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芦荟汁天然饮料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肖玫  曹玉华  刘彪 《食品科学》2005,26(1):271-274
以库拉索芦荟为主要原料,加以柠檬酸、蔗糖等辅料,经科学加工制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轻凉型安全天然饮料。本文对芦荟饮料的生产工艺、配方和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品的最佳组合方式为E3B3C4A3D2,即澄清的芦荟汁用量35%、蔗糖6%、蜂蜜2.6%、柠檬酸0.3%、柠檬酸钾0.3%、水为55.8%(上述百分比均为质量分数)。通小试,还确定出产品最适稳定剂配方为0.11%CMC 0.10%海藻酸钠复合使用为最佳。此外还简述芦荟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一切为芦荟饮品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芦荟(aloe)原产于非洲、美洲热带和地中海沿岸,我国云南也有野生。我国南方可露地栽培,北方可大棚种植。它是多年生草本多浆肉质植物,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芦荟具有清热通便,健脾益胃,增进食欲,抗菌抗肿瘤,提高免疫力及减肥美容和保健功效,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植物。芦荟  相似文献   

3.
用芦荟汁为主要成分制成涂被液对番茄进行涂膜保鲜研究。结果表明:芦荟汁涂被液对番茄具有明显的保鲜作用。以库拉索芦荟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涂被液保鲜效果最好,1%库拉索芦荟汁、0.5%淀粉、0.2%甘油等体积混合,是最佳涂被液。经此涂被液保鲜处理的番茄其失重率、烂果率和褐变指数最低,总糖、总酸、VC和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最小。此配方为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4.
芦荟汁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芦荟汁酸奶的配方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研究表明,芦荟汁酸奶的最佳配方为:在浓度为12%的脱脂奶粉中,芦荟汁添加量为5%,白砂糖添加量为8%,同时加入1.1%的β-环状糊精,0.2%~0.5%的维生素C;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42℃,时间5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芦荟酸奶具有感官品质佳、稳定性好和营养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竹醋液、芦荟汁复配液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鄢洪德  章银军  汪钊  王平 《食品科技》2007,32(1):105-107
用竹醋液、芦荟汁不同配比的复配液对常见微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竹醋液起着抑菌的主导作用,抑菌效果随着竹醋液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复配液对放线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对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弱;同时还发现防腐剂的添加对复配液的抑菌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志怀 《饮料工业》2003,6(3):30-33
以芦荟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芦荟汁成为低酵度的饮料。对加入防腐剂H2SO3后不同的接种时间,加入糖量和不同酵母菌种等因素对发酵产品质量作了初步探讨,确定了发酵芦荟汁饮料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芦荟汁的澄清度,以果胶酶为澄清剂,透光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加酶量对芦荟汁澄清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是:果胶酶添加量0.1 μL/g,酶解时间120 min,酶解温度45 ℃,在此最佳条件下,芦荟汁的透光率为91.1%。酶解后的芦荟汁在感官品质方面,颜色变浅、涩味变淡、悬浮物减少、澄清度提高;在理化性质方面,pH值稍有下降、透光率提高了31.2个百分点,还原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提高至原来的2.0倍左右,芦荟多糖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苦瓜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何煜波 《食品科学》1998,19(3):34-36
采用一系列真菌和细菌,试验了苦瓜汁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苦瓜浸出汁对细菌和部分酵母的生长,具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热稳定性强,抑菌浓度低,抑菌pH范围广的特点。对霉菌抑制作用不明显。关于抑菌的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香椿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讨论了以香椿为原料,采用一系列真菌及细菌,试验了其抗菌作用。结果表明,香椿浸出汁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真菌几乎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芦荟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大叶芦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芦荟汁制取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利用制得的芦荟汁对多种微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助滤剂和食品添加剂可得到澄清的芦荟汁.芦荟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较高,且在121℃湿热条件下20min后芦荟汁的抑菌效果下降不大,说明制得的芦荟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防腐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薄层层析法(TLC)测定木立芦荟凝胶汁中芦荟苷的 含量,研究了芦荟苷的热不稳定性;用Bradfbrd法测定了 木立芦荟凝胶汁中蛋白质的热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加热 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芦荟苷和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越差; 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时间对芦荟苷和蛋白 质含量的影响比温度更显著,因此,若以芦荟苷和蛋白质 为目标严物,则不宜采用长时间热处理来提取。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果肉抑菌物质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钰铃  王斌 《食品科学》2004,25(5):40-43
以自来水作溶剂,对山茱萸果肉抑菌物质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提取条件为A3B2C1。将该物质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发现其对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但对霉菌和酵母效果一般;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表明,该物质Mic为50%;此外,该物质抑菌pH范围为3~5、且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刘永  严子军 《食品科学》2006,27(8):119-122
对肇实淀粉的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谱图、直链与支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溶解度与膨胀度以及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为肇实淀粉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芡实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淀粉是芡实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其结构和性质对芡实的加工和应用至关重要。研究了芡实淀粉的表面结构,冻融稳定性,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以及淀粉糊特征曲线等理化性质并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相比,芡实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以及峰值粘度的值较低,糊化温度的值和直链淀粉的含量较高,冻融稳定性与玉米淀粉相近。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242-245
以芡实、大米、麦芽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芡实发酵酒的糊化糖化工艺。结果表明,芡实、大米、麦芽按2∶1∶2混合,按料水比1∶5糊化;糊化前按麦芽总量的50%添加麦芽,调整醪液pH6.0,在55℃下保温30min;继续升温至90℃进行糊化,同时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9U/g,调节pH6.0,保温40min后降温至65℃,调整pH3.5,并添加剩余的麦芽和糖化酶300U/g,糖化65min,所得醪液糖化率为87.15%,还原糖含量可达13.08%。发酵前调整醪液含糖量至210g/L,经发酵可得酒度12.0%的芡实酒。   相似文献   

