精矿为原料,研究酸法提取钛过程中渣酸比、温度、渣粒度以及硫酸浓度对钛元素酸解率的影响,钛元素最高酸解率可达98%以上,为实现从高炉渣中回收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硫酸法由富钛高炉渣中提取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攀枝花含钛高炉渣是一种重要的、待开发利用的钛资源。本文介绍采用以含钛高炉渣进行“选择性分离”后的富钛精矿为原料 ,研究硫酸法提取钛过程中渣酸比、温度、渣粒度以及硫酸浓度对钛元素酸解率的影响 ,钛元素最高酸解率可达 98%以上 ,为实现从高炉渣中回收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矿冶》2018,(6)
以云南某高钛渣为原料,提出一种微波加热制备高品质人造金红石产品的新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高钛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钛氧化物的固溶体,二氧化钛主要以锐钛矿形式存在,含少量金红石相。经过微波焙烧后,锐钛矿衍射峰消失,金红石衍射峰增强。高钛渣颗粒表面比较光滑、平整,微波焙烧后得到短棒状体金红石。  相似文献   

13.
含钛高炉渣和绿矾是以钒钛磁铁矿为原料经选矿后冶炼生铁和二氧化钛工艺中排出的两种主要固体废弃物, 上述两种固废的共同处置对钛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含钛高炉渣和绿矾为原料, 提出了一种富集金红石的新工艺。含钛高炉渣和绿矾经过共焙烧, 其中绿矾热分解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铁, 进而二氧化硫和含钛高炉渣中的钙钛矿及含钛辉石发生硫酸化反应, 钙镁组分转化为硫酸盐, 而钛组分被富集为金红石。系统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含钛高炉渣富集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 加入Na2SO4可以显著提高Ti的富集效率。在绿矾与含钛高炉渣质量比为2、硫酸钠添加量为10%、焙烧温度为650℃、保温时间4 h的最优条件下, 含钛高炉渣中钛的转化率达98%, 富集后金红石含量约为8.6%, 后续可通过浮选进一步富集。Na2SO4的加入促进了熔融Na3Fe (SO4)3的形成, 熔融物能够渗透含钛高炉渣内部进行硫酸化反应, 气液固相反应加速了钛的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有丰富的钛资源和发展钛工业需要的相应条件,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钛白工业现状的基础上,为实现攀钢第三次经济腾飞,提出了攀钢在发展钛工业中钛精矿、高钛渣、钛白粉的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某地两种不同性状电炉冶炼钛渣为原料, 对氧化还原-流态化酸浸和活化焙烧-洗硅-流态化酸浸两种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的工艺路线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通过XRD、SEM分析等手段探讨了氧化还原和活化焙烧对高钛渣改性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低硅含量的电炉钛渣采用氧化还原-流态化酸浸工艺可获得符合沸腾氯化钛白原料要求的人造金红石;采用活化焙烧-洗硅-酸浸工艺可得到TiO2品位97%的细粒级人造金红石。  相似文献   

16.
硫酸铵焙烧钛渣提钛后的滤渣中含有大量的硅,本文分析了碱浸提钛渣提硅的动力学反应过程,结果表明:该碱浸过程受克-金-布产物层固膜扩散控制,根据阿罗尼乌斯方程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8.91 kJ/mol,确定动力学方程式为:1+2(1-x)-3(1-x)2/3=4.8554exp[-28910/( RT)]?t。   相似文献   

17.
《矿冶》2015,(3)
以攀西地区高钛型高炉渣经磁选、硫化焙烧-水浸、盐洗处理后所获的富钛产物为原料,采用稀硫酸浸出法提取其中的钛组分。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温度、酸渣质量比和时间对钛浸取率的影响。采用XRF和XRD对富钛产物和酸浸渣的化学成分与物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钛产物中Ti O2含量超过35%,主要以无定型水合氧化钛和钙钛矿形式存在;提取钛的最佳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60%,温度160℃,酸渣质量比(1.25~1.5):1,时间2.5 h,Ti O2浸取率可达90%以上,且纯度较高;酸解过程中,无定型水合氧化钛最先溶出,其次是钙钛矿,最后是部分透辉石。该工艺具有用酸浓度低、酸解时间短、Ti O2浸取率高等特点,对高钛型高炉渣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硫酸铵焙烧钛渣后的熟料进行了溶出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搅拌速率、液固比、溶出时间和溶出温度对二氧化钛溶出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试验条件,即在搅拌速率500 r/min,液固比5∶1,溶出时间60 min,溶出温度70℃时,二氧化钛溶出率可达92%。并对硫酸铵焙烧钛渣后的熟料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熟料的溶出过程受通过固体产物层的内扩散控制,溶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0.96 k J/mol。  相似文献   

19.
运用MLA650矿物分析仪对钒渣氧化钠化焙烧过程中物相变化及钒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28℃之前,钒渣已开始发生氧化,452℃左右铁橄榄石相分解完全,产物为氧化铁以及锥辉石、钠长石等硅酸盐;619℃左右钒铁尖晶石相分解完全,产物为氧化铁、铁板钛矿及钒酸钠;焙烧过程中氧化铁及钒酸钠的含量逐步增加,钒铁尖晶石及铁橄榄石含量逐渐减少;焙烧过程中Ⅴ元素主要由钒铁尖晶石向钒酸钠迁移,部分Ⅴ元素进入氧化铁以及锥辉石等硅酸盐相。  相似文献   

20.
以攀西地区高钛型高炉渣经磁选、硫化焙烧-水浸、盐洗处理后所获的富钛产物为原料,采用稀硫酸浸出法提取其中的钛组分.考察了硫酸质量分数、温度、酸渣质量比和时间对钛浸取率的影响.采用XRF和XRD对富钛产物和酸浸渣的化学成分与物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钛产物中Ti02含量超过35%,主要以无定型水合氧化钛和钙钛矿形式存在;提取钛的最佳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60%,温度160℃,酸渣质量比(1.25~1.5):1,时间2.5h,Ti02浸取率可达90%以上,且纯度较高;酸解过程中,无定型水合氧化钛最先溶出,其次是钙钛矿,最后是部分透辉石.该工艺具有用酸浓度低、酸解时间短、Ti02浸取率高等特点,对高钛型高炉渣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