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钱伯章 《国外塑料》2009,27(11):54-55
南美最大的石化公司——巴西Braskem公司于2007年6月宣布,从可再生原材料生产出世界上第一种聚乙烯塑料。从而为工业市场开发出“绿色”塑料。这家南美最大的石化公司开发的这种塑料从甘蔗生产的乙醇来制取。位于Miami的实验室所作的碳测试表明,这种新的塑料含有100%可再生原材料。该公司将于2009年底开始工业规模生产这种“绿色”PE,  相似文献   

2.
《塑料科技》2018,(9):120-120
今年秋天,宜家和芬兰石油公司Neste将开始商业化生产可再生原料生产的聚丙烯和聚乙烯,用于宜家产品。Neste公司将提供包括植物油和废食用油在内的各种原料。宜家希望到2020年完全摆脱使用基于原始化石的塑料材料,转而使用可再生塑料或由原材料残渣。两家公司首次合作是在2016年,目标是用可再生原材料而不是化石燃料生产普通塑料。  相似文献   

3.
巴西Braskem公司与澳大利亚Plantic技术公司于2012年5月18日签署了协议,将为"生态塑料"生产线在包装中使用绿色塑料,该"生态塑料"生产线由Plantic技术公司制成。Braskem公司表示,它是第一个从可再生原材料制取的超高阻隔包装。使用由Braskem公司生产的绿色塑料将可使生态塑料的可再生原材料含量提高到90%以上,而不会损失由包装已提供的阻隔性质。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秋天,宜家和芬兰石油公司Neste将开始商业化生产可再生原料生产的聚丙烯和聚乙烯,用于宜家产品。Neste公司将提供包括植物油和废食用油在内的各种原料。宜家希望到2020年完全摆脱使用基于原始化石的塑料材料,转而使用可再生塑料或由原材料残渣。两家公司首次合作是在2016年,目标是用可再生原材料而不是化石燃料生产普通塑料。宜家(Ikea)已承诺,到  相似文献   

5.
巴西Braskem公司与澳大利亚Plantic技术公司于2012年5月18日签署了协议,将为"生态塑料"生产线在包装中使用绿色塑料,该"生态塑料"生产线由Plantic技术公司制成。Braskem公司表示,它是第一个从可再生原材料制取的  相似文献   

6.
<正>巴斯夫公司于2013年11月28日宣布,第一次从可再生原材料商业化生产出生物基1,4-丁二醇(BDO),并将该产品交付客户进行测试和用于商业用途。该生产过程依赖于美国Genomatica公司专利的发酵技术。该发酵过程使用葡萄糖作为可再生原料。基于可再生原料的BDO的质量可与石油基BDO相媲美。巴斯夫计划选择基于可再生原料的BDO衍生物来扩大其业务,包括聚四氢呋喃(PolyTHF)。BDO及其衍生物用于生产塑料、溶剂、电子化学品和弹性纤维,弹性纤维可应用于包装、汽车、纺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利安德巴赛尔(LyondellBasell)和废渣可再生柴油生产商Neste联合宣布首次进行生物基聚丙烯和生物基低密度聚乙烯的商业化生产。据悉,这个联合项目使用Neste源自废油和渣油等可持续生物基原材料的可再生碳氢化合物,该项目成功生产了数千吨生物基塑料。这些塑料被批准用于食品包装的生产,并以利安德巴赛尔循环经济产品品牌销  相似文献   

8.
《现代塑料》2014,(3):52-54
用于生物塑料的增强粘合剂系统 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化学集团瓦克,在K2013展会中展出了一种用于下一代生物塑料的增强型粘合剂——VINNEx”粘合剂系统。该系统使得基于可再生原材料的聚合物能够获得与传统热塑性塑料一样的易加工性。同时,还提高了生物塑料的物理性能并可使不同的材料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9.
南美最大的石化公司——巴西Braskem公司2007年6月宣布,以可再生原材料生产聚乙烯塑料。Braskem公司开发的PE是用甘蔗生产的乙醇,然后用乙醇制备乙烯来得到的,该公司将于2009年底开始工业化生产PE,其生产能力为20万t/a。目前,Braskem公司在巴西的研究中心已生产部分可再生聚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朱永康 《橡胶科技》2017,15(4):19-19
<正>据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网站2017年2月24日消息,日本普利司通公司宣称在高分子科学领域取得了一项突破,合成出一种性能优于天然橡胶(NR)的聚异戊二烯橡胶(IR),而且这种新型IR可来源于可再生物质,符合公司到2050年力争使其轮胎用原材料100%来自可持续材料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上海化工》2009,(4):47-47
德国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现在开始向顾客提供由巴斯夫(BASF)可生物降解塑料Ecovio制成的购物袋。Ecovio塑料由Ecoflex和聚乳酸(PLA)组成,其中PLA是从玉米这种可再生原料得来的。以化学性质来说,Ecoflex是一种石化基聚酯,但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被微生物分解。根据欧盟标准EN 13432,Ecofiex属于完全可生物降解材料。Econex使塑料袋具有弹性、防撕裂性、防水性并可进行印刷等一般塑料的特性,而PLA为这种可再生原材料提供了硬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据"www.ptonline.com"报道,在纽约州帕切斯市百事可乐公司开发出100%植物基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可再生的资源。这"绿色"瓶子化学成分为PET,但它由植物基原材料制备,这些植物原材料主要是柳枝、稷草、松树和玉米等。百事可乐公司期望将来能拓宽可再生应用原材料的使用范围,这些原材料包括橙和  相似文献   