16.
以肇实(芡实)为原料,提取肇实淀粉,采用曲线回归法探讨了淀粉乳浓度、H2O2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肇实淀粉白度的影响,并经正交实验确定了肇实淀粉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漂白工艺条件为:液固比5:1,3.0%H2O2,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h,pH3.0。  相似文献   

17.
芡实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植物之一,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药用价值。芡实的种仁富含多种营养素,可作为食品加工的原辅料。此外,芡实的种皮、壳、叶柄和花梗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可作为活性成分制备的原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芡实脱壳技术、保鲜技术、干燥技术、大分子物质研究、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芡实食品的开发与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充分利用芡实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芡实为主要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1∶1)为发酵剂,经发酵芡实汁制备乳酸菌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36 h,发酵剂接种量5 g/100g,后发酵时间24 h。发酵结束后,在饮料中添加0.1 g/100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0.1 g/100g黄原胶作为稳定剂。  相似文献   

19.
采用50%乙醇溶液从芡实种壳中得到一种提取物(ESE),采用HPLC-UV法对其中的酚类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其在肉制品保鲜方面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ESE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物质,可定性的有没食子酸(364.11mg/g)、绿原酸(42.31mg/g)、表儿茶素(95.95m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16mg/g)和芦丁(129.21mg/g)。肉制品保鲜实验表明,单独添加ESE(500mg/kg),可以显著减轻猪肉乳化肠贮存期间的脂类氧化,但不能有效抑制产品pH值升高和改善产品颜色。将ESE、NaNO2和红曲粉进行适当复配,可以有效改善肉制品颜色、抑制其褪色,减轻脂类氧化,并延缓产品pH值升高。结果表明:这3者之间在抑制肉制品中微生物生长和脂类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Due to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Aloe barbadensis Miller (Aloe vera) in cosmetics,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products, the study of its rheology is important. Recently, many commercial food-product producers have boosted up the usage of Aloe vera gel or juice in one form or the other due to its nutrient ingredients.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the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Aloe gel and juice under dynamic and steady shear. The damping of the elastic moduli and viscous moduli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for the Aloe gel under oscillatory shear test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which were observ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weak, fibrous and random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in it. The moduli for gel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hat for juice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Prior to attaining the plateau region after certain shear rate, Aloe vera gel and juice exhibited shear thinning behavior. The flow behavior index for Aloe gel samples was found to be 0.1 in the shear thinning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