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渭河下游洪涝问题长期制约着陕西省关中东部的社会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客观分析 河道淤积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渭河下游防洪减灾治理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渭河下游洪灾和防洪现状考察系列调研活动以及对多年来渭河下游河床变化系列实测资料的分析,指出目前渭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控制和降低潼关高程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渭河下游河道水沙及河床演变特性,建立了黄河顶托倒灌渭河一维非恒定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可用于黄河顶托倒灌渭河时,渭河下游水位、流量、含沙量及河床淤积计算。  相似文献   

4.
渭河"05.10"洪水是自1981年以来渭河下游发生的最大洪水,临潼站洪峰流量5 270 m3/s,华县站洪峰流量4 820 m3/s.本文通过对本次洪水特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目的是为更好的完善洪水防御对策,实现主动防洪避险,实现人水和谐,通过分析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水的自然规律,更好的服务于渭河防汛工作.  相似文献   

5.
渭河下游及黄河潼关河段近年来河势发生了变化,从渭河及主要支流水沙、降雨、用水等方面,分析渭河水沙量衰减的原因及对渭、黄河的影响。经分析,渭河水沙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降水量减少、用水量过度。渭河水沙量衰减是造成渭河下游及潼关河段河势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渭河下游频发洪水灾害,特别是2003年8月、2005年10月几场较大洪水,给渭河下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许多学者针对渭河下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近期缓解渭河下游突出问题的措施,清淤疏浚、淤背固堤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渭河下游水沙条件、淤积情况及解决渭河下游防洪问题入手,对清淤疏浚、淤背固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60至1990年不同时期渭河下游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的分析,总结出了该时期内泥沙颗粒级配的变化特点,从而为渭河下游防洪治理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泾河张家山水文站的来水来沙特性,并对泾河拟建的东庄水库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论证了泾河东庄水库修建后对渭河下游的影响,阐明了修建东庄水库对解决渭河下游防洪、淤积、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就劈裂灌浆应用于渭河下游堤防的防渗加固进行了试验分析,评价了其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渭、洛河汇流区高程变化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渭洛汇流区河势变化及高程变化所引起的渭河下游淤积规律的研究,并针对各自的运行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汇流区及渭河两岸的防洪安全及水库的运行安全。有利于提高渭河中下游生态环境质量及渭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中游裁弯治沙新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黄土高原产沙分布的成因规律,提出了新的治理黄河泥沙的方案,并论证了它在防洪、兴利方面的效果及中游区干、支河道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河下游封冻河段不稳定、凌情复杂的问题,依据1950~2017年黄河下游历史冰情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统计分析了该河段冰凌特征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冰情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冰凌特征变化为单个凌汛期内封、开河频次不稳定;封河长度、封河天数、最大冰量均有显著下降;封河流量、开河流量明显减小;封河气温明显上升。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冰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凌日期推迟6d,首封日期提前1d,开河日期提前8d,封河天数减少7d,封河长度缩短140km,封冻冰量减少约77%,不封河年频率由14.3%增加到31.6%等。研究结果为黄河下游河道未来防洪最不利标准的设定提供凌汛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更深入地认识黄河下游河段的健康状态,从河流健康和河流生命的本质出发,根据黄河自身的径流特点和水沙情况,选取低限流量、河道最大排洪能力、平滩流量、水质类别、供水能力5个定量指标和生态状况1个定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和谐论的定量计算方法评价河流健康,利用和谐度方程计算各指标的子和谐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多指标的和谐度,并选取花园口、高村、利津三个水文站作为控制站点,完成了黄河下游河段的健康评价,其评价结果符合所选评价年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黄河内蒙古段凌洪灾害频发,凌情复杂多变,防凌除险难度极大,因此凌洪灾害的风险评估是开展防凌工作的重要部分。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沿黄5个旗县区为风险区,通过分析凌洪灾害驱动机理,基于灾害学和突变理论建立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得到各风险区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各风险区风险等级随黄河过境顺序呈逐级递减的态势,其中磴口县(0.956)属极高风险地区,杭锦后旗(0.923)、临河区(0.907)属高风险地区,乌拉特前旗(0.899)、五原县(0.885)属中等风险地区。突变评估结果与模糊优选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历史险情统计基本吻合,验证了突变理论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可为巴彦淖尔市防凌减灾工作的科学规划、合理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三峡水库调度对长江中下游洪水情势的影响,基于长江中下游最新河道实测资料,构建了宜昌至大通的一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3种不同洪水类型下长江中下游洪水情势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的运行发挥了巨大的防洪作用,大大减轻了荆江河段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三峡水库对干流各站年最大洪峰流量有一定的削减作用,在上游型大洪水年,宜昌站洪峰削减率在23.4%~30.9%;在中游型大洪水年,宜昌站洪峰削减率在19.2%~31.8%,螺山站的削减率在9.0%~14.1%;在一般洪水年份,三峡对下游各站的洪峰削减率低于大水年份,宜昌站削峰率在1.9%~23.3%;在不同典型洪水年,各站的时段洪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削减,宜昌站30d洪量削减率在1.8%~19.7%。  相似文献   

16.
本主考虑了洪水波在河道中演进时洪峰流量沿程的变化对流速沿程变化的非线性影响,并考虑了河段中若干支流汇入对干流洪峰传播速度的影响,将洪水分为上游型与区间型两个大类并根据支流汇入情况分为四个亚类。推导了各类洪水其河段洪峰传播时间的分段积分法计算公式。介绍了这些公式在黄河北干流及渭河干流各站超警戒流量大洪水预报软件研制中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第二松花江下游洪水过程对河水-地下水交换的影响,以第二松花江下游德惠河段2016年10月15日~11月16日经历的一次涨洪—退洪过程为例,根据热示踪法,运用VFLUX2.0.0程序计算了该河段河水—地下水交换强度,探讨了洪水前和洪水过程中研究区河水—地下水交换模式及交换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洪水过程改变了河水—地下水交换模式,使交换强度增加。研究结果为该流域地下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论述渭河及泾河高含沙洪水的特性,渭河下游及潼关高程的冲淤规律,并论证得出三门峡建库后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变为悬河的原因是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蓄水发电和泄洪能力低。提出通过对三门峡枢纽进行第3次改建和修建泾河东庄水库,达到有效地控制和利用泾河洪水冲刷渭河下游,降低潼关高程,并使三门峡枢纽除害兴利,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