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立了区域供冷系统经济供冷距离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求解程序,并结合一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冷负荷密度、二次管网冷水供回水温差均为区域供冷系统经济供冷距离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供回水温差的影响更大;当二次管网冷水供回水温差分别为10℃和8℃时,区域供冷系统的经济供冷距离随冷负荷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冷负荷密度很小的区域不宜采用区域供冷系统;区域供冷系统二次管网不宜采用5℃以下的冷水供回水温差.  相似文献   

2.
以某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为例,结合该示范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夏季运行的数据,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供回水温差大、机组COP值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运行数据,测试期间累计制冷量约为54 650.8 kW·h;前期地源热泵供回水温差在15℃左右,机组COP值在2.5~3.75之间,解决后供回水温差在2~4℃左右,机组COP值在4.0~5.0之间。通过本次运行测试分析,为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地源热泵的合理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技术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冷送水供回水温差对系统各部分能耗及初投资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供回水温差对系统各部分的影响,提出一种地铁车站集中冷站供回水温差优化计算的方法,并以成都地铁四号线某集中冷站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其最适宜的供水温差为8~9℃,为地铁车站冷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度参数对供暖系统最大不平衡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设计供回水温差和质调节对下供下回异程式系统允许最大不平衡率的影响。设计供回水温差降低,系统允许最大不平衡率Jmax增大,说明减小设计供回水温差有利于系统的平衡。在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质调节时供热系统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测试方法,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蓄冷系统分析模型,并给出了其优化过程的解析方法。对应用这一模型的项目A,B 2个实际案例进行了优化,得到项目A的最优供回水温差为2.7℃,项目B的最优供回水温差为4.5℃。对实际案例进行了全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其优化的供回水温差比模型结果略高0.2~0.3℃,表明了这一模型结果的有效性,对冰蓄冷系统的参数设定与前期设计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风机盘管空调冷水系统中冷水机组与水泵能耗的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冷水供水温度下的系统总能耗.在文中计算条件下,水泵扬程为15~33.2m时,冷水供水温度7℃、供回水温差5℃情况下,系统能耗最小;水泵扬程为33.2~40m时,冷水供水温度6℃、供回水温差6.17℃情况下,系统能耗最小.  相似文献   

7.
湖泊、池塘的水温模型与最大供冷能力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分层水蓄冷方式,提出利用稳流器装置从水体底部取水、同温层回水的思路,建立了二维竖向水动力水温模型,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水体全年自然水温分布状态.利用该水温模型研究了水体的最大供冷能力,分析了供回水温差、气候和水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双回型辐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测量位置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辐射地板供冷/供暖系统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埋管上方结构热阻、室内负荷、供回水温差及埋管间距等因素对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分布的影响,前三者的影响可以忽略。发现相同供回水平均温度条件下,不同供回水温差的两根供回水管间的地板表面平均温度是相同的;相邻两管间温差为0℃时,不同埋管间距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的测量位置与埋管间距的比值均为0.22。  相似文献   

9.
张涛  刘晓华  江亿 《建筑科学》2012,(Z2):113-117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中得到应用,但不同工程应用中的冷水运行温度、供回水温差等参数差异较大,迫切需要对THIC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运行参数给出合理分析。本文通过对不同设计运行参数时的空调系统能效进行分析,描述了冷水运行参数对制冷机组、循环水泵及末端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选取不同末端装置时系统能效受冷水设计温度、供回水设计温差的影响情况。末端选取干式风机盘管时推荐的冷冻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6/21℃;选取辐射末端时,同样的供回水温差下提高供水温度可改善系统能效,但需投入更多的辐射板换热面积。  相似文献   

10.
对燃气采暖热水炉额定热效率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供回水温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对热效率标准不确定度影响最大。燃气采暖热水炉和燃气热水器的热效率标准不确定度的差异,主要由测试工况下不同的供回水温差造成。  相似文献   

