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紧张,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随着煤矿开采量的增加,煤矿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近年来,各中小煤矿相继出现的血淋淋的事故警示我们,要对煤矿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煤矿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所以为了保证矿井的生产设备及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应用现代化的监测和监控设备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监控,从而保证矿井的安全。文章分析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组成,并对当前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现状及不足进行了介绍,同时进一步对如何更好地利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煤矿工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工作随着这些年煤炭量的增加而逐渐被人们重视,尤其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就包括煤矿井下运输安全。若井下主要运输巷道没有安装信号装置,则会出现占道等事故。所以为了确保井下运输系统的安全,在井下安装KJ293(A)型矿井机车监控系统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全面介绍了KJ293(A)型矿井机车监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特点,并对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3.
陈伟 《电子游戏软件》2014,(19):121-123
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LPC2194微控制器的CAN总线中继器,以提高KJ83N安全监控系统和KJ236人员管理系统在煤矿井下的通讯能力及稳定性。实践证明,该中继器能隔断各网段的干扰,有效提高煤矿井下CAN总线通信质量,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并能延长系统的通讯距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远程监控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为背景,结合矿区各系统的监控网络,综合运用以太网技术及各种接口互联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其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减人提效"的要求,梁家煤矿先后对中央变电所、卸载站变电所、-313变电所、四采变电所及煤4六采变电所安装了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KJ36A电力监控系统,实现了在集控室对井下采区变电所高低压开关远程监测监控,分合闸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员,协调生产过程中系统间的关系,提高电器设备利用率、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煤炭的需求量较大,这也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属于高风险行业,煤炭开采作业过程大多是井工开采,基于生产空间的特殊性,这也对生产安全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矿井通风和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矿井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自2018年5月1日《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GB/T 34679—2017)标准实施以来,矿山企业正向着智能矿山建设迈开加速步伐。《智能矿山建设规范》的实施,将推动矿山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文中从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的意义入手,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优化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系统及智能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提高煤矿井下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稳定性,是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而言,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具有现场复杂、设备分布分散、环境恶劣等特点,因此会对煤矿井下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与其它技术相比,CAN总线技术体现出通信速率快、传输距离长、容纳节点多等优势,故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CAN总线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对于煤矿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这种情况就促进了我国煤矿开采企业的发展,同时煤矿生产中的一些安全问题也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瓦斯事故,给煤矿开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的一定的危险,因此,作为煤矿企业在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应该加强对煤矿监测监控技术的应用,通过利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以针对煤矿开采中井下环境的各项数据进行持续的监测和控制,煤矿监控监测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的提高监测技术的现代化技术水平,保证煤矿监测监控技术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安全事故隐患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针对煤矿井下开采工作中存在的瓦斯事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保证煤矿能够进行安全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张伟  刘杰 《轻工设计》2014,(31):181-181
根据“减人提效”的要求,梁家煤矿先后对中央变电所、卸载站变电所、-313变电所、四采变电所及煤4六采变电所安装了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KJ36A电力监控系统,实现了在集控室对井下采区变电所高低压开关远程监测监控。  相似文献   

10.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够对煤矿开采进行全方位的、详细的、深入的监控和监测,以此来保证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但由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无法非常准确的应用。对此,文章就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探讨增加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应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华纸业》2012,(15):64-68
2012年7月12日,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关于印发神华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神华集团安全管理的主要经验可以集中概括为"树立一个理念、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途径、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种文化"。其经验,不仅适用于在全国煤矿系统内广泛推广,也非常值得造纸企业在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发展的工作中借鉴参考,为此本刊对《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材料进行了摘编,全文可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下载阅读。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煤炭事故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煤炭事故的频频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也不利于国家的财产安全。所以煤炭安全监控系统就显得愈发重要。文章就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管理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实际监测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动煤矿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煤矿安全管理是确保煤矿正常生产和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文章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多方面论述了当前煤矿安全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对于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煤矿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对国家财产构成了威胁,但更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为煤矿安全监控技术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实际监测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动煤矿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搞好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杜绝重伤及人身伤亡事故,实现矿井安全生产,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很重要。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与美国相比我国煤矿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大、事故后果损失严重,百万吨煤死亡率偏高,显示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文章分析了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现状和美国煤矿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并对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从法律体系、安监体制、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等方面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从而减少煤矿事故发生,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煤矿通风系统担负着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任。在煤矿通风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有效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本研究主要从通风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入手,对基于自动化控制的煤矿通风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煤矿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重大灾害事故之一,一旦发生则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井下巷道及工作面的瓦斯监控一直是煤矿企业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内容,由于瓦斯突出具有突发性,留给监控系统的反应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也对该类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文章针对这一需求,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和设计了全自动化的瓦斯报警平台,以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煤矿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煤矿负责人对于煤矿生产工人安全意识的建立和培养、煤矿负责人制定安全预警制度,提高煤矿生产工人的安全工作概率、煤矿负责人对煤矿生产进行全面了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煤矿负责人做好煤矿定期总结,实现安全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首要问题,但是由于煤矿所在的环境以及地质特征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所以地质安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地质环境稳定安全,煤矿的安全生产也会相对有所保障。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安全问题来自于地质灾害,不但在经济上给煤矿企业带来损失,同时给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文章主要结合煤矿生产中实际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论述,用以研究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措施,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予以确保,最终实现人一自然和谐发展的健康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