13.
德国大型折扣连锁超市ALDIS D现在开始向顾客提供由巴斯夫可生物降解塑料Ecovio 制成的购物袋。这些购物袋由位于德国Kerpen的VICTOR Gtithoff & Partner Group生产。Ecovio塑料由Ecoflex 和聚乳酸(PLA)组成,其中PLA是从玉米这种可再生原材料得来。以化学性质来说,Ecoflex是一种石化基聚酯,但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化工》2021,48(8)
上世纪70年代,淀粉基填充型塑料的专利被申请,引起了世界对可降解材料的关注。其主要原材料淀粉,具有可降解、可再生、可食用且对人体无毒害等优点。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学者与投资商对其进行投资研发。历经半个世纪,其研发制造的工艺已逐步完善。但不可降解塑料在我国目前还占据着市场主流,包括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可降解材料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介绍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原材料基础性能、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及测试指标、现阶段的应用进行系统性论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塑料科技》2013,(1):88
<正>20世纪,美国和前苏联在太空进行了激烈的竞争;而进入21世纪,为了取得植物基可再生塑料研发生产的领先位置,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饮料巨头展开了新的竞赛。2010年3月,百事可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个完全由可再生植物基材料制成的PET塑料瓶。该塑料瓶主要由柳枝稷、松树皮和玉米壳等生物基原材料制成,橘子  相似文献   

16.
《塑料工业》2013,(6):63
巴斯夫特种塑料亚太区负责人Tobias Haber博士介绍巴斯夫可降解塑料ecovio如何助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CHINAPLAS 2013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可堆肥、部分生物基塑料ecovio系列再添多种新产品,包括面向热成型应用的ecovio T2308和面向注塑成型的ecovio IS1335。两种新产品均已全面上市。它们主要由可再生原材料构成,适于染色。此前ecovio系列产品已经在挤塑成型市场上获得成功,应用主要有袋子和地膜的  相似文献   

17.
塑料绿色包装行业的9种发展趋势;美国开发出新型发光塑料;拜耳开发新型聚氨酯保险杠;陶氏VORALAST可再生聚氨酯成为2008年春季户外鞋专用材料;限塑令使可降解塑料商机突现;  相似文献   

18.
《国外塑料》2013,(6):16
两种新产品均已全面上市,它们主要由可再生原材料构成,可堆肥、部分生物基,适于染色。主要应用于生产热成型杯盘和薄壁包装。在最近举办的一次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BASF)可堆肥、部分生物基塑料ecovio系列再添多种新产品,  相似文献   

19.
蔡毅  田晖  谢淼雪 《中国塑料》2021,35(8):77-83
塑料是家用电器中广泛使用的原材料,如何高效高值地回收利用废旧家用电器塑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各种塑料依据其性能优势在家电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呈现轻量、健康和环保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的政策和标准进行梳理和分析,综述了废塑料回收利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发展建议: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推动下,废旧家用电器塑料行业可采用智能化高效分选设备与复合处理工艺提升资源化利用价值;开展再生塑料行业的相关标准化工作;构建与完善再生材料的应用市场;加强生态设计提升原生塑料的可再生利用性。  相似文献   

20.
正预计到2050年,全球对塑料等聚合物的需求将增加四倍,达到每年约十亿吨。然而,目前在塑料生产中使用的石化产品成本花费巨大并对环境造成了影响。近期,欧洲的研究人员报导了第一个可完全再生的聚酯的合成方法:来自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的Lucia Gardossi及其团队已经通过酶催化生产出了可再生的聚酯。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特别注意这种物质的可持续性。Gardossi说:"我们选择了糖经微生物发酵生成的生物型单体作为原材料,并将酶(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固定在稻壳上作为聚合反应的催化剂。"除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