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均彰显了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价值。传统村落法定概念不明导致的识别障碍,产权不清诱发的利益冲突,机制欠缺引致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映射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法律制度的诸多缺损。通过补救法律制度的缺损,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尤为紧要。  相似文献   

2.
武汉规划设计院副院长何梅等三位规划专家在2011年第5期《规划师》上,发表题为《特大城市"低碳"城乡规划的思路与技术应用》一文,认为高度聚集的城镇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急剧拓展的城镇空间使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高碳"瓶颈,  相似文献   

3.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规划师恽爽、田昕丽在2013年第1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微循环"理念下的生态规划实践探索》一文,认为生态型城市功能区作为构成生态城市的基本组团,不仅是连接城市生态网络的主体,而且承载着微观生态实践,应引起规划部门的高度重视。生态型城市功能区具有一定独立性和自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特聘专家周建军教授在2011年第8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特征与方向》的文章,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正进入一个总体转型的历史阶段,即从传统资源型转向资本型,从传统行政功能型转向经济功能型,从传统政府管理型转向市场服务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基础》课考核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改革方案。旨在改变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方式,建立一种符合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性质与特点的新的考核方式,以满足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6.
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生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朱熹《家礼》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思想在徽州村落建设中的体现。以村落空间、祠堂建筑空间布局、住宅建筑空间布局以及置祭田制度四个方面为切入点,系统的解读了《家礼》这部礼学著作对于徽州村落空间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汉首席规划师罗巧灵与规划编制主任胡忆东、规划院副总工丘永东在2011年第5期《规划师》上联名发表题为《国际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展望》一文,认为要发展理想的低碳城市,仅仅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尚不足以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还需要  相似文献   

8.
上海复旦大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规划师万勇在2011年第2期《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题为《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类型和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一文,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9.
戏剧《苏三起解》表现的是中国古代一起曲折离奇的诉讼案件。从专制的审判方式到个案正义的实现,在令人倍感大快淋漓的同时,也引发我们对传统法律"轻程序"的追问和反思。《苏三起解》折射出"轻程序"现象是身份社会和伦理法律的文化土壤上的必然产物。身份社会昭示了特权和不平等,伦理法律意味着法律的无序和道德化,程序法意识被束之高阁,所以传统法律表现出"轻程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11.
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公司研究员杨滔在2012年第4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数字城市与空间句法:一种数字化规划设计途径》一文,对英国比尔希列尔教授创立的空间句法理论作了介绍,认为该理论所提出的空间"非对称"的概念说明了虽然自下而上的空间生长过程看似无序且混乱,但是所有个体空间与系统中其他空间的  相似文献   

12.
将"廊道"概念引入传统村落研究领域,对南昌安义古村落群基于文化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将破碎化的文化景观资源进行空间上的连接,构建连续性整体性的文化和景观安全廊道系统,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文化景观廊道系统与现状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义古村落群文化景观资源丰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现状品质与廊道系统价值比较存在差异性,科学构建廊道系统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整合与保护;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指导传统村落凸显特色、协同保护利用的文化景观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传统聚落是人类对其生境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开展传统聚落特别是传统村落相关科学问题研究,对于提升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内涵,探寻乡村规划经验和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6 819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估计、地理集中化测度以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第一批至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云南片区、"贵州-广西-湖南-重庆"区域、"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区域及"河北-山西-河南"区域四大聚集区。中国传统村落在全国、区域及省级行政区尺度均存在数量差异性和空间不均衡性,且其聚集区具有较为明显的"跨界现象"。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的省际差异较大,少数省级行政区传统村落数量在各批次和全部五批次总体样本中占比较高。中国传统村落在全局空间上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高度聚集特征,而在局部空间上则具有明显的高高聚集、低高聚集和低低聚集及冷热分区现象。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直观表征,"文化整体论"强调从文化角度理解并全面剖析文化现象的构成要素,用文化整体论的视角来剖析传统村落背后的文化背景,对于全面分析保护对象,系统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很有意义.选取青海省合然村为例,分别从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心态文化层面深入剖析该传统村落的文化结构,从文化传承中人、空间、时间、方式等不同因素系统剖析并提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思路与方法,以期能形成更深入系统的保护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旅游愈来愈受青年游客的青睐,并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我国传统村落具备微旅游发展的地域文化优势与资源禀赋,但在微旅游发展中仍面临着发展误区、规划薄弱、特色缺失、营销单一等问题,鉴于此,有必要立足乡村振兴背景探讨传统村落微旅游发展的路径,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毛小岗博士、宋金平教授及学者丁悦在2012年第2期的《规划师》上发表题为《IST模式:一种城市更新的整体解决方略》一文,认为比照城市内涵的系统结构,城市更新也应该具有"精神层(I)、制度层(S)、物质层(T)"三位一体的内涵体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淮河流域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受聘娶婚传统习俗的影响,仪式"事实婚姻"长期存在。分析淮河流域传统婚俗作为习惯法存在的状况及影响,探究仪式事实婚与婚姻法律的碰撞,总结了《婚姻法》和司法解释关于事实婚姻的态度,指出了仪式"事实婚姻"的现代价值。在传统婚俗与婚姻法律相冲突时,婚姻家庭立法应做出理性的选择——充分尊重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对事实婚姻积极地加以调整,使法律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传统农业社会内在生成动力机制是农业劳动力的集聚与扩散,它们的互相推进与制约,共同生成了村落与城市的中心外围结构。村落与城市作为集聚体,具有相似的功能,村落具有长老教化统治、防御入侵以及交换交流的功能,传统农业社会城镇的功能只是村落的放大版本。传统中国社会的剩余劳动往往被剥离出再生产系统,土地集聚与农民失地互相作用所表现的"正反馈机制"成为王朝兴盛瓦解的内在规律。只有到了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导世界的时候,积累土地的逻辑才慢慢被积累资本所替代,这种循环才被打破。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新农村的建设,给传统村落带来发展生机的同时,也带来触目惊心的破坏。由于缺少保护意识,传统建筑损坏严重,新旧建筑混杂,破坏了村落的传统风貌。文章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许村的实地调研,分析当前许村村落风貌现状和文化特色,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许村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探索保护和发展平衡措施,提出政府引导和民间自发共同促进,村落风貌和传统建筑合理控制,乡村振兴和村落保护有机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城市郊区的农村或者说已经"被城市包围的郊区村落"是不是会走向消亡?一项针对上海郊区农村的研究表明,这种过程是极为缓慢的,并且由于城市郊区人口流动的"进出互补模式"的存在使得新的村落文化边界正在"静悄悄"地形成。同时,本地村民基于集体资产利益分配的考量主动阻止村落行政边界变更并与外来人口进行"地租交易合作"以维系村落经济边界存在的行动使得"村落的终结"不仅难以实现,相反使村落社会得以被流动性重构,进而使得边界的再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