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超高密度开发城市更新策略的一部分,"达士岭"组屋成为新加坡公共住房的一个里程碑。通过空中桥梁演绎、场所最大的开放性、空间复合利用以及"插入式"系统设计手法,"达士岭"组屋造型独特,环境宜居,空间利用效率高,易于建造和维护。 相似文献
2.
以新加坡公共住房——达士岭公寓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在空间利用、功能设计、景观环境、种植设计舒适性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我国高层高密度住宅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新加坡拥有世界上覆盖率最高的公共住房体系,被认为是世界各国应对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典范.本文着眼于“新加坡模式”下公共住房的普惠性、可支付性与宜居性三大特点,并以典型公共住房片区淡滨尼新镇为例,对新加坡塑造宜居普惠公共住区、兼顾保障租赁需求的举措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传统民居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城乡历史的一部分。当下形式主义的传承仅对传统建筑元素符号进行描摹,和睦邻里的传统生活空间缺失,地域特色仍在消隐,这种方式的解释性也会因没有空间形态基础而难以作为传统传递下去。文章第一部分从空间技艺、人文环境、经济效益和城市地域性探讨西关小屋对现代低层高密度住宅适应的可能,进而提出民居当代适应与变迁的问题。第二部分从社会学传统变迁角度引入,论述民居当代适应与变迁的定位,以及分析对其肯定性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8.
保障房建设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举措,但我国目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出现规划不合理,施工质量欠佳,社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居民归属感。该文以广州泽德花苑和广氮花园两个典型保障房社区为例,通过构建包括满意度、邻里关系、参与程度、情感依恋等因素的"4E"模型,从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硬性与软性因素综合分析归属感缺失原因,并从改进保障房规划建设,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增强社区居民自治等方面提出提升保障房居民归属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论文以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的公共住宅为例,探讨了其公共住宅的面积限定指标及指标变化,并介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了提高小面积户型的居住品质所做的探索和成就,并由此为我国住宅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低接触服务是社区生活服务乃至城市生活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对于低接触服务设施的研究停留在单一功能设施的设计,对低接触服务设施在不同社区的介入方式、在不同设施中的介入模式和相应设施空间规划设计方面缺少思考。文章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探究低接触服务在不同类型社区的服务现状与特征,量化低接触的服务能力。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低接触服务在社区配套中的介入情况,探究低接触服务在不同类型设施中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低接触服务在不同种类设施中的介入是不同的,随年代发展,低接触服务的增益效果逐渐降低,反映近些年建设粗放,难以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和低接触服务与城市梯度演进所致的集聚效应呈现抑制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南京市浦口新城保障房的规划方案为例,结合城市社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社区景观城市化、居民生活邻里化"为设计理念,在邻里交往、社区景观空间营造的基础上,阐述社区景观空间公共化与居民生活邻里化的设计实践。将社区部分景观沿用地周边设置力图使其与城市空间交融,着力在社区内及社区周边营造出适宜居民交往的异质空间,并将社区内的优质空间展现给城市,与城市公共空间在视觉上共享,意图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内部空间各自独立互不融通的断层现状。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城市居住区的“绿视率”调查——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高密度趋势,介绍了"绿视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以北京市西三四环间的恩济里、定慧里、铁路小区等7个居住区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利用绿视率理论进行居住区视觉生态调查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包括调查对象分类、采样点布置、照片的获取与修正、绿视率计算等方面。针对当前我国大力提倡的绿色居住区建设,进一步从开放空间、步行系统、植物布置及群落结构等方面对本次绿视率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高密度城市居住区视觉生态设计的总体布局、道路设计以及植物布置与构成等若干导则。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2017,(27)
智慧社区是未来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智慧社区主要由相关部门和企业主导、以技术为导向自上而下地进行社区智能化建设,比较欠缺对居民社区参与需求的考虑。因此,本文以南京城区为例,主要利用社区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居民社区参与特征,从居民需求的角度提出智慧社区建设策略。分析发现:第一,当前南京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较高,但总体参与程度不高;第二,社区参与方式呈现多样化,但各方式发展不均衡;第三,网络渗透进社区参与,但线上线下融合不足。最后,论文从提高居民社区参与程度、均衡发展社区参与方式、促进线上线下参与融合三个方面,为以人为本的智慧社区建设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市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关键要义,也必定成为城市文化形象建构的核心内容。文章尝试以“广州城市形象与广式生活”为例,通过对“广式生活”进行外延内涵的阐释,提出广州城市形象以“广式生活”为核心的建构策略,从而揭示城市形象建构应以城市生活方式为核心展开:一是以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物质场景为具象基础;二是以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文化意象为情感力量;三是以城市生活方式形成的哲学内涵为规则理性。 相似文献
16.
京郊现代乡村社区建设与风貌塑造——以房山区韩村河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年,我国城乡面貌发20生了巨大变化。在我国广大农村,一个既有规划,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现代乡村社区建设也正在掀起。它不仅担负着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进步的任务,而且能够具体体现“两个文明双丰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原则和风貌塑造主题。在此,我们仅以房山区韩村河镇为例,来探讨京郊现代乡村社区建设和风貌塑选。韩村河镇现代乡村社区的建设与1. 发展韩村河镇现代乡村社区建设的群1.1 体水平韩村河镇共村,村镇土地面积11亩,农民人均收入元,其4770.154382中韩村河村达到元。全镇村都760011在~年前后完成初步村镇规1… 相似文献
17.
健康中国战略导向下,社区作为深耕人居健康的基层单元备受关注。已有研究多集中在物质、社会因素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在健康人居的主体内涵、要素选择、分析框架系统性等方面尚有不足。基于“人文”与“结构”的交叉理论分析视角,相应地聚焦于个体与社区两个层面,通过广州15个社区案例和3 302份问卷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系统分析和探究社区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社区健康的影响机制中“个体化”作用路径显著,印证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区系统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存在显著的层级差异和多样化作用路径:物质空间属性、治理属性主要在个体层面对社区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则更多地体现了社区层面的“结构化”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大,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现有住宅区规划模式即“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模式所产生的弊端逐渐呈现。随着住宅区设施、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宜居环境的探讨。这时,“街坊式”住宅这一传统的居住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住宅节约化设计与碳减排研究——以长三角地区典型住宅平面开槽问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当今长三角地区典型住宅平面为研究对象.指出住宅节约化设计与碳减排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取消住宅中的"平面开槽"为例,计算分析节约化设计的碳减排效果,由此提出节约化设计相关内容,在不增加建设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住宅建筑的碳排量. 相似文献
20.
遗产地普遍存在居民生活与旅游发展相矛盾的现象,甚至导致大量居民外迁,这个矛盾的解决对遗产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普通社区,遗产地的多重身份使管理更具复杂性,从不同身份内涵的角度研究居民感知,是应对遗产地利益冲突问题的关键切入点。本文以鼓浪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感知量表,利用统计分析探究不同片区居民感知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差异程度。研究发现文化景观保护、申遗后社区品质改善了感知空间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