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正"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全力推进城市群建设,加快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但是,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交通拥堵、空间粗放、服务效率低下等一系列日益严峻的"城市病"。为解决城镇化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此,必须全面、正确地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21,20(2)
正《城市规划》12/2020中国城镇化率60%后的趋势与规划选择随着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中后期,这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组织等发生变革的全新时期,需要重新审视城镇化发展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内城镇化呈现增速放缓、人口流动更加近域化、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需求多元化等新特征。未来,多元服务经济需求的现实性和保障人力资源的迫切性、城乡双向融合的现实性和城市存量更新的迫切性将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进一步思考我国城镇化率发展可能的高中低三种情景,并预判城镇化空间格局。同时,规划工作面临重大挑战,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国土空间结构调整、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居环境建设和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应当成为未来的工作重点。(王凯,林辰辉,吴乘月)  相似文献   

3.
简论化解“半城镇化”悖论的城乡统筹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首次突破50%大关,可谓已从农业社会步入到城市社会.学者和专家感叹"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年才完成的城镇化进程".但中国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笔者探访过东南亚诸国之后,也曾慨叹中国城镇化的伟大成就,但游走欧洲之后却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众所周知,在中国超过50%的城镇人口中,有2.6亿是游走于城市与农村的"半城镇化"人口,其享受的社会福利和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与城市户籍人口尚有很大差距.近些年来各界都在探讨"如何使农民工市民化",可是我们的城市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吗?农民工真的都能够适应城市生活,并扎根下去吗?农民工的家眷如何安置,继续两地分居还是一起实现城市化?这些疑问均有待解答.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特征表现为发展速度快、质量差,2011年的实质城镇化率只有35%。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强化城市群承载能力、均衡发展城镇化、强化社会管理以及实行多元化发展模式。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摆脱城镇化发展困境、农民工市民化不合理制度集障碍以及市民化资本和资金障碍等现存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5.
<正>过去的30多年,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自"城镇化"概念提出至今,中国城镇化率己达51.27%,从运作机理,产业类型以及生态角度看,先后出现过各种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尝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城镇化模式。然而,有学者指出:过半的城镇化率是依靠东部中心城市以及各省份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实现的,且带来了种种弊端。原因在于过去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大部分的建设和投资都发生在大中城市,全国有过半人口进入城市,大、中城市与县城、乡镇的发展存在着悬殊的差异。从城镇化质量看,中小城镇发展滞后更为明显。而大城市、超大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研究的显学。在过去30年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追逐却往往忽略了城市生态和城市社会领域的建设。近年来,中国城市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工问题、老龄少子化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分异问题……社会瓶颈已经开始严重制约城市转型发展《。新城市社会学》一书的引入无疑对于促进中国的城市规划从业人员思考当下严峻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维立足点。该书冠名为"新",是因其有别于传统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分析方法。作者针对当前全球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中国的城镇化浪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进程和必然结果。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1.27%,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阶段。城镇化在给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蔓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在全球化和国内转型压力的双重挑战下,西方国家一二百年城镇化过程中所经历的许多问题,在目前的中国短期内集中爆发,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本文结合国情,试图从10个方面探索城市发展的理念,医治各种"城市病",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美好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绿色建筑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当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这也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规划》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绿色建筑的比例也要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的高城镇化率背后是显著的半城镇化现象,未来从数量增长到内涵提升将是特大城市郊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课题。以上海市为例,从人口、经济和空间发展等方面论述特大城市郊区城镇化的若干宏观特征,从本地农民和外来农民工两个城镇化主体,剖析了郊区农村低成本居住空间短期供需"均衡"及两个主体不完全转型的发展悖论;进而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结合微观的行为主体选择视角和宏观的制度性结构变迁视角来解释特大城市郊区特有的半城镇化困境——一是非均衡的制度变迁及产业、空间方面的系列倾向性政策造就了郊区城镇化的诸多结构性矛盾;二是均为理性经济家庭的本地农民家庭和外来农民工家庭基于资产最优配置原则做出的"约束性选择"更深化了这一矛盾。最后,从制度改革、空间政策等方面提出若干应对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繁荣、文明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提出的"S曲线"(图1),大体上反映出城镇化推进的规律性特征,即发达国家城镇化都经历过类似的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其中有两个拐点:30%和70%。城镇化率低于30%时,曲线平缓,经济发展缓慢,基本处于前工业社会或工业化初期;城镇化率超过30%后,曲线变陡,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社会;城镇化率达到70%后,曲线又趋平缓,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11.
近一年来,原本作为学术话题的城镇化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城镇化政策也呈现出从边缘走向核心的趋势.面对城市规划界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城镇化地位变化,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城镇化政策,更不是如何迎接城市建设和投资的热潮,而是应思考城镇化如何才能在国家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为城镇化是透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一个视角,我们要对城镇化、城镇化政策以及影响城镇化的各种政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低碳生态城市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倡导,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我国经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率已突破50%,但城市发展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如何转型升级?如何破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恶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低碳生态城市模式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0引言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自此跨入"城市时代"。同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1亿辆,其中私人汽车增长势头迅猛[1]。面对快速城镇化与机动化并行的挑战,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及城市病等问题愈发突出。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们逐渐认识到单靠某一学科和专业难以解决上述问题,而城市规划、建设设计和交通科学等领域与城市问题关联最为紧密,相互交叉、配合十分必要。然而日益加重的专业化分工使规划师、建筑师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我国开始步入城市型社会,并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中后阶段和同步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关键期.未来中国城市工作怎样谋篇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指明了今后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2012年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关系研究,揭示城镇化率超过50%的国家或地区在走向稳定城镇化过程中,逐渐出现“Y”型道路分化趋势——Stand道路和Lay道路,即依靠智力创新的“智力城镇化”道路,和依靠资源环境、廉价劳动力的“体力城镇化”道路,并构建了智力城镇化和体力城镇化区别的理论架构.研究指出城镇化率65%左右是决定城镇化道路是向“智力”还是“体力”发展的关键点.随后通过对G20国家1960-2012年以后的城镇化率与国家智力产出、智力投入、智力主体要素的发展变化研究,实证了智力城镇化和体力城镇化道路的主要区别.最后,结合中国发展状况,指出智力城镇化道路是未来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日益清晰。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基本在51%左右,偏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城镇化率也在60%以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土木建筑》2011,(4):31-31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认为,目前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完全的城镇化。现行统计的城镇人口包括城镇常住的农民工,但这些农民工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很难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城镇化存在被高估现象,假如考虑上述因素及城中村,城镇化率至少要降10%。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据有关资料表明,城市人口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长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递增1%,经济就增长1.2%。城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作为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在此谈谈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城镇化进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 一、沙坪坝区未来的城镇化格局及其发展战略 沙坪坝区的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歌乐山以东…  相似文献   

19.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3月6日在湖北团开放日上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这一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点是强调人的城镇化,对于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来说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27%,但是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5%至38%。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21,(1)
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0%,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已全面迈入新阶段。《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两新一重"战略,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方向与目标要求。文章以城镇化率达到60.60%后的新阶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特征与主要问题,从模式选择、制度创新、社会治理、经济方式和空间布局5个方面研判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转向,并分别从人的城镇化、科技创新、区域格局、城市治理、城乡融合和体制机制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六大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