11.
为承接外热入济的工业余热,利用清华大学吸收式大温差技术,对条件适合的热力站进行了系统改造和优化。通过系统的优化,除了拉大供回水温差以外,还增加了燃气补燃、直燃驱动部分的供热量,实现了深度提取一网回水热量,解决了一网末端的水力失调问题,降低了热网输送损失。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两管制空调水系统,输配管网和末端根据夏季工况确定.在确定的电价政策下,冬季的供回水温差越大,节能性和经济性越好,但受末端换热设备构造对水流状态要求的影响,供回水温差不能无限增大.结合节能要求、层流雷诺数、末端换热设备换热系数及两管制系统阀门的调节精度,以上海某实际项目为例,采用试算法得到该工程的冬季空...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以高密度聚乙烯为支撑材料的定形相变材料,将其添加到预制轻薄干式供暖地板中,在地板采暖实验室建立实验系统,测试不同供回水平均温度及不同供回水温差下,相变地板和普通地板供暖系统的热工性能。结果显示:在稳定阶段,相变地板的表面热流密度要高于普通地板的表面热流密度,同一供回水平均温度工况下,供回水温差越大,地板表面温度越低;在冷却阶段,相变地板表面温度降低的速率很慢,而普通地板表面温度下降较快。研究结果为定形相变材料在地板中应用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平顶山高压开关厂的设计中采用了以150℃高温热水为热媒的辐射采暖系统,取供回水温差Δt=60℃。中间试验系统于1974年冬开始投入运行,经三个冬天运行,供水温度变化在145℃至160℃之间,供回水温差变化在60℃至75℃之间,经受了一百余次人为停电和突然停电的考验,证明该系统基本上达到了运行安全可靠、维护简便的要求。一、设计简介 1.原始数据全厂设计负荷:~700万千卡/小时。中间试验负荷: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末端设备的用热情况中更加直观地得到该末端设备相对于自身用热情况存在的节能潜力,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得到了量调节、质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三种供热系统运行模式下的末端设备节能率与不平衡率和热媒温差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推导结果显示,末端设备的节能率同时受不平衡率和热媒温差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推导结论表明,末端设备实际供回水温差ΔtS为定值时,水力不平衡率Xb越大,节能率Xj越大,呈非线性关系;当末端设备水力不平衡率Xb为定值时,实际供回水温差ΔtS越大,节能率Xj越大,呈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工程中时常将常规供回水温度的风机盘管机组作为大温差冷水系统的空调末端.由于常规风机盘管机组的盘管水流程未改变,当供回水温差增大时,机组的水流量减小,水流速大幅降低,导致水阻力降低,从而可能会引起水系统的水力不平衡等问题,既不利于提升大温差冷水系统的节能效果,也不利于大温差风机盘管机组的应用.结合多年的研究、应用与实测工...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阶段空调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问题的原因,研究采用"供回水温差优先"的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辐射供冷末端设备的分析模型,通过对比耗节能率φ,效率系数ξ两个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室外环境干球温度及不同供回水温度对辐射供冷末端节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回水温度一定,φ和ξ均随室外干球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ξ的变化更为显著;室外干球温度一定,φ和ξ均随供回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而平均温度不变时,φ和ξ随供回水的温差增大而减小。因此确定辐射供冷供回水温度时,在能达到供冷需求的前提下,应综合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优先考虑采用平均温度高,温差小的供回水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供热界一直以来实行"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方式的原因,提出了实现每平米建筑面积循环流量1kg/h,供、回水温差30~40℃的系统及运行方法,总结了实现"小流量、大温差"后节能、节电和节投资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实测了不同型号风机盘管机组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在3℃/13℃,4℃/12℃和5℃/12℃低温大温差工况下,风机盘管的供冷能力相对于标准工况有所提升;进水温度分别为3,4,5,6,7,8℃时,10℃供回水温差工况相比5℃温差工况而言,机组水阻力可降低70.0%以上;供回水温差分别为5,6,7,8,9,10℃时,3℃进水温度工况相比8℃进水温度工况而言,水阻力可降低45.6%以上。对低温大温差工况下风机盘管的实际性能参数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制冷量、析湿因数和水阻力的修正公式,可以作为低温大温差工况下风机盘管的选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