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省界河段水质例行监测,既是落实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关于加强流域机构监督、监测作用的精神,又是淮河流域的首创。本文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监测项目和监测断面布设情况,并依据1994年6~11月的6次监测资料,对流域省界河段的水质进行了综合回顾性评价.评价结果指出,淮河流域的省界河段污染相当严重,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污染治理,才能保证2000年淮河水变清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省界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9年省界水体水质监测资料 ,采用单因子评价及污染指数计算等方法 ,评价分析了黄河流域省界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及水污染特点 ,结果表明 :大部分省界河段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 ,水体功能降低 ,主要污染物为耗氧有机物。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7月17~20日对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省界河流进行了第二次水质监测。本次监测了22个省界河段,24个省界断面(其中颖河、涡河各测2个断面),13个水质项目。根据评价结果表明,省界河段水质污染仍比较严重。超Ⅴ类水标准的有9个,占监测河段的41%。Ⅳ类水标准的有7个,占监测河段的32%。Ⅲ类水标准的3个,占监测河段的14%。Ⅱ类水标准的有3个,占监测河段的14%。 水质超标项目(超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有12个断面,超标倍数为0.1~27.7倍。其次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诸多河流水量逐年减小,排入河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地处西北干旱地区的中小河流表现更为突出。根据2012年葫芦河宁甘省界河段水体严重污染的实际调查资料、多年监测的水质资料和流量资料,分析评价了葫芦河宁甘省界河段水体严重污染的原因、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了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11年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64个断面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并对主要省界断面进行水质评价,将其与2010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改善水质的对策。本文对评价项目、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黄河上游河段水质良好,黄河下游河段虽然水质超标,但是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黄河中游水质污染比较严重,需要加强黄河流域的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6.
高峰  李志群 《水资源保护》2000,(1):16-17,24
根据松辽流域省界河流水质监测断面的资料 ,依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88)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 6 3- 94)对省界河段进行水质评价 ,结果表明 ,全流域多数界河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达 类以上水质的河段占 77.8% ,并有加重污染的趋势。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界河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金立新 《治淮》1998,(1):4-6
一、淮河流域水质现状 1、省界河段水质状况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规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监测。1994年6月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31条跨省河流中大部分省界断面水质有不同程度改善,有的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朝晖 《治淮》1997,(8):24-24
根据1996年5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8条规定,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负责监测其所在流域的省界水体水环境质量状况。已颁布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第16条也明文规定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监测四省省界水质。这一规定首先确定了流域水保局的公正地位,也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表明我国省界水体水资源保护进入了实质性监督监测管理阶段,开始注视和积累省界河段水质监测资料,随时掌握省界河段的水情、污情,进而为跨省河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96年淮河流域省界河段以及淮河干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结合雨情、水情对1996年与1995年水质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河流域省界河段及淮河干流1997年枯水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对1994年11月~1997年5月3年枯水期(11月至次年5月)的水质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省界河段的水质保护是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选取8个具有代表性的省界水质测站监测数据,对珠江流域的省界水质状况进行分析.2006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珠江流域省界河段的水质现状尚好,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均能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2002~2006年的水质数据进行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发现8个测站中有2个测站的高锰酸盐指数和4个测站的氨氮浓度呈高度显著上升趋势,2个测站的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最后对水质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客观反应淮河流域省界水质状况,加强省界水质监督管理,本文对照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确定的省界水质目标,对2005年淮河流域跨省河流省界断面水质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价,对省界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水质的对策建议,同时对国家确定的25个省界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首先在三峡工程施工期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坝下游河段水质现状的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施工期对下游长江干流水质没有显著性影响。再根据坝下游三斗坪河段长期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水质年际变化规律的研究,结论是该河段水质年均值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规律,最后根据秭归县泄滩乡清水溪的一次突发性污染水团的追踪监测资料,利用水环境污染反总理2模型和反演算法研究了三峡工程坝区下游河段水体的自净规律,说明该河段水体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4.
贾利 《治淮》1998,(7):26-27
一、监测概况 从1994年6月开始,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实施省界监测,监测的河段有25条主要跨省河流共28个省界断面。其中豫皖河段14个,鲁苏河段10个,苏皖河段1个,皖苏河段3个,监测项目有COD_(mn)、NH_3-N、NO_2-N、挥发酚、氰化物、Cu、Pb、Zn、Cr、DO、PH、水温,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1997年对部分省界河段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调整后的省界河段有30条跨省河流共32个省界断面。其中豫皖河段14  相似文献   

15.
王朝晖  常玉霞 《治淮》1999,(6):20-21
举世瞩目的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五年来,党和国家对淮河的污染治理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技术、人力、物力进行治理,并多次召开有关部委参加的“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督促和检查沿淮污染源治理。在领导小组各部、委和流域四省的不懈努力下,1997年底基本实现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1998年是淮河实施第二阶段目标“实现淮河水质变清”的第一年,达标后的水质与“达标”年相比的数据是检验淮河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1998年逐月省界监测数据,对淮干和省界河段水质进行评价,并与1997年(淮河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年,简称“达标年”)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豫、皖、苏、鲁四省出境河段水质分别评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8—2015年珠江流域江西片4个省界缓冲区的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方法,分析了珠江流域江西片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现状及水质类别、特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北江2个省界缓冲区水质优良,东江2个省界缓冲区水质污染较严重,但呈现出好转趋势,尤其是其特征污染物氨氮呈现出高度显著下降趋势。并重点针对珠江流域东江省界水体的污染源现状和污染物特点,提出了珠江流域江西片省界水体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朝晖  宗岗 《治淮》1998,(5):12-12
自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在蚌埠市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后,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4年6月开始,对淮河流域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河段开展了每月一次水质监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积累了丰富的系列水质资料,对当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和决策、监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是实现淮河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关键年,为检验治理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加大了监测力度和密度,本文就1997年“达标”年省界河段水  相似文献   

18.
对江南运河 (苏州段 )自 1997~ 2 0 0 0年的水质进行监测 ,对污染河段及主要污染物进行排序 ,指出 4年来的水质污染均以氨氮居首 ,对 4年来的水质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分析 ,提出对该河段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姜永生 《治淮》1997,(8):18-19
根据《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所赋于的职责和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精神,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从1994年6月起对淮河干流和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河段进行每月一次的常规监测。共在淮河干流设置监测断面8个,在30条主要跨省河流设置省界监测断面32个。至1997年6月,共施测37次,采样行程22万公里,取得监测数据2万余个,发布省界河段水质公  相似文献   

20.
茨淮新河上桥段水质状况及污染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晖  马娟 《治淮》2004,(7):47-48
一、监测河段基本情况 茨淮新河水质监测始于1986年,监测断面3处,它们分别是插花闸、阚疃闸及上桥闸.监测河流总长134.2km.其中,上桥段为76.7 km,约占河流总长57%.在上桥河段内,沿岸是黄淮河农业经济开发区,并无大型工矿企业污水排入.但近几年来,水质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弄清真实情况,作者采用水质指数法,对本河段(1995~2001年9月)水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概要地对其污